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1 01:58:49
今年以來,上海、南京等全國多個城市集體上調居民水價,引發了民眾的廣泛關注和質疑。為何一些城市不約而同地集體漲水價?在水務行業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除運營成本的因素以外,外資在水價上漲的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水價上漲到多少才是合理的?
每經記者 肖曉芬 盧肖紅 發自上海、廣州
由于自來水企業運營成本及保護資源等因素考慮,多個地方政府去年已將水價列入漲價目錄。隨著前期居高不下的CPI開始走低,為水價的上漲提供了契機。目前,如何漲、漲多少已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今年以來,上海、南京等全國多個城市集體上調居民水價,引發了民眾的廣泛關注和質疑。為何一些城市不約而同地集體漲水價?在水務行業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除運營成本的因素以外,外資在水價上漲的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水價上漲到多少才是合理的?
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長三角、珠三角為樣本展開了調查。調查顯示,長三角水價上漲勢頭明顯高過珠三角,從近期擬調整價格(包括已處在聽證階段的城市)的數據比較,長三角地區寧波、無錫、揚州、常州4個城市的水價最高,都超過了3元,其中無錫達到了3.2元;而珠三角地區以深圳的水價最高,為2.8元。通過水費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還可以發現,長三角揚州水價最貴,珠三角惠州水價最貴。而從該比值目前情況來看,珠三角地區水價明顯比長三角“便宜”,后續存在一定的漲價預期。
揚州水費占居民收入約1%
在此次全國水價上漲的潮流中,漲價步調最一致的要數長三角地區。繼今年4月1日南京率先上調水價后,上海、無錫、寧波等長三角地區的絕大部分城市都已經上調水價或者正在醞釀水價的上漲,其中,江蘇省一大半城市的水價調整方案已陸續出臺。
記者以長三角10個城市為樣本對近期的漲價情況進行了統計,發現10個城市里面,只有3個城市目前尚未公布上調水價的消息。通過對比 (包括已公布的擬調整方案)發現,寧波、無錫、揚州、常州4個城市擬調整水價都超過了3元;若以水價與2008年的各個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進行比較,得出的結論是揚州的水費相對最貴。記者調查發現,在揚州市建設局發布的2006年統計公報中,揚州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為189.8升,折合人均年用水69.27噸。即使以目前未漲價的2.57元/噸計算,每年人均水費也達到約178元,超過當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據了解,揚州水價調整方案在6月9日聽證完畢,目前已進入審批階段。兩個聽證方案分別是每噸上調0.43元和0.73元,調整后水價分別達到3.00元/噸和3.30元/噸,將分兩年調整到位。增幅分別為16.73%和28.40%。若按照0.43元的調價方案實施,年內揚州將先期調增民用水價0.20元每立方米,2010年再調增0.23元每立方米。
此外,長三角地區尚未調價的城市也有上調水價的規劃。而據中國水網最新統計資料,全國36個主要城市水價與去年同比提高了4.7%。
珠三角用水量大 水價不貴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日前對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珠海、惠州、中山、江門等8個珠三角城市水價所做的調查,上述城市中水費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跨度為0.34%~0.63%,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惠州市。
廣東自來水供水價格主要由基本水費和污水處理費兩部分組成,目前均已提價或即將提價,其中廣東地表水水資源費每噸由原來的0.02元上漲至0.12元,這一水資源費是對供水企業收取的,算入自來水公司成本。有物價部門測算,僅此一項將使自來水公司增加約2億元成本。靠企業內部消化不現實的情況下,財政補貼或者提高自來水價格成了解決辦法。
此外有專家測算,目前廣東污水處理的平均成本為1.1元/噸,而收費標準僅為0.8元/噸,這意味著明年廣東污水處理收費標準或在現有基礎上再漲0.3元/噸。
中山大學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認為,目前珠三角水價上漲是一個大趨勢,當地的水價與全國水平相比并不算貴,但人均用水量卻是北方的2~3倍。不過如何漲、漲多少仍是個不確定因素,“近期上漲的壓力主要來源于排污處理費。”
自來水成本持續增加
對于此次上海水價上漲,上海城投控股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公司的制水成本一直在上升,新建維護水廠、改善水質工藝等都需要運營成本,作為上市公司,肯定要考慮企業的盈利水平。事實上,公司2007年、2008年一直在醞釀自來水漲價,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實施,企業的經營壓力也很大。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分析師金潤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歷史上看每一兩年水價都會進行調節,由于2007、2008年通貨膨脹率維持在較高的水平,所以水價基本沒有上調。今年CPI下降,水價上調出現有利時機,因此年初以來很多城市都開始上調水價。他認為水價調整最好的時機正是經濟即將復蘇,而通脹尚未出現的時期。
金潤認為,一方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上漲,另一方面還要保障供水企業能有合理的利潤率。現在供水企業合理的凈利潤率約在8%~10%左右,但很多企業都沒有達到這一水平,從統計數據上看虧損面比較大。
據了解,水價的構成主要包括原水成本、運營成本、稅費成本這三大塊,原水成本大概占水價的20%,稅費成本大概占10%,剩下的70%就是運營成本,而運營成本主要包括凈水成本、管網的輸配成本、管理成本、收益成本等。
那么,1噸水的供水成本究竟是多少呢?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現在各個城市基礎設施的情況不一樣,它的成本也不一樣,一般在3元左右,高的有5元左右的,低的也有1元錢左右的。
“并非是漲價不合理,而是水價的定價機制不合理,漲價可能成為供水企業轉嫁不合理成本的借口。”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承認為。而供水成本的公開、透明也一直成為外界所呼吁的焦點。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在最新的一份公開報告中指出,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管網漏失、水管單位人員超編、成本分攤不合理、折舊提成、盲目建設等原因導致的不合理成本,至今仍未有相應的有效解決辦法。
外資成漲價背后“推手”?
