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30 02:46:11
面對這樣一個新的交易標的,投資者應該秉承怎樣的投資理念和操作原則呢,而和創業板有諸多相似點的中小板上市歷程是否有可以供借鑒的地方呢?
NBD創業板投資寶典完全閱讀地址:
報紙第B疊、C疊,共24個版
每經記者 馬宇飛 朱秀偉
十年的期待,十年的準備,夢想照進現實。創業板,中國的納斯達克,今日終于破繭而出,28只新股集體在深交所上市。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再向前邁進堅實的一步。創業板的開市為逐步走向成熟的成長型企業提供發展平臺的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了分享創業板公司成長紅利的機會。那么,今天其會以怎樣的姿態來完成它精彩的首映式呢,未來又將如何書寫資本人生呢,面對這樣一個新的交易標的,投資者應該秉承怎樣的投資理念和操作原則呢,而和創業板有諸多相似點的中小板上市歷程是否有可以供借鑒的地方呢?今日每經為你一一分解。
【首日表現猜想】
五大懸念待揭開
一直以來,對于創業板開市后,個股的首日走勢多有猜測,今日首批28家公司將集體在創業板掛牌交易,懸念也將正式揭開。《每日經濟新聞》為你總結了創業板首日表現五大猜想。
猜想一:是否遭爆炒?
一些公募、私募人士幾乎一致認為創業板必然遭到爆炒,理由如下:
首先是A股很多投資者有“炒新”的傳統,類似的案例在歷史上有太多,更何況此次創業板個股戴著新概念、高成長等諸多光環;加上股本更小,比如華星創業,網上發行數量只有800萬股,少量資金就會對二級市場走勢產生巨大影響;其次近期中小板次新股的瘋狂表現,就被認為是創業板爆炒的預演。
不過一些利空因素可能會阻止大面積被爆炒:監管機構特別是深交所的嚴控措施,比如首次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80%時,將停牌至14點57分;上周傳出深交所對基金等機構進行窗口指導,要求盡量不要參與首日交易;另外創業板發行價偏高,留給二級市場空間很小,加上又是28家一起上市,投資者選擇更多。
因此創業板首日是否會遭遇大面積爆炒,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以上矛盾雙方角力的結果。
猜想二:是否產生百元股?
創業板上市首日是否出現百元股,又是另外一個懸念。
統計顯示,首批28家公司的平均發行價為25.43元,其中有兩家公司的發行價超過50元,也是最有可能在上市首日成為百元股的公司。分別是紅日藥業,發行價60元,對應發行市盈率49倍,低于平均57倍的發行市盈率,上海證券給出的預測價格達90~96元。如果想要在首日達到百元,首日漲幅需66.67%。
其次是神州泰岳,因為飛信業務被投資者所看好,其發行價58元,對應市盈率達68.8倍,但其保薦機構中信證券依然十分看好,認為該股合理估值在63.64元~74.53元。今日,想要加入百元股俱樂部,漲幅需超過72.41%。
除此之外,機器人為39.8元;中元華電為32.18元,不過可能受制于漲幅80%需停牌至14點57分的新規,這兩只股票在首日可能難成百元股。
猜想三:嚴打措施有無用武之地?
由于創業板公司股本小,股價容易被操縱,深交所專門出臺了《參與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上市首日交易監控和風險控制的通知》。
主要內容包括當股票上市首日盤中成交價格較當日開盤價首次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20%時,可對其實施臨時停牌30分鐘;首次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50%時,可對其實施臨時停牌30分鐘;首次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80%時,可對其實施臨時停牌至14點57分。但在炒新成習慣后,其會否有效待觀察。
猜想四:是否出現破發情況?
市場主流觀點基本認為創業板首日會出現高開,但依然有人認為有些公司首日可能會破發。
首批28家無疑都是精挑細選過的,業績、公司治理等較為穩定,不過又存在一個問題,一些公司業務依然屬于傳統范圍,正因為如此創業板才有了“縮小的中小板”的稱號,有些甚至與主板、中小板的公司從事同樣的業務。
但創業板的估值相比主板、中小板高太多。另外,從申購情況來看,基金等買方顯得十分謹慎,這也許能說明一些問題。同時,從國外成熟市場經驗來看,新股破發屢見不鮮,因此在一級市場已經透支未來的背景下,創業板上市首日是否有新股破發值得關注。
猜想五:基金、QFII等主力機構會否參與?
