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6 03:18:43
一件在碣石售價只有幾元錢的服裝,幾經倒手后,在其他地區服裝市場變成了高檔貨,最高可賣幾百元。
每經記者 翟敏 自廣東陸豐、深圳
尚未“嚴打”的一周前,走在廣東陸豐市碣石鎮街頭,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路邊的商鋪并不像其他城市五花八門,而是清一色的服裝店,幾千家門面鱗次櫛比。另一件奇怪的事情是,有些店里的服裝款式新穎,從上衣到牛仔褲,從襯衫到毛衣,應有盡有,居然才幾塊錢一件。你可能會以為來到了購物天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有的服裝表面看與市面上其他服裝并無區別,卻是從國外走私入境的淘汰產品,不僅不合法,質量、衛生等指標也有嚴重問題,它們就是所謂的“洋垃圾”服裝。
“洋垃圾”的背后,隱藏的是暴利。記者發現,一件在碣石售價只有幾元錢的服裝,幾經倒手后,在其他地區服裝市場變成了高檔貨,最高可賣幾百元。
街頭:三輪車半夜運“貨”
碣石,陸豐市的三大鎮之一,以圣誕禮品加工貿易在當地小有名氣。不過,在當地瘋狂倒賣的“洋垃圾”也為它增添了不少知名度。這座擁有20多萬人口的粵東小鎮,儼然成了一個走私外貿服裝的大型集散地。
10月10日,夜幕下的碣石,裝滿大包小包貨物的三輪摩托車,在狹窄的巷道里成群結隊,魚貫而行。街道兩旁的店鋪已經關門。
記者疑惑地發現,直到次日上午,絕大多數店鋪仍舊大門緊閉。主干道上少數開著的門店,沒有一家是服裝店。靠近這些關閉的門店。店門其實是虛掩著的,每個巷口都有人把守,一見陌生人,便警覺地上下打量。
在碣石經營餐館的王宏成告訴記者,那些裝滿貨物的摩托車,是在趁著夜色運輸走私服裝。而那些關閉的門店,也正是昔日的服裝店。眼下正是直接針對“洋垃圾”的“嚴打”期間,所以店主們緊閉著大門以避風頭。
“當地人幾乎家家戶戶都經營著服裝生意,到目前為止大概已有一二十年。房子大多是他們自己蓋的小樓房,他們把一樓騰空,作為一個小型家庭作坊,用來服裝翻新或作為堆放衣服的倉庫。還有不少居民在狹小的巷子里面搭建鐵皮房作為店鋪。‘嚴打’清理之前,整個碣石鎮滿是沾滿塵土的臟衣服,巷口的垃圾堆里廢棄的服裝隨處可見。”王宏成介紹。
店內:大捆衣物堆成小山
為了深入了解“洋垃圾”背后的利益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服裝批發商的名義,對碣石的服裝市場進行了暗訪。
在碣石街頭,各巷口有摩托車“駐守”。記者向其中一位摩托車師傅問 “當地服裝批發市場怎么走”時,數輛摩托車便蜂擁而來,紛紛表示愿載記者前去,記者選了其中的盧定五(化名)。
在接下來與盧定五的攀談中,記者了解到,這些表面看去是開“摩的”的人,其實并不是以此為生,他們是打著開“摩的”的幌子,蹲在街頭四處尋找客人,一逮住機會載上一個客人做自家生意,就可以得到一筆可觀的收益。眼下恰逢“嚴打”期間,很多店鋪表面關門,暗地里仍在營業,這也需要有人在路口“放風”。
小巷十八彎,最后,記者被盧定五載到一個十分偏僻的小巷內。一路上,兩旁的樓房都是大門緊閉,但緊閉的大門卻不時有人出入。或許是“嚴打”的緣故,巷子各個角落并沒有“處處堆滿了垃圾服裝”。
盧定五在一棟樓前停下,說這就是他們自家的倉庫。他先是敲門,后又打了一個電話。一會兒,大門打開一條縫,探出一個腦袋,盧定五上前交談了一番,記者才被允許入內。
剛走進大門,一股刺鼻的霉味便撲鼻而來。再穿過一條短巷,過一道門,眼前頓時豁然開朗。大捆大捆的衣物堆成小山,呈現在記者面前。有的包裹尚未開封,有的則半裸在外。
銷售:幾經轉手價格漲百倍
據介紹,這些“洋垃圾”服裝往往是歐美日韓等國家的居民淘汰了的舊衣服,因搬家、換季等原因丟掉,有的甚至是來自于醫院的廢棄衣服。國外的服裝垃圾產生后,銷毀成本很高,往往是出錢運往相對落后的國家清理。也就是說,整個鏈條的最上游,也就是最初的走私者,在這些服裝身上不僅沒有花一分本錢,反而有一定收益。
盧定五介紹,一捆包裹大概有200多件單件衣服,每捆要賣一兩千元不等,以最初裝貨時的質量和品種而論。記者粗略估算,如果在這里批發進貨,單件衣服的成本在5~10元。
“這一堆是牛仔褲,很多是外國的牌子貨;這一堆是皮衣,質量比較好一點;這里還有毛衣,韓國的……”盧定五如數家珍地介紹著。
數以百計的衣服,被雜亂無章地緊緊壓縮在一個約一立方米的包裹內,記者隨手翻開其中一個,發現相當一部分衣物十分陳舊,有的牛仔褲已經破開了口子,幾乎找不到一件像樣的。盧定五笑著說:“這不正流行嘛!好牛仔褲還要挖個洞,洗一下熨一下馬上就新了!”
