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1 02:18:37
其實A股歷史上發生過類似“7·29”震蕩的情形,比較著名的就是2007年大牛市中的“5·30”和“2·27”兩次暴跌,因此回顧下當時兩次暴跌情況,并與本次大震蕩進行比較,或許能給投資者提供一些借鑒意義。
每經記者 曾子建
在本周二,大盤表現還相對強勢,盡管盤中出現了調整,但最后還是頑強收紅,甚至創出本輪行情的收盤新高。不過誰也沒有想到的是,一場暴跌正在悄悄逼近。本周三,A股市場遭遇本輪反彈以來最強一次大震蕩,盤中一度暴跌近8%,盡管最后跌幅勉強收窄,但還是下跌了172點,跌幅達5%。
其實A股歷史上發生過類似“7·29”震蕩的情形,比較著名的就是2007年大牛市中的“5·30”和“2·27”兩次暴跌,因此回顧下當時兩次暴跌情況,并與本次大震蕩進行比較,或許能給投資者提供一些借鑒意義。
印花稅上調致使“5·30”暴跌
2007年5月30日前,當時的市場環境和背景,與本輪行情極為類似。大盤經過一輪逼空上漲之后,上證指數達到4300點,而低價股、題材股普漲,股價漲幅翻了兩三倍。而在當時流動性極為旺盛的支撐下,市場成交量也持續放大,滬市單日成交量都保持在2000億元以上。
5月30日凌晨,管理層突然宣布上調印花稅,當天大盤直接低開248點,最終下跌282點,跌幅達6.5%,以4053點報收。就在這一天,兩市成交額也創下了當時的歷史天量,達4152.6億元。
不過“5·30”大震蕩的“余震”更為兇猛。隨后幾天,A股市場從5月29日的高點4334.92點跌至6月5日的低點3404點,短短幾個交易日,上證指數跌幅就達21%。此后,市場進入了長達兩個月的調整,直到7月26日才重新創出新高。
相比之下,本周三的“7·29”震蕩要小得多,當天股指在暴跌280點后便小幅拉回。而周四和周五更是連續兩天大漲,股指幾乎收復了周三的失地。很明顯,”7·29”大震蕩的殺傷力比“5·30”小了很多。更為重要的是,“5·30”震蕩是由“上調印花稅”這一重磅利空政策出臺所引發的,而這一次,管理層的態度完全相反,依然保持著對市場的支持,特別是表態堅定不移執行寬松貨幣政策,更是對市場起到了強大的支撐作用。
自發性洗盤導致“2·27”巨震
在2007年大牛市中,還有一次大震蕩與本周震蕩較為相似。
2007年2月27日,春節過后的第二個交易日,大盤同樣遭遇暴跌洗禮。當時上證指數剛剛突破3000點大關,整個市場都沉浸在牛市的喜悅氛圍中,股民新開戶數也是節節攀升。不過在2月27日,上證指數突然遭遇單邊暴跌,股指最終下跌268.81點,跌幅達8.84%,剛剛站上的3000點大關也被一舉跌破,并最終幾乎以全天的最低點2771.79點報收。收盤時兩市更是出現了千股跌停的情況。
在“2·27”大跌中,政策面并未出現有實質性的利空,僅僅是諸如加息傳聞等消息。而且在清洗浮籌、洗盤完畢之后,股指很快就又重拾升勢。即便之后在3月19日央行正式發布加息消息,也僅是令股指大幅低開,并最終依然在充裕流動性支撐下強勢上漲,收盤重新站上3000點大關,隨后股指繼續創新高。
市場人士指出,“7·29”大跌,不論是從行情背景,還是資金面的流動性充裕情況,都和2007年的“2·27”大跌較為相似。而本周大震蕩發生后,管理層對市場的維穩態度也非常堅決,因此在經過本次大震蕩后,市場恢復元氣的速度可能比“2·27”更快,市場的走勢也可能比當時更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