統計顯示,首批28家公司共發行61164萬股,平均每家公司2184萬股,其中網上發行48931萬股,平均每家1747萬股,單從發行規模指標來看,對于基金這類投資者,創業板可能并不具備太大的吸引力。
按照一位公募基金經理的分析,稍微買多一點,股價估計就已飆上去了;如果買太少了,對動輒數十億元、上百億元規模的基金而言,基本就沒必要配。市場傳聞深交所近期進行了窗口指導,要求基金在創業板開市首日盡量少交易。不過對于資金規模較少的QFII、券商自營等則有欲望從中分羹。
【走勢研判】
初期爆炒難避免 三個月后或價值回歸
本報記者采訪后發現,多數人認為首批創業板股票上市后將難逃被爆炒的命運,甚至有投資界的老手宣稱,其中部分股票短期內將漲到讓人難以相信的地步。同時,對創業板的炒作可能持續兩到三個月的時間;但市場始終會有一個理性回歸的過程,投資者須注意提防風險。
高成長預期或成炒作借口
據記者統計,創業板28家公司平均發行價為25.43元,平均發行市盈率近57倍,遠超今年中小板24家IPO公司的水平。面對高估值的壓力,首批創業板公司上市后還能再遭爆炒嗎?國金證券張兆偉表示,A股市場歷來逢新必炒,創業板也不會例外。
張兆偉指出,由于28家創業板公司的流通盤累計相加僅相當于主板一只中盤股的規模,阻礙了主流資金的進出,而一些投機性強、流動性強的中小資金將成創業板市場初期的主力,也決定了創業板開市后必遭爆炒。
上述觀點得到一知名陽光私募基金經理的認同,他強調,僅從估值角度來看,部分創業板股票在開盤當天可能就會炒到100倍市盈率之上。
這并非難事。以發行市盈率超80倍的鼎漢技術和寶德股份為例,只需在發行價的基礎上漲25%,即可達到100倍的估值水平;而市場中唯一一只電影股華誼兄弟,也只需漲45%左右便可。考慮到今年IPO的24家中小板公司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為62.81%,上述幾只股票出現百倍估值的概率相當大。
“創業板是新事物,對其估值暫時也沒有一個標準。100倍市盈率高嗎?如果今年的業績能達到100%增長,該股的市盈率就立馬降為50倍。那要是連著兩年100%增長呢?許多資金就是這么預期的。”前述私募基金經理表示,“只要高增長的市場預期形成,創業板就會有炒作空間,也許只有等到公布2009年年報時,創業板的這輪炒作才會消停。”
三個月后價值回歸
到年報公布后,市場對創業板公司的成長性會形成一個直觀的認識,達不到此前預期的股票,將向下修正估值水平。
按照他的說法,從10月30日創業板正式開盤交易算起,對創業板的炒作可能持續到明年1月底的年報披露期。換句話說,創業板市場在掛牌交易3個月后才將迎來調整。
這樣的時間拐點判斷也被其他市場人士所引用,盡管他們給出的理由各不相同。長江證券張凡表示,綜合海外創業板的經驗來看,中國創業板可能在開盤交易三個月后迎來價值回歸。
申銀萬國認為,觀察中小板和中國香港創業板的初期表現,二者均經歷了推出后兩個月左右的交易活躍——3個月左右的理性回歸——8個月左右的交易再度活躍——最后再度理性回歸并與主板走勢一致四個階段。
【交易策略】
先適度投機 再進行投資
要想在創業板生存、分一杯羹,找到與之匹配的投資策略顯得尤為重要。專家們認為,可采取“先博傻、投機,再投資”的策略。
前期少量投機 摸清規律
創業板推出初期最為核心的就是控制倉位,初期少量參與。
“28家公司流通盤加起來不到5億股(不含網下發行部分),市場主流資金很難快速流入,相反一些資金實力相對較弱,短線投機性強、流動性強的市場熱錢可能率先參與創業板交易。“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師說到。
他還認為,這些資金的特點就是喜歡短炒,敢于博傻,不在意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只注重概念炒作或者注重上市公司的價格高低等投機性價值,因此創業板初期可能會劇烈震蕩,很多股票可能會出現過山車般的走勢。
對于普通投資者,他認為在初期,不能過于關注上市公司業績狀況和成長性,初期不宜采取買入并持有的策略,而要特別注意分析上市公司是否具備投機價值,是否會吸引短線資金,采取快進快出的手法,但投資者一定要控制倉位,只能少量參與。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教授也持有類似觀點。他表示,普通投資者可以申購新股。二級市場可少量參與,等對創業板市場的運行規律有所了解后,再考慮加大投資。創業板對所有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新東西,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一般投資者至少需要3~5個月去了解,此前只能少量參與。
長期投資 則注重高成長性
