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上市公司年終分紅豈能流于形式

每日經濟新聞 2009-05-05 10:43:52

    投資與回報本來是一對“孿生兄弟”,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回報。否則,投資活動就失去了任何意義。而在A股市場中,投資與回報卻如同一對“冤家”。股民除了通過博取差價獲得收益之外,要想從上市公司中獲取跑贏每年CPI的回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上市公司2008年度報告披露工作正在按照預約時間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從目前的情況看,其分配預案中既有高送轉的,也有單純派現的,或者是其中幾種方式的組合。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某些上市公司的分紅卻有流于形式之嫌,值得市場警惕與反思。

   “重籌資、輕回報”的陋習多年未改

    A股市場一直存在“重籌資、輕回報”的弊端。上市公司再融資時往往都是“獅子大開口”,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但是,其在回報投資者時,卻暴露出吝嗇的一面。如此的巨大反差,也導致A股市場背上了“圈錢市”的“美名”。

    A股市場誕生十九年來,竟然有為數不少的上市公司連續十年以上不分紅。是某些上市公司無紅可分嗎?不是。因為其歷年的年報顯示,帳面上存在數額不菲的未分配利潤。是上市公司無錢可分嗎?同樣不是。因為其每股經營現金流并非是負值,況且有的還在0.50元以上。但是,上市公司就是不愿分紅。

    如此事實,只能說明上市公司漠視投資者的利益,根本就沒有把分紅當回事。上市公司不愿分紅,但是其高管的年薪卻逐年遞增,遠遠超過其業績與CPI的增長水平。一方面是投資者顆粒無收,一方面是高管薪酬猛漲,一“正”一“反”之間,上市公司輕回報的本性無形之中再次被曝光。

    但是,股市“鐵公雞”不應成為常態,上市公司的分紅也不能以流于形式來敷衍投資者。退一步講,既然上市公司不能讓其投資者獲取合理的回報,除了通過市場滿足了其“圈錢”的欲望之外,其上市行為到底還有什么意義?

    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上半年,兩市上市公司共融資近23400億元,而同期累計分紅總額只有8266億元,占融資額的比例為35%。數據更能說明問題,數據更能證明A股市場籌資與回報嚴重不成比例的現實。

    2008年度分紅形勢不容樂觀

    去年股市出現暴跌,具有“風向標”之稱的上證指數從歷史高點6124點“蹦極”般跌至1664點,投資者損失慘重。個中原因,大牛市行情吹大了估值泡沫與大小非的大肆減持是一個方面,金融危機的影響是主要因素。其實,金融危機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股指的走勢上,更反映在上市公司的業績上。

    盡管年報還沒有公布完畢,但從已公布年報的上市公司相關數據看,分紅形勢顯然不容樂觀。實際上,金融危機的陰霾尚未消除成了某些上市公司不分紅或少分紅的“擋箭牌”,但是,金融危機絕對不應該成為其分紅流于形式的充分理由。

    截止3月6日,滬深市場已有209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年報。其中,有90家上市公司的分配方案是“不分配不轉增”,占比高達43.06%。只采用現金分紅的有92家,在這92家上市公司中,低于10派1元的則有39家。如新湖創業去年每股收益0.83元,分紅方案為10派0.999元;哈投股份去年每股收益0.53元,分紅為10派0.50元;像航天機電、三友化工、皖維高新、江淮汽車等,其分紅方案分別為可憐的10派0.25元、10派0.25元、10派0.20元、10派0.12元,對應目前的股票價格,這些上市公司的分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說上市公司經營能力低下或者因為處于行業困境中分紅差強人意的話,那些業績優良的上市公司,卻也演繹著分紅“鬧劇”。滬市的金牛能源去年每股收益高達2.4926元,其分紅方案為10派1.50元,江山股份取得了1.52元/股的好收成,分紅為10派1元;深市的煤氣化去年業績為1.3317元/股,分紅也只是10派2元。顯然,這些上市公司的業績并不算差,但在回報投資者時卻像在打發“叫化子”。

    上市公司所產生的利潤理應由全體股東共同享有,雖然股改基本上大功告成,但股改后“大小股東利益與價值取向趨于一致”則是個美麗的謊言。撇開大小非解禁后大肆套現的因素不談,至少在回報投資者問題上,是否真的能夠“趨于一致”,控股股東才真正擁有話語權。

