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緊張逐步緩解 銅價已露疲態
2009-05-15 03:00:27
每經記者 張昊
隔夜美國的零售銷售數據弱于預期,同時受到美元指數上漲的拖累,LME銅期貨周三大挫140美元,周四開盤,期價再度下挫,截至北京時間19:01,3月銅暫報4340美元,下跌2.36%。
外盤的打壓,本身基本面疲弱,國內滬銅期貨周四開盤便低開至36000元,最終0908合約大跌4.49%至35500元。分析人士稱,國內外的銅價已經表現出走弱的跡象。
市場憂慮銅需求依然不旺
周三歐洲統計局數據顯示,經季節性調整后,歐元區3月的工業生產月率下滑2%,預估為下滑1%。美國的商務部數據,4月零售銷售月率下降0.4%,為連續第二個月下滑,此前經濟學家預期該數據將上升0.1%。銷售數據下降意味著美國的消費者開支正在下滑,這勢必對未來一段時間內美國經濟增長構成拖累。分析師亦表示,數據的下滑增加了投資者對經濟的憂慮,而夏季將是金屬的季節性消費淡季,這將令基本金屬承壓。
昨日的電子交易時段,截至北京時間19:01,3月倫銅暫報4340美元,下跌2.36%。市場解釋為來自中國國儲的采購已經結束,失去中國需求的支撐期價下跌已是必然。不過令市場納悶的是,昨日的庫存數據顯示,LME銅的總庫存再次下降3100噸至370650噸,注銷倉單比例雖較上日有所下降,但是仍高達19.57%。實達期貨分析師李曄認為,倫銅可能還會有下滑空間,行情與庫存背離這實際并不是需求導致庫存減少,而是“移庫”導致。例如中國國儲的收購,企業的備庫貿易商的囤積,不過這個5月前比較多,現在可能相對減少了。
國內現貨供應逐步寬松
進口銅陸續到港,現貨升水幅度逐漸收窄。交易所的庫存已經是連續兩周增加,其中5月8日當周的庫存大增8626噸。而最為悲觀的是來自產量和進口的數據。4月份精煉銅的產量為33.83萬噸,環比增加6%,同比增加2.9%。產量上升同時進口也在大幅增加,稍早海關總署的消息,4月份未鍛造的銅及銅材進口近40萬噸,廢銅的進口環比增長21%至40萬噸。因此從近期的市場情況看,銅市場供應過剩的壓力正在逐步顯現。
另外,5月份以后國內市場也將轉入消費淡季,銅加工企業訂單預計將明顯減少,采購力度下降現貨市場的壓力也將逐漸增大。而國內的經濟方面,盡管國家采取巨大的經濟刺激方案,但是4月份工業產值放緩至7.3%,這給中國經濟的復蘇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同時被視為經濟增長標桿的發電量4月份同比下降了3.5%,這又讓經濟的復蘇變得更加模糊。
國際期貨分析師劉旭認為,經濟短期內無法復蘇,消費淡季又遇供應量過大,銅價自今年初的反彈已經宣告結束,滬銅期貨下一目標位將是30000元一線。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