上述分析師認為,到一定時候破發會很正常,創業板市場整體估值趨于合理,比如市盈率可能將低于40倍。這個時候投資者可對一些真正有投資價值的公司采取逢低買入,長線持有的策略。真正高成長性的公司,如果業績大大超出預期,可能會遭到更多資金的關注和炒作。想要這個階段掘金,投資者可能就要注意去偽存真,找出真正高成長、有投資價值的公司。
尚雅投資總監常昊表示,要從公司的基本面考慮,其中主要關注成長性,因為創業板公司風險主要是公司存續期比較短,風險相對比較高,所以我們會關注管理團隊的穩定,產品或者經營模式的持續性。
董登新則認為,創業板是高成長板,所以它會有很高的淘汰率,成長快的公司會保留下來,有些則會很快被淘汰,所以最大的風險是對行業風險的識別,尤其是公司自身是否擁有知識產權,這對評定一個創業板公司的價值最重要。
當然,一些投資者中,也有對創業板不感興趣的,號稱“中國第一股民”的老仇就是其中代表,他說:“暫時不考慮參與創業板,新的東西我們不敢碰,先要看看。股本小,前期可能會很瘋,但炒得再瘋,還是不能脫離市場平均估值,偏離太大就越少人去關注,反正容量有限,瘋狂也是暫時的,很多人將會在風光中死去。”
【歷史啟示】
中小板開市暴漲之后暴跌
以古為鑒,可知興替。
首批登陸創業板的28家公司今日整裝待發,這不由讓人回憶起5年前中小板開板時的情形。實際上,兩者具有相似的發行規模、以及相似的上市公司定位;因此梳理中小板開板前后的市場,對如何投資創業板無疑有參考作用。
開板前:游資熱身造氣氛
2004年6月25日,中小板正式于深交所開板,首批8只股票上市,包括新和成、*ST瓊花、偉星股份、華邦制藥、德豪潤達、精功科技、華蘭生物和大族激光。
而在此之前,江浙為首的游資便以中小板為題材,在A股市場上掀起了兩波大漲行情。其一便是于2003年底發動的創投概念行情,當時包括大眾公用、龍頭股份等相關個股均大幅上漲。其中大眾公用自2003年11月啟動后至2004年4月累計上漲40%以上,這在當時已是不小的漲幅。
其二便是對次新小盤股的炒作,以當年5月中旬上市的北礦磁材為主的一批次新股遭到爆炒,僅半個月漲幅超過40%。
“對比當年和現在的情形,可以清晰地發現,在創業板開板前,游資炒作的脈絡竟和中小板如出一轍。”國金證券張兆偉說。
盤面顯示,從今年8月20日大盤暴跌后的第一個反彈起,力合股份、電廣傳媒等新一批創投概念龍頭股迅速拉升,帶動整個創投概念板塊走強,這波炒作一直持續至9月中旬。隨后,IPO重啟發行的中小板次新股接過炒作大棒,以世聯地產、亞太股份以及宇順電子為代表的次新股隨著創業板掛牌的臨近而越發活躍,股價連創新高。
中小板開板之初:暴漲暴跌
中小板開板后,中小板老八股上市當天的平均漲幅129.86%,平均靜態市盈率高達61倍!表現最搶眼的大族激光首日漲幅高達324.9%,靜態市盈率高達百倍以上。在2004年A股市場處于大熊市的背景下尚取得如此漲幅,游資炒作的能量可見一斑。
“從這個角度對比來看,發行市盈率已很高的創業板如果再炒,那肯定天價。”張兆偉認為創業板開板后遭爆炒將是大概率事件,只是,炒得高跌得就狠。
中小板“老八股”在上市首日大肆風光后,全線迎來長時間的大幅下挫。WIND統計數據顯示,在2004年6月25日上市后的一年里,其平均下跌幅度為55.5%,最高的德豪潤達跌了66.37%,跌得最少的華邦制藥也跌了45.6%;而同期涵蓋整個深交所上市股票的深證綜指才跌了26.85%。
頗有意思的是,在老八股”之后上市的中小板公司卻顯得較為抗跌,且越后上市的公司越明顯。老八股的暴漲暴跌讓市場的風險厭惡驟然升高,后來股票的炒作空間肯定要受到制約,像鑫富藥業和中捷股份這些,上市首日的漲幅甚至低于50%。但反過來想,這可能也是資金布局的好機會。國聯證券李斌認為,創業板或許將復制中小板這一情況;如果創業板開板的泡沫太大,造成對市場人氣的嚴重傷害,后期市場也可能就此一蹶不振。
老八股長期表現:五成跑贏大盤
由于中小板在當時肩負一定的創業板使命,盡管開板出現暴漲暴跌,但板塊公司的高成長性還是吸引了不少做長線的投資者。從上市已5年的“老八股”來看,以上市首日收盤價為基準,共有4家(偉星股份、新和成、華邦制藥、華蘭生物)公司復權后的股價漲幅跑贏大盤,另外4家(大族激光、*ST瓊花、德豪潤達、精功科技)則跑輸大盤,長線投資者成功率正好50%。
深圳一位資深私募經理指出,中小板和創業板強調上市公司的高成長性;但和中小板不同的是,由于創業板存在直接退市的規定,因此長線投資者也可能面臨血本無歸的風險。
即使單從成長性來看,創業板上市公司未來也將面臨分化的局面。李斌表示,首批登陸的10家公司大都屬于新興行業或是傳統行業的新興子行業,發展前景的確值得看好;但同時他也指出,其中部分公司的業績高成長或許只能維持兩三年。比如主營飛信業務的神州泰岳,公司的成長過于依靠中移動,且與中移動的合同是三年一簽。而所謂的高成長性,未來任何一個突發事件都可能發生改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