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7 02:17:13
每經記者 崔丹
“據說核黃素 (又稱VB2)近期要漲價,市場價已經開始上漲了”、“巴斯夫在韓國的工廠已經停產,廣濟藥業將獨霸整個核黃素市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近期市場上關于核黃素漲價的傳言越來越多。二級市場上,對核黃素漲價的預期也間接反映到了公司股價走勢上,從10月初算起,股價最大漲幅達到33.90%。
雖然近期廣濟藥業(000952,收盤價15.65元)對核黃素的漲價傳聞進行了澄清,但是公司的股價并未受到該 “利空消息”的打壓,反而保持了較好的上升形態。可見市場對漲價依然抱有一定的預期。2007年,核黃素的價格曾一度暴漲,公司股價也被炒翻了好幾倍。此次市場再度掀起漲價傳言,目前價格已在低位徘徊許久的核黃素又將走向何方?
漲價論:產業格局悄然變化
VB2只是維生素市場中一個很小的品種,主要用于飼料和食品添加行業。歷史上,VB2的價格波動非常大,2007年VB2的價格曾一度高達900元/公斤。正是由于VB2價格的暴漲,令廣濟藥業一度成為了資本市場上的明星。
VB2在2007年價格暴漲,主要原因是巴斯夫的韓國工廠停產,而這次漲價傳聞也與此有關。
據有關消息顯示,巴斯夫在韓國的VB2工廠,2009年7月1日宣布在8月份要停產,理由是例行檢修。巴斯夫表示,停產會持續幾周,但不會影響對客戶的供應。興業證券研究員王晞指出,一般停產檢修期在兩周左右,多不過四周,不至于對銷量產生大的影響。然而韓國6月~8月VB2的出口數量,遠遠低于正常月份。由此判斷,巴斯夫的韓國工廠在停產檢修期間,并沒有正常的庫存供應。
從巴斯夫在韓國工廠停產的種種跡象來看,王晞認為可能并不是簡單的停產檢修,甚至有可能就此逐步退出VB2的生產。在他看來巴斯夫退出的理由是比較充分的,由于目前VB2的價格低于巴斯夫的生產成本 (140元/公斤左右),而VB2自2007年7月下跌之后,今年以來一直在130元/公斤以下,目前在125元/公斤左右,巴斯夫處于虧損狀態。
王晞表示,如果巴斯夫較長時間的停產甚至退出,那么產品價格上漲空間很大。廣濟藥業兩個生產廠合計產能達4800噸,其他生產企業如迪賽諾規模約700噸,與廣濟藥業有較大差距,另外一些企業短期內也不會生產。廣濟藥業已經占國內出口VB2市場的75%以上,由于公司具有比較明顯的成本優勢,因此具有較強的定價能力。
受該消息影響,廣濟藥業的股價在二級市場上反應強烈。進入10月以來公司股價連續上漲,近期最大累計漲幅達到33.90%。10月14日,公司股價更是大漲9.23%。
維穩論:目前市場供需平穩
面對市場上不斷流傳的漲價傳言,廣濟藥業于11月3日發布了有關澄清公告。公司表示,目前公司VB2產品銷售價格相對穩定,未發生異常波動。以80%飼料級VB2產品 (該種規格VB2占公司VB2產品總量的70%以上)為例,該產品內銷價格近期維持在125元/公斤至130元/公斤,價格波動幅度很小。根據公司銷售部門對VB2市場的綜合分析,公司認為近期內VB2產品價格不存在50%左右漲幅。公司無法獲知其他主要供應商停產或減產的計劃;同時,據公司了解,目前主要供應商未停產。公告稱,公司一個月內不存在大幅(20%以上)上調VB2銷售價格的計劃;如果未來價格發生重大變動,公司將及時公開披露相關信息。
對此,健康網的行業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就VB2行情來看,漲價機會的確很小,市場供需關系穩定,國內其他競爭企業仍有足夠的生產能力,而VB2作為維生素族中的一個小成員,短期內需求量不會有大幅度增長。因此,該產品價格應該以穩為主。
不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就在廣濟藥業發布了澄清公告之后,公司的股價并沒有立刻遭受打壓,反而在澄清公告公布當日,股價還上漲了2.48%。在此之后,公司股價也僅下跌了5.21%。由此來看,市場資金對公司VB2產品的漲價依然有所預期。
經驗論:暴漲數倍歷史將重演?
在此,不妨讓我們先回憶一下VB2那段瘋狂的過去。據一位飼料銷售商回憶,2007年春節前,VB2的價格處于相對穩定的水平。但是春節后兩周,VB2價格開始以每天20-30元的價格往上飆升。這個趨勢一致持續到當年8月,最終攀升至850元/公斤,在某些地區VB2的價格甚至超過了1000元/公斤。產品價格的飆升同時也帶動了公司股價的暴漲,從2007年4月開始,廣濟藥業的股價從8元附近拉至8月31日的最高價51.58元。不到5個月的時間,公司股價漲幅高達544.75%!
可見,VB2價格上漲與否和行業格局的變化有很大聯系。從市場供給面看,全球核黃素集中在少數企業手中,產量排名前三的是廣濟藥業、巴斯夫、帝斯曼,3家的產量已經占據了全球超過80%的份額。其中,產量最大的是廣濟藥業,而巴斯夫在韓國的工廠規模小于廣濟藥業,帝斯曼生產的核黃素主要供應其自產的多維飼料,因此外供的核黃素市場基本為廣濟藥業和巴斯夫。
在王晞看來,維生素作為一個成熟的原料藥,主要靠成本競爭,由歐洲向低成本的中國轉移屬于必然結果。隨著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中國企業也經歷著從自由競爭到壟斷競爭的過渡。
不過在記者采訪的過程,行業專家并不認為這樣的格局在短期內能夠形成。健康網一位專門負責原料藥的研究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果巴斯夫退出這個市場,難道他們想與廣濟藥業合作?在我看來,這種可能性很小。而且,短期內漲價的可能性也不大,實際上除廣濟之外,其他廠家都希望VB2漲價。”
一位VB2的經銷商告訴記者廣濟藥業目前在限制供貨量,在他們看來這是漲價前的征兆之一。不過上述研究人士卻認為:“實際上廣濟藥業是在限產VB2,所以出貨量就減少了。限產的目的也是為了防止價格下滑。我認為未來價格波動不會太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