在探究水價上漲原因的時候,由于不少城市的水務領域都有外資的參與。外界認為,自來水價格的上調在一定程度上也與此有關,并引發廣泛質疑。
以1997年進入中國的國際水務巨頭法國威立雅水務集團為例,在政策放開之后,便以“特許經營”的方式開始了在全國范圍內的高溢價收購和快速擴張,目前已在中國的20個地區擁有運營項目。2002年,威立雅斥資近20億元,以凈資產3倍溢價收購上海浦東自來水公司50%股權。此外,據公開報道,威立雅出資17.1億元獲得蘭州供水集團45%的股權,收購溢價達到280%,又以9.5億元獲得海口水務集團49%的股權,報價幾乎是其他3家競標者的兩倍……
業內人士指出,外資高溢價收購看中的是今后5年、10年甚至更遠的利益。“外商今天高溢價收購供水資產,明天都要成倍地賺回去。”中國水協會會長李振東曾表示。
對于此輪水價上漲的主要原因,除了成本增長的因素,中國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專家徐宗威認為,更深層次的原因之一是城市供水項目在交給民營企業或者社會企業去經營時轉讓價格過高,帶來了漲價的壓力。實際上實行特許經營制度之后,不僅僅是外資,內資同樣也在進入供水等市政公用項目。
公開信息顯示,天津自1997年與威立雅合作起10多年時間里,居民生活用水的價格先后上調了8次,由每噸0.68元提高到3.40元,水價上漲近4倍。昆明市自來水集團2005年底開始與威立雅合作,次年1月就上調水價,至2007年7月再次上調,漲價幅度和頻率都頗為驚人。
不過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華主要外資企業目前所有簽約項目的供水總能力不到全國10%,尚未形成壟斷,不會對中國的供水安全造成影響。
水價調整宜逐步到位
全國水價上漲并非偶然。早在去年4月,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成本處處長唐鐵軍曾透露,各地已將水價列入漲價目錄,會擇機推出。2008年下半年起,此前居高不下的CPI開始走低,為水價的上漲提供了契機。不過專家認為,在調整城市供水價格時,宜采用以下策略:一是小步快跑,分步調整,逐步到位;二要認真履行聽證會制度;三是重視和完善對弱勢群體的水價補貼政策;四要實行超額累進加價,提高階梯式水價的階梯差價。
“長期以來,水價構成不合理和水價偏低,沒有反映出水資源稀缺程度和水環境治理成本,導致目前水資源浪費相當嚴重,水污染也得不到有效治理。”世界銀行環境與市政高級工程師樊明遠稱,應加快推進水價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價格杠桿的作用。
金潤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的水費只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左右,而一般來說,這一比例要達到2%~3%時人們才有節約用水的意識,因此,從節約用水的角度來說,適當漲價也是合理的。
不過,徐宗威認為,通過提高水價來節約用水的作用是有限的,水費占居民收入的比例應該控制在2%以下才比較合理,其他國家大體也保持這樣的水平。
上海上海城投公司有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水價上漲以后,公司的盈利會有一定的增長,但漲價之后帶來的收入最終還是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提高服務水平,改善水的質量。
上海市居民水價調整方案于2009年6月20日執行當日,上海城投發布公告披露,根據測算,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市自來水閔行有限公司因本次水價調整,預計2009年下半年自來水水費收入可增加約700萬元,2010年水費收入可增加約1500萬元。不過,該公司同時在公告中披露,公司為改善水質、保障供應,建設的源江水廠項目將于近期竣工并進入調試通水,這也將導致公司下半年財務費用和固定資產折舊大幅增加。
對此,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曾表示,有些改革不僅僅是簡單的引入市場競爭機制,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改革,涉及產權、價格、資源等多部門協調,以及不同級政府的事權劃分。僅僅靠目前的部門規章難以實現有效保障,因此需要盡快完善相關立法。
新聞鏈接
水務公司或受益于水價上漲預期
盡管目前珠三角各城市水價上漲動作尚不明顯,不過包括中山公用 (000685,SZ)、南海發展(600323,SH)、錦龍股份(000712,SZ)在內的珠三角水務上市公司卻有望受益于水價上漲的預期。
第一創業研究所分析師秦燕在研究報告指出,北京、上海等36個大中型城市上調了水價,廣東地區也在醞釀上調水價,中山無論自來水價還是污水處理價格在廣東省內都不算高,還有上漲空間,預計今明兩年上調水價的可能性極大。
招商證券分析師王旭東也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南海發展仍有進一步整合佛山市南海區內供水市場的空間。公司污水處理業務處于增長期,總處理規模為40.3萬立方米/日,3年可帶來約1億元的業務增量。
不過,安信證券分析師諸勤秒則認為,考慮水價上調的兩個基本原因是反映水資源稀缺性和彌補供水企業成本,因此水價調整對于南海發展的影響應該較小。
對于同樣涉足自來水業務的錦龍股份,申銀萬國分析師孫健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公司主業為清遠市的自來水供水,而該市已有10年未調整水價,因此預計水價有30%左右的上調空間,而凈利潤的增厚幅度將比較大,但仍具有一定不確定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