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5 01:49:16
從8月下旬開始,網絡上的兩件事讓“丁學良”三個字再度成為“熱詞”。
每經記者 李江濤 發自北京
丁學良一貫反對“學術腐敗”,他在一個討論中稱:“大部分學術騙局都是背后有看不見的利益勾結……就是北京人所說的 ‘托’……現在很多人談學術腐敗,動不動就用道德來分析,其實關鍵是經濟利益。”
從8月下旬開始,網絡上的兩件事讓“丁學良”三個字再度成為“熱詞”。
先是8月19日,央視一套訪談節目《我們》的主持人兼制片人王利芬發表博客《丁學良先生不受〈我們〉欄目歡迎》,其文披露了著名學者丁學良在節目錄制現場 “發飆”、“耍大牌”;接下來的8月20日,幾家媒體發布題為《“漢孰與我大?”丁學良提問郎酒》的一次“研討會實錄”,從而引發爭議,有與會專家指出丁學良根本就沒有在會上提問。
目前在香港科技大學擔任教職的丁學良素以“敢言、批評”著稱,他曾發表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5個”的觀點,一度引起業界大嘩。此次被央視主持人指責 “耍大牌”及在研討會后被指“制造假提問”,引發輿論強烈猜測,一時間網評不斷。
主持人寫博
丁學良在錄制現場“發飆”
8月20日,一則博客迅速竄紅網絡。
央視一套訪談節目《我們》的主持人兼制片人王利芬在博客中一一列舉了學者丁學良在錄制節目中的過激行為,并稱其“牛氣”、“不怎么友善的較真眼神”、“較兇狠的眼神”、“旁若無人的背影”,這些形象定格在自己的腦海中。
王利芬博客顯示,8月19日,《我們》欄目錄制《如何培養國際化人才》這一集節目,受邀嘉賓是2009年歐美同學組織的、與國家中組部座談的國際化高級人才,多是成就斐然,前往演播室的嘉賓近30人,其中就包括丁學良。
丁學良現為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博導,擁有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包括轉型社會、比較發展、大學制度和全球化等方面,論著頗豐。
王利芬寫道:“丁學良先生今天錄制的幾次發言都是不等別人把一個句子說完他就搶著說。他的聲音大,氣勢也大,發言時走遍全場,別人只好停下讓他說下去。事實上,他走后,演播的秩序好了許多……”
她評價說:“難過的是,作為學貫中西、還在哈佛大學拿過博士學位的一位大學教授竟在大談創新人才培養時,不知道一個成人在公眾場合所要遵守的社會基本道德規范和基本禮儀。”王利芬直言:“可悲的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本應最具有人文關懷、人道色彩的特征在他身上不但很難找到,而且是恃強欺弱。”
8月21日,身在香港科技大學的丁學良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有兩句話回應此事。我工作很忙,就像一個挑著重擔趕路的挑夫,沒有時間對路邊嗑瓜子、吐口水的人停下來理論一番。最好的澄清事實的方式就是:電視臺女士王利芬在“煽動憤青”的同時,把那場電視節目的完整版本從頭到我離去的那刻為止,照樣直播,一個字、一秒鐘、一片段都不要刪節,這就夠了。”
丁學良的回應,被網友稱為“清高型”。昨天,央視一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照樣直播”是不可能的,“我們還要對全國觀眾負責呢”。
參加研討會
丁學良“提問郎酒”被指造假
和電視臺主持人的口水戰剛剛開始,丁學良“提問郎酒”又被指責造假。
8月20日,位于廣州、四川的兩家媒體用整版篇幅,刊登了題為《“漢孰與我大?”丁學良提問郎酒——〈郎酒品牌與企業文化〉研討會實錄》的無署名專題文章,整篇文章是丁學良提問郎酒新聞發言人的50個問題與答案。
報道稱,《“漢孰與我大?”丁學良提問郎酒》是8月16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在京組織的 “《郎酒品牌與企業文化》研討會”的實錄,丁學良與多名白酒專家應邀到會“研討”。
“提問”一見報,同樣引發了網絡關注。有網友評論稱,“在著名學者丁學良教授提問郎酒的50個問題里,諸多問題帶有明顯的商業炒作意味”,有的問題甚至“很幼稚、很低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在這個“提問”中,丁學良問郎酒發言人“據說辨別茅臺與郎酒是讓中國白酒專家頗為頭痛的一件事,有這樣難嗎?”“喝郎酒生雙胞胎有科學依據嗎?”“現在郎酒的包裝讓人耳目一新,備受消費者稱贊。請問郎酒包裝設計有何理念?”“能否在漢語里找一些詞匯來描述一下郎酒品牌?”
