2009-04-28 02:22:41
在本月陸續出爐的一季報中,上市公司喜憂參半的業績表現并未給投資者太多驚喜,反而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的“大換位”卻引來市場關注。
每經記者 馬超彥 實習記者 劉明濤
今年以來股價大幅上漲,使得那些在去年底就“潛伏”進來的資金獲利豐厚,因此在一季度選擇套現退出。但不能就此認為機構在減持,或許更多是調倉行為。
在本月陸續出爐的一季報中,上市公司喜憂參半的業績表現并未給投資者太多驚喜,反而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的“大換位”卻引來市場關注?!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呓y計已發布季報的公司,發現有多家公司一季度前十大流通股東已經較去年底發生了“大變臉”。
冠軍基金開始“淡出”
作為2007牛市的“新星”中郵系基金一直都保持著出手猛、倉位高、善抓熱點、打游擊的操作特點,這種操作手法也讓其在2008年遭到重創,管理的中郵核心優選、中郵核心成長在去年凈值損失均超過了60%。然而公司管理層在經過大變動后,今年一季度再度崛起,中郵核心優選更是以凈值增長45.53%的業績封王。雖然業績大幅增長,但中郵系基金已經開始大幅“淡出”去年年末超配的房地產、煤炭板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中糧地產昨日公布的年報中發現,中郵核心成長和中郵核心優選曾于去年四季度分別增持6618.59萬股和2296.6萬股,以持有7100.73萬股和2596.6萬股成為公司第二和第三大流通股東,然而隨著中糧地產一季度股價從4.9元漲至7.19元,區間漲幅達49.79%,中郵基金也在一季度大舉減持其手中的股份。同日公布的一季報顯示,中郵核心成長減持3160.73萬股;中郵核心優選減持1396.6萬股,減持后,中郵核心優選也落到公司第七大流通股東。
與此同時,另一家昨日公布一季報的房地產公司泛海建設也遭到了中郵基金的無情“拋棄”。資料顯示,中郵核心優選和中郵核心成長曾于去年年報分別持有泛海建設2523.89萬股和1997.38萬股,出現在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然而同樣這兩只基金在今年一季度都雙雙退出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行列。
此外,中郵基金還大舉拋售金地集團、萬業企業、陸家嘴、中華企業這四只地產股;煤氣化、國陽新能、西山煤電這三只煤炭股也被中郵基金減持。
6公司股東變化快
有進就有出,這是市場永恒的定律。從目前公布的一季報來看,更將此定律詮釋得淋漓盡致,這主要表現在眾多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都已大幅換位。
資料顯示,去年未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的三元股份去年9月股價快速飆升 (期間因并購重組停牌5個月)。年報顯示,去年底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門檻達到了190.64萬股,為近半年最高,首創證券、深圳拓紅信息咨詢公司等機構赫然出現在前十大流通股東行列。不過隨著股價快速上漲,早在去年三季度便介入該股的資金都已獲利不少。今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遭到了大“換血”,與去年年報相比,已更換了八位流通股東,而首創證券和深圳拓紅信息咨詢公司也消失在前十大流通股東行列。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報顯示,進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的門檻已經大幅降低至78.06萬股。
此外,在一季度有較大漲幅的泛海建設、紫金礦業、深圳惠程、啟明信息、魯信高新等眾多“牛股”,他們前十大流通股東在今年一季度也都有很大變動。
調倉跡象明顯
此外,包括保險、私募等多路資金,在今年一季度也在紛紛“淡出”早期“潛入”的個股。
在政府大力支持農業發展的政策引導下,農業板塊成為一季度的熱點板塊,而一向被基金追捧的國投中魯就是其中代表。不過該公司卻在今年一季度遭遇了兩只保險資金的減倉。在2008年三季報中,中國人壽-傳統-普通保險產品大舉進入國投中魯,并且以427.86萬股的持股數量占據了第三大流通股東;去年四季度該產品又增倉110萬股后,以持有537.86萬股晉升為第二大流通股東。不過在今年一季度,該產品大規模減持了304.69萬股,由第二大流通股東地位下降至第六位。相比之下,中國人壽-個人分紅-FH002滬產品撤離速度更快,該產品已從去年年底持有公司428.51萬股流通股,到今年一季度徹底消失在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
另外,前期抄底的私募基金也在“淡出”部分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行列。據光明乳業一季報顯示,原本在去年年底進入到前十大流通股東的中融國際信托-中融建行財富四號-001和華潤深國投-景林穩健兩只私募基金也在今年一季度消失了。中融建行財富四號-001曾于去年年底持有1248.39萬股,為光明乳業第二大流通股東,一季度消失在前十大流通股東的名單也就意味著該私募基金在此期間減持公司股份至少為1047萬股。
市場人士認為,各路資金紛紛減持其在去年年末“潛伏”的個股,很大原因就是今年以來這些個股漲幅都很大,這些資金獲利非常豐厚,因此選擇減持套現,然后把資金配置到其他漲幅不大的個股上。畢竟從最新統計數據來看,眾多機構的持倉比例還是很高,并無明顯減倉跡象,調倉換股是目前資金的主要操作。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