當記者詢問拿貨成本時,盧定五稱:“可比你們利潤少多啦!一捆包裹最多只能賺200多塊,好一點的賺600多塊。你從我們這里批發回去,成本一件只有幾塊錢而已。在市面上單賣,一件60~80塊是輕輕松松的事情。成色好一點的,還可以賣到幾百塊。”由此推算,碣石當地的批發商最初進貨的成本大約在2~4元/件。
按照盧定五的說法,整個利益鏈條基本清晰:最上游的走私者把服裝運回國,以每件2~4元的價格賣給碣石當地的居民。然后,四面八方的服裝批發者來到碣石,以每件5~10元的價格取貨,散發到全國各地,進入終端銷售,價格漲到每件幾十甚至幾百元。整個利益鏈前后對比,上漲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盧定五透露,目前僅他一家手里便還有1000多捆存貨,當地與其經營規模相當的就有上千家。每個月發貨量多的時候,能夠達到5000多捆包裹,一捆約200件,如此算下來,數量非常大。
記者注意到,就在盧定五與記者“洽談生意”的當口,巷口又有好幾輛摩托車載著外地口音的人在巷內穿梭看貨。
終端:或下鄉或進入商場
那么,這些“洋垃圾”最終銷到了哪里?離我們到底有多遠?《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從批發市場到各種外貿小店,從實體門店到網絡商鋪,甚至在一些大型商場,很可能都藏著這些“洋垃圾”的身影。
喜歡逛街購買衣物的深圳白領陳女士,向記者講述了她的困惑:“逛街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店子,門口掛著‘外貿商品’的牌子,有時還會寫著‘清倉’的廣告,但很難辨別他們的貨到底是不是真的。”
10月14日,記者在全國著名的深圳東門白馬服裝批發市場上看到,僅一個東門商圈,便有幾十家外貿服裝店,很多店鋪內掛有“清倉”、“外貿”等字樣的牌子。這些外貿服裝店中有沒有“洋垃圾”,記者光靠肉眼還無法辨別,但從諸多知情人士口中獲悉,許多知名的批發市場中都有“洋垃圾”存在。從另一角度來看,外貿服裝的盛行,也給“洋垃圾”提供了可乘之機。
不僅是批發市場和零散商鋪等實體店,“洋垃圾”甚至滲透到了無形的網絡之中。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洋垃圾”款式新潮,個性十足,迎合了新興購物人群的喜好,網絡購物模式又避免了當面驗貨,非常容易成交,網絡銷售在“洋垃圾”終端營銷中占據了相當一部分的份額。
盧定五對“洋垃圾”的流向也毫不諱言:“從碣石出去的服裝,全國各地無所不在,甚至一些知名的批發市場,比如深圳、東莞等地的市面上,實際上很多都是從我們這里拿貨的。外地的話,湖南、四川、甘肅、黑龍江……幾乎都有買家。質量好的貨進城賣,不好的就拿到農村去賣,高檔一點的還可能進商場。”
官員說法
年年在打,年年都有
“從國外走私服裝進來的不法分子的利潤是相當驚人的。”陸豐市委新聞秘書林勝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這些走私服裝從歐美日韓等國家運回國內,最初在中國境內登陸,由于海上打擊力度加大,犯罪分子已無機可乘,現在便選在越南等地卸貨,經由陸地最終運往碣石。這些服裝經過精選和加工后,往往在店鋪內打著‘僅此一件’、‘外貿原單’等促銷廣告,實際上是同款的服裝就只有一件。”
陸豐市委宣傳部黃賢嘉主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碣石歷來是海防重鎮,自宋代起已經在此設防,1389年設立碣石衛,為全國三十六衛之一,與著名的天津衛、沈陽衛等齊名。碣石開關較早,且海岸線較長,為走私活動提供了很多可乘之機。
黃賢嘉坦言,雖然每年都在打擊,可是由于種種歷史原因,以及在打擊過程中走私者采取“螞蟻搬家”式的逃避方法,給清理服裝走私帶來了極大的難題。他介紹,近兩年來,當地已采取上百次大大小小的打擊行動。今年7月份以來,已收繳走私服裝1400多捆,共120余噸,目前戰果還在進一步擴大,接下來將進行集中銷毀。屆時,這個瘋狂的利益鏈或有望得到遏制。
專家點評
“垃圾服裝”暗藏病菌
一位熟知當地情況但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些 “洋垃圾”服裝均來源于走私。實際上,早些年代,摩托車走私曾在碣石大行其道,聒噪一時。后來,經當地政府嚴厲打擊,摩托車走私逐漸淡出。但到了今天,碣石的走私死灰復燃,只不過走私的物品換成了服裝。
碣石的“洋垃圾”除了來源非法,質量也存在問題。根據專家的說法,“洋垃圾”中普遍存在大量病菌,傳染性很強,特別是大腸桿菌,在代謝物、糞便、嘔吐物中普遍存在。服裝材料中含有大量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碳,最后很可能導致病毒的傳播。
但是,因為途徑非法以及品質低劣,這些“洋垃圾”價格十分便宜。記者在碣石鎮走訪了解到,一件表面光鮮的上衣才賣幾元錢,冬季羽絨服之類的服裝也只賣十來元。有一種說法似乎更加說明了服裝的便宜:“衣服如垃圾一樣,從載滿服裝的三輪車上傾滑落地,卻無人理會。”
這些“價比紙賤”的走私服裝,正是因為其低廉的價格和巨大的利潤空間,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無良經銷商前來提貨,使碣石成了走私外貿服裝的大型集散地,也使這些“洋垃圾”像它們身上的病毒一樣,源源不斷地“傳染”到全國各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