這些提問,引來網友熱議。名為“石金泉”的網友留言稱:“丁學良利用學術聲譽為企業公關已經邁出了他歷史性的一步。”
日前,與會專家、素有“白酒泰斗”之稱的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白酒專家組副組長于橋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在那次研討會上,丁學良根本沒有提問。”
于橋說:“辨別茅臺和郎酒沒什么困難。”對“喝郎酒生雙胞胎”的提問,于橋直言:“那都是做廣告吹唄。”于橋告訴記者:“我們是搞技術的,講科學就不能摻假,現在整個行業風氣不正。”
一位與會者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這次研討會到會人數約為20人左右,“多數是一些廣告和策劃人員,整個會上幾乎都是他們在發言,像于老(指于橋)這樣的專家,幾乎沒有發言的機會。”會上,“丁學良沒有提問郎酒一句。”
8月21日,會議的主持者、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馬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個研討會算是一個公關活動吧,丁學良提問的情況,應該向郎酒公司了解。”
研討會期間,丁學良并沒有提問郎酒,卻有“研討會實錄”的50個問題在媒體大幅刊發,這一“實錄”何來?幾天來,不斷有網友直言“造假”。
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電話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時表示“這是我們企業內部的事情”,之后便立即掛機,對“丁學良是否收取企業好處費及數額”等問題未做任何答復。
8月21日下午,記者多次致電丁學良,希望就其被指“研討會提問造假”做出解讀,丁學良均以“我要上課去了”及 “這個事情現在不說,Iamsorry”大聲作答。
隨后,記者致電丁學良任職的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辦公室,一女性工作人員稱:“丁學良教授就在辦公室,他下午沒課,今天全天都沒課。”
網友熱評
“精英作秀”引發關注
一方面是對央視主持人王利芬博客指責的高調回應,一面是對“提問郎酒造假”的低調處理,丁學良面對網絡指責的不同態度,成為輿論熱議的內容。
就在王利芬博客指其 “發飆”不久,《中國誰在不高興》一書的作者葉楚華就在博客中“獨家”公布了丁學良對王利芬的回應,丁學良指王利芬“工作習慣就是在最好的情況下多假少真,半假半真,在關鍵的情況下以假亂真……”
而針對網絡指責自己 “提問造假”之后,丁學良保持了沉默。
昨天,多名網友在“丁學良提問郎酒造假”的網頁上留言稱:“若這個談話錄不是丁學良教授親自提問所得,丁教授為什么不公開質疑?難道教授就可以這樣”被發言“嗎?”“央視女主持人斥責丁學良教授發飆,丁教授立即回應,而郎酒偽造丁教授研討會發言,丁學良為什么不做聲?”
在丁學良以往的言論中,除了“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5個”的觀點外,他一貫主張反對“學術腐敗”。
據國內媒體7月26日報道,丁學良在一個 “中國的學術腐敗還有救嗎?”的討論中稱:“大部分學術騙局都是背后有看不見的利益勾結……就是北京人所說的‘托’……現在很多人談學術腐敗,動不動就用道德來分析,其實關鍵是經濟利益。”
8月21日,網友“汪憂草”在博文《從丁學良教授‘發飆’說起》中評論“丁學良事件”:“我們的有些‘精英’,作秀很在行,但為人處事真的很有問題,求勝心切,趾高氣揚,沒有一顆平常心。”
丁學良
丁學良,出生于皖南農家。后得恩師舉薦,赴美國留學,1992年以博士學位畢業于哈佛大學。
過去10年來,丁學良從事比較現代化的研究和教學,先后工作于哈佛大學本科生院、國立澳大利亞大學亞太研究院和中國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他獲得的學術性質獎勵和資助包括美國匹茲堡大學 “大學校長研究獎學金”、“哈佛大學獎學金”、“福特基金會個人研究基金”、“國立澳大利亞大學-北京大學學術交流年度基金”、中國香港“大學研究基金會”等。
他喜愛紅酒、綠茶、古典音樂和經典電影。丁學良現為中國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立澳大利亞大學高等研究院兼職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