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資金監測

每經網首頁 > 資金監測 > 正文

葉檀:中投公司大可不必沾沾自喜

每日經濟新聞 2009-08-11 09:19:09

         每經評論員 葉檀

          8月7日,成立將近兩年中投公司發布第一份完整財政年度報告,值得稱道的是對公開信息與吸引人才的努力。

          2008年10月,包括中投公司在內的26家主權財富基金(SWF)簽署了“圣地亞哥原則”,該原則要求新SWF在實現預期的長期資產配置和制定相應的業績評估標準之后,披露一些相關信息。據統計,大部分的SWF都定期發布了基金年報。在26家共同簽署“原則”的SWF中,有15家編制了年報,10家沒有提供,1家無資料可查 (赤道幾內亞下一代基金)。2009年8月7日,中投成為第16家編制年報的SWF。

         2008年,中投著重進行了內部結構調整,招募約200名金融市場專業人士,2009年成立了有14個委員的國際咨詢委員會,設立投資平臺,主要委托國際投資管理公司進行少量組合投資、自營投資以及少數對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在金融人才身價貶值之時吸引人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令人關注的是,中投在走國際化、市場化之路,但其董事會、監事會成員則幾乎清一色的官員出身,同時身兼數職。官員能否統領金融人才,在日夕萬變的金融市場把握先機,實在讓人捏一把冷汗。

        從投資成績看可謂不功不過,中投大可不必沾沾自喜,說什么“總體表現好于其他主權財富基金、大學捐贈基金與養老基金”。中投能夠維持目前的成績得歸功于政策和時機。歸功于政策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匯金公司并入中投公司,這只下金蛋的母雞使中投能夠堤外損失堤內補。2008年度,中投在全球組合回報率為-2.1%,國內股權投資收益顯著增長,中投公司的資本回報率為6.8%,國內部分就是匯金的功勞。中投整體實現239.55億美元投資收益和231億美元凈利潤,其中投資收益主要來自匯金公司對國內金融機構的長期股權投資收益 (262.53億美元),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就連傻子抱了這只母雞,都能實現贏利。所以,國內投資收益不能證明中投經營有方,只能證明政府對中投呵護有加。

        二是利息減負。中投公司成立之初,市場對中投收益能否覆蓋利率爭得沸沸揚揚,人們擔心中投的投資收益還利息都不夠。隨著第一份年報的出爐,爭論煙消云散。年報明確表示,投資所獲得的收益將“作為利潤上交股東(國家),力爭覆蓋特別國債的利息支付需求”。換句話講,中投公司不需要直接承擔償債義務,只需向財政部上繳利潤。如此一來,當初發債借貸的主體就是財政部,通過剝離利息負擔,中投最大的壓力被無形中消解,同樣體現了政府的良苦用心。

        三是國際會計準則的變化。據中投年報,中投投資全球組合按照會計收入標準,境內投資按現金性收益和已宣告分紅計算得來。如果境內投資也使用會計收入,全年投資回報率將提升至11.7%。

        會計收入標準原為公允值計價,但迫于政府與金融機構的壓力,去年9月、10月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和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火速修改國際會計準則相關條款。根據新規定,對于缺乏活躍市場的特定金融產品,如果金融機構管理層認為市價不能代表其真實價值,可采用內部模型,即通過折現現金流量對這些金融產品進行估值和計價,并且將執行日期追溯至7月1日。“粉飾”財報的目的昭然若揭。

        令人羞恥的會計準則變更使金融巨頭贏利大幅增長,股價逐步攀升。中投公司受惠頗多,2007年5月,中投斥資約30億美元以每股29.605美元的價格購買百仕通近9.9%的股票,2008年年末股價下跌到6美元/股以下,中投當時浮虧接近80%。2007年底,中投以50億美元代價,購入美國摩根士丹利的8668萬股強制可轉換股權,2008年年末大摩跌至15元/股以下,浮虧近70%。但隨著市場的好轉,8月10日百仕通股價反彈到每股14.82美元左右,大摩則反彈到每股31.14美元,中投損失減少將近一半,會計準則的變化功莫大焉。

        所謂歸功于時機,則是指中投成立太遲,讓他們來不及犯下多宗類似于投資百仕通之類的大錯——股市一路下挫,市場草木皆兵,國內批評聲大作,迫使中投收縮陣線。2008年度新增投資僅為48億美元,并以現金及現金產品為主。不過,隨著市場的回暖,中投投資增加,相繼完成了追加投資摩根士丹利、入股中信資本、購買泰克資源股票、投資GoodmanGroups信托等。未來兩三年才能看出中投的真正贏利能力如何,如果那時中投擺脫對匯金的依賴,在國外投資只要獲得中位排名,再為中投慶功也不遲。

 

責編 實習生鐘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