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30 02:41:47
每經記者 陳珂 發自上海
此次銀監會對銀行投資渠道做出新規定,再度強調了銀行與資本市場隔離,作為在投資者心目中“穩健形象”的代言人,銀行未來更多將憑借其網點、營銷方面的優勢,向理財產品 “超市”的概念轉型。
“銀行理財必須符合相關的政策規定,而絕不能繞開。新的調整措施即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昨日,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根據本報獲取的一份“中國銀監會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監管層對“理財資金直接或間接用于發放信貸貸款,應符合的要求”中,第一條即指出,“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的要求”。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在監管層仍嚴控銀行信貸資金投入房地產等行業之際,用益信托統計數據卻顯示,今年前5個月共有30家信托機構參與集合信托產品的發行,其中,房地產信托產品發行共55個,總額102.28億元,且呈現逐月增多的跡象。
上述新規是否將限制投資于房地產的信托貸款產品?
對此,上述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理財也應該符合宏觀的政策導向,這是新規定考慮出臺的一個重要因素。“信托貸款類產品已經成為維系銀行和所謂優質客戶的紐帶”,他認為,當監管層控制某個行業的信貸,銀行卻通過信托理財產品的方式,募集公眾資金給予客戶融資支持,就違背了監管初衷,甚至會給宏觀貨幣政策的執行帶來影響。
同時,“通知”還要求“發行銀行向單一借款人發放銀行貸款和通過理財產品發放信托貸款的總額不得超過發行銀行資本金余額的10%”,從規模上控制銀行利用理財產品對信貸禁入行業的融資力度。
而對于整體信托貸款類產品的監管新規,“通知”要求“資金投資風險沒有全部實質轉移給投資者而是由發售理財產品的商業銀行承擔的理財產品”,應將理財資金以及投資的資產納入銀行表內核算管理,并計提必要的風險撥備。
NextPage
所謂信托貸款類產品,即銀行將募集的資金用于企業的融資。由于該業務屬于理財業務,因此不計入銀行資產負債表,銀行以往也無需對此計提撥備,最終產品表現均由投資人承擔。
在銀行方面看來,在新規指引下,未來再發行類似產品,首先需要權衡自身的成本,如果借道理財產品獲得的收益還不如撥備計提的成本,該產品發行節奏自然會放緩。“在額度寬裕的情況下,銀行可能會直接轉為授信。”
此外,“通知”還要求理財資金不得直接投資二級市場公開交易的股權,也禁止直接或間接投資未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或交易的股份,但并未限制理財資金投資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新股或基金。
據記者了解,以往的銀行相關投資于股市和股權市場的產品,一般并不通過基金公司和信托公司,而是僅僅聘用其為“顧問”。而對于監管層而言,此舉無疑對金融業的分業經營帶來了挑戰。而此次銀監會對銀行投資渠道做出新規定,再度強調了銀行與資本市場隔離。
另一方面,作為在投資者心目中“穩健形象”的代言人,銀行未來更多將憑借其網點、營銷方面的優勢,向理財產品“超市”的概念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前期市場關于監管層將叫停QDII的猜測,“通知”給予了“反駁”。但其同時指出,嚴禁利用代客境外理財業務變相代理銷售在境內不具備開展相關金融業務資格的境外金融機構所發行的金融產品。
業內聲音
高端理財或受較大影響
對于銀監會新規,成都多家商業銀行、信托公司及研究機構相關負責人昨天表示,這或將成為2005年以來最大的一次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金融機構的創新積極性。
NextPage
昨日,某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部負責人稱,最近幾個月他工作輕閑了不少,原因是新產品少了,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產品更是難得一見。該負責人表示,銀監會規范理財產品,“出發點很好”,但客觀上會影響銀行的創新積極性,不利于產品的多樣化。“它甚至會影響到高端理財或私人銀行業務。”
另外一家銀行零售部負責人則表示,銀行未來更多是研發穩健型的產品,如果是相對風險偏高的,“我們估計只能做代銷。”
普益財富研究總監李要深表示,在征求意見稿中,他最關心的是“嚴禁直接或間接投資于未上市公司股權和上市公司未公開發行或交易的股份”,相當于限制了私募股權投資,這對銀行高端理財的影響很大。
據社科院理財產品中心的統計,2008年56家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4456款,最高到期收益率30%,最低-45.92%,表現最佳和最差的均屬股票類。 每經記者 楊斌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