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30 01:50:57
面對撲朔迷離的5月市場,暴跌產生的機會和風險一樣詭秘難測,對于倉位已達牛市水平的基金公司來說,她們或已陷入困局,她們必須要做出幾個棘手但至關重要的選擇。
每經記者 鞏萬龍 發自深圳
近期,大盤指標股苦苦掙扎,二線藍籌股萎靡不振。年線失守,機構減倉,游資撤退,散戶殺跌,本輪反彈行情在4月底“告急”。
面對撲朔迷離的5月市場,暴跌產生的機會和風險一樣詭秘難測,對于倉位已達牛市水平的基金公司來說,她們或已陷入困局,她們必須要做出幾個棘手但至關重要的選擇。
現象一:增倉空間有限 減倉心有不甘
從6000點高位減倉開始,絕大多數基金公司2008年一路斬倉,今年1季度基金重拾信心,基金幾乎采取報復性加倉,使得基金整體倉位在今年1季度末就回到6000點牛市水平。
值得玩味的是,最近一周多以來,盡管市場大幅調整,但基金并未有所行動,基金倉位繼續延續1季度較高的倉位運作水平,大型基金公司反倒謹慎中有所樂觀。
據東方證券基金小組胡卓文研究測算,4月20日至4月24日,市場開始調整時,基金未現集體減倉舉動,當時基金整體平均倉位為80.95%,相比前周上升1.02%,而基金二季度以來一直保持高倉位運作。
具體來看,上述時間段內,開放式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分別為85.87%和71.96%,剔除市值上漲因素,兩類型基金主動加倉均超過3%。
回顧2007年10月前后市場攀高至6000點時,火熱的持續營銷讓國內基金業的投研也一樣瘋狂,當年開放式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在三季度末和四季度末分別為84.95%和82.22%,而當年年底時混合型基金倉位也維持在70%左右,而當前股基和混合型基金倉位水平基本達到牛市水平。
同時,最近,A股在年線附近反復掙扎,聚積了大量獲利盤的游資和散戶幾乎成了絕對的空方力量,而重倉股今年表現平平的基金略顯 “鎮定”,已經擁有牛市倉位水平的基金后續可動用的倉位空間相對有限。
現象二:老基金遭贖回 新基金躊躇不前
5月,伴隨著股指震蕩的加劇,基金業績上漲乏力一旦出現,贖回潮的發端幾乎是可以肯定。
與之相比,被寄予厚望的新基金能否在硝煙和狂熱中準確出手,這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記者發現,出于風險考慮,今年成立的新基金最近兩月建倉速度越來越慢。根據Wind統計顯示,截至4月28日,今年成立的新基金單位凈值最近一周平均跌幅僅為2.18%,最近一月單位凈值平均漲幅0.35%。
從3月底成立的新基金看,新建倉速度極慢,多數新基金單位凈值保持在面值附近,大多新基金凈值波動幅度小于1.5%。最近一周,倉位相對較重的南方滬深300下跌5.2%,而易方達行業領先和國海成長動力僅分別下跌2.2%和2.6%,而本月初成立的泰達品牌單位凈值下跌只有1.8%。
作為想象中的后續炮彈,股票方向的新基金5月發行的數量有所減少。Wind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新基金首發規模為660.675億元,股票方向的總計募得446.52億元,而3月各家基金公司扎堆發行股基后,4月和5月發行的股基數量明顯減少,趕上了債基和貨基末班車的新發基金超過股基。
現象三:見好就收 還是刀口舔血?
5月份,面對震蕩加劇的市場,基金還要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是見好就收,還是要繼續有所行動?
記者查閱上市公司1季報后發現,從去年1600點開始的這波行情中,多數基金選擇波段操作,僅有大規模基金選擇長期持有策略,地產和煤炭等權重板塊就是基金波段操作的典型。
實際上,這種波段操作的方式本質上體現為基金的擇時能力,即基金整體在做倉位控制。
同時,據記者了解,不少基金公司認為,參與新能源這樣的題材股就應該堅持短炒策略。
然而,今年A股有一個顯著特征就是,連續大跌后總有迅速大漲,做波段保收益有可能致使基金錯過更好的收益。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