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3 04:03:38
每經記者 盧曦 發(fā)自上海
因涉嫌走私,聯合利華(中國)采購部一位采購經理10月29日在上海被起訴,同時被起訴的還有其他相關三方。
調查顯示,聯合利華在進口原料的過程中“偷梁換柱”,6年時間里偷逃稅款317萬元。聯合利華方面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確實存在報關時出錯的問題,該進口原料被用于生產聯合利華旗下“多芬”品牌沐浴露。
年采購額數十億元人民幣的聯合利華,為何會在6年內偷逃不過三百萬元的稅款?
分析認為,走私之舉可能源自采購經理成本考核壓力過大,以及貿易公司的惡性“價格戰(zhàn)”。
聯合利華陷“走私門”
同時涉案的還有代理進口的貿易公司——保信捷(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信捷)。29日的審理中,被告包括聯合利華采購部、聯合利華化學品采購經理范軍、保信捷公司以及保信捷商務經理張浩共4方。
聯合利華進口的原料實為 “羊毛醇”,卻在長達6年的時間內一直以“固醇”的海關HS代碼報關。羊毛醇的關稅稅率為27%,而固醇的關稅稅率只有5.5%。結果顯而易見,聯合利華6年共計逃稅317萬元。
聯合利華大中華區(qū)副總裁曾錫文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聯合利華進口的其實是“羊毛脂醇”,其中既含有羊毛脂也含有固醇,聯合利華真正使用的是固醇這一成分。他還透露,這一原料被用于生產“多芬”牌沐浴露。
曾錫文承認,聯合利華采購部確實是在2002年出了錯,造成了海關關稅的損失。案件目前尚未宣判,聯合利華正在配合調查,等待結果。事實上,聯合利華去年就已配合海關以及第三方審計機構進行了自查。認為這起事件是孤立的,并無其他類似問題。
由于事隔多年,許多當時的經手人早已離職。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宣科的工作人員昨日向記者表示,在案件宣判之前不會接受采訪,此案的宣判情況將在法院官方網站上公布。上海海關緝私局因程序問題昨日未能對采訪要求給出答復。
采購員工業(yè)績壓力過大?
據報道,原料供應商新加坡恩凱化學私人有限公司、保信捷以及聯合利華采購部均被卷入“走私”事件中。原料采購的流程是,由保信捷向新加坡恩凱進口原料,再以內貿的方式賣給聯合利華。
有報道稱,聯合利華采購經理范軍在接受審訊時稱,這一做法是迫于聯合利華公司方面降低采購成本的考核壓力,這一做法獲得了聯合利華采購部主管的許可和配合。
曾錫文否認聯合利華給采購員工過大的業(yè)績壓力。據稱,員工入職之初,聯合利華就會要求與對方一起簽署“商務準則”,一旦員工的做法違反了法律法規(guī),即使對公司有好處,也是絕不允許的,聯合利華的員工都已在該“準則”上簽名。
曾錫文表示,聯合利華每年的采購額高達數十億元人民幣,而這起案件中,6年時間內少繳的稅款總計317萬元,比例非常小。
慧聰網上的登記資料顯示,保信捷隸屬于澳大利亞ORICA公司,從事食品添加劑及保健品原料進出口貿易。同時網上也有資料顯示,保信捷從事精細化工貿易。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致電保信捷,行政人事部門一位女士拒絕透露公司業(yè)務范圍等情況。對于走私案件,她表示,這一案件尚未判決,“對這件事沒什么可說的。”另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只知道聯合利華是保信捷的客戶,但并不熟悉涉案的商務經理張浩。
貿易公司惡性競爭?
記者昨日就此事咨詢了一位中國南部沿海海關內部人士。該人士表示,在較小的海關,逃稅超過100萬元即被認為是大案。根據已披露的情況,這起案件屬于案值較大、案情嚴重的一類。在海關查獲的走私案件中,偷換HS碼的做法非常多見,是一種慣用的手法。
對此,日化行業(yè)資深營銷專家馮建軍認為,代理進口的貿易公司用替代品的名義逃稅的做法已屢見不鮮。進口原料市場競爭殘酷是誘因之一。目前國內日化企業(yè)原料本地化程度已達到80%,只有大型日化公司才會進行國際化采購。從國外進口原料,業(yè)務量并不大。而從事這部分進口代理業(yè)務的貿易商數目則龐大得多。“狼多肉少”,貿易商之間為了搶生意競爭十分激烈。
在渠道、品質和服務都接近的情況下,代理商之間開始打價格戰(zhàn)。由于價格在國際市場上透明度很高,貿易公司只能靠逃稅來賺得一些利潤。
與此同時,由于在精細化工領域國內比國外落后了,專業(yè)度無法與國外相比,貿易公司也常常被原料供應商“偷梁換柱”。
以沐浴露中占成本比重最大、最為重要的香精香料為例,產品每公斤的價格從幾百元到幾萬元不等。在不熟悉的人看來,彼此之間差異不大,很難分辨,貿易商也常常買到與合同不符的原材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