    話說回來,如果不是去年中國證監會頒布了《關于修改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若干規定的決定》,以某些上市公司視向投資者分紅為“毒藥”的秉性,考慮到金融危機的現實影響,今年的分紅幾率無疑會更低。而且,即使是某些上市公司實施了分紅,其謀求再融資時達標的意圖非常明顯。畢竟,在不進行現金分紅的背后,意味著將失去再融資的資格。在一個重籌資的市場中,失去再融資資格到底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歷年分紅難言滿意

    有比較才有區別,關于上市公司的分紅問題,不妨看看境外市場的狀況。在美國股市,上市公司現金分紅一般都按季度發放。相關數據顯示,美國上市公司的現金紅利占公司凈利潤的比例在上個世紀70年代約為30%~40%;到80年代,提高到40%~50%。到現在,不少美國上市公司將稅后利潤的50%~70%用于支付紅利。隨著稅后利潤分紅比例的逐漸提高,投資者的回報亦得到提升。因為有高回報的保障,使美國股市下跌的時候,仍具有較高的吸引力,投資者的入市愿意仍然不減,進而能夠保證美國股市的穩定,避免股指的大幅波動(當然在發生金融危機時例外)。

    中國香港市場方面,2007年香港H股市場上市公司分紅總額為5008.26億港元(折合成人民幣約為4442.32億元),平均利潤分派率為34.76%。而在2007年度,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額為2831.64億元,平均利潤分派率為29.84%,并且其分紅家數還比H股市場多177家。從這一指標來分析,A股市場的利潤分配還有提升的空間。

    A股股指常常產生暴漲暴跌與大起大落的走勢,有市場本身不成熟的因素,也有上市公司的回報率低從而導致投資者只能通過追漲殺跌博取差價的原因。因此,提高上市公司的利潤分配水平,將A股市場建設為不僅是一個融資的平臺,更是一個投資的平臺就顯得尤為重要。

    歷史上看,1993年至2003年的11年間,上市公司年平均分紅比例為35.9%,說明每年平均約65%的上市公司沒有給予投資者任何回報。其中,最低分紅比例為1997年的23%,2001年雖然高達56.5%,主要是因為2001年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將現金分紅作為上市公司再融資的條件之一。而在同一時期內,流通股股東獲得的年平均股息率(股息/股價)為0.89%,投資者的付出與回報比例懸殊。即使是在喜獲豐收的2004年,投資者獲得的回報同樣難言滿意。

    2005年至2007年,實施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分別達到621家、698家、779家,占所有上市公司總數的比例分別為45%、48%、50%。相應地,自2005年至2007年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總額分別為729億、1163億、2831億。客觀上,近幾年來上市公司無論是分紅的家數,還是分紅的規模上,都呈現出“芝麻開花”的態勢。盡管如此,還遠遠不夠。
 
    加強制度建設才是關鍵

    為什么2001年的分紅比例會出現“井噴”?為什么從2005年到2007年上市公司的分紅出現了改觀的跡象?說到底,還是監管層加強了制度建設的緣故。

    現金分紅作為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重要方式,是投資者實現合理投資回報的有效渠道。長期以來,中國證監會亦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早在2001年,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中規定,上市公司申請再融資,如其最近3年未有分紅派息,且董事會對于不分紅未作出合理解釋的,擔任主承銷商的證券公司應當對此重點關注并在盡職調查報告中予以說明。2004年,證監會在《關于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就指出,上市公司應實施積極的利潤分配辦法。2006年發布的《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規定,上市公司發行新股須符合“最近三年以現金或股票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于最近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20%”。在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年報準則中也明確要求,上市公司應對報告期內盈利但未提出現金利潤分配預案的公司,詳細說明理由,同時說明公司未分配利潤的用途和使用計劃。去年為了鼓勵上市公司分紅,更是提高了再融資門檻,在《關于修改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若干規定的決定》中,規定再融資公司最近三年以現金或股票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于最近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百分之三十,此前這一標準為百分之二十。

    依法治市才是市場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投資者獲取合理回報的保證。鑒于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鐵公雞”現象,也鑒于某些上市公司的分紅常常流于形式,筆者以為,有必要將“鼓勵”分紅上升到“強制”的高度。

    事實上,上市公司分紅流于形式,不僅是對相關規章制度的敷衍與褻瀆,同樣是對其投資者的敷衍與褻瀆。如果上市公司不改變輕回報的陋習,不能真正意識到分紅的重要性,A股市場“圈錢市”的外衣將永遠無法剝離。

責編 吳永久old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