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0 02:14:07
每經記者 韓青 李小朱 發自北京
《財經》雜志高管地震終成現實,中國財經媒體第一旗幟將何去何從?
11月9日下午,《財經》公關負責人張立暉對外公布,《財經》雜志主管單位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以下簡稱聯辦)已同意胡舒立辭去《財經》雜志主編一職,同時也接受了副總編輯戴小京的辭職報告,并任命楊浪為《財經》雜志的副總編輯,總編輯仍為聯辦負責王波明。
讓人意外的是,張立暉稱,胡舒立辭去《財經》主編之職后,有意接受中山大學的邀請,擔任傳播及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部分核心采編人員昨辭職
“聯辦同意了(胡舒立)辭職,同時對她一直以來的工作表示感謝。”昨天下午,張立暉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財經》雜志執行主編王爍昨天曾向一網媒透露,其也已遞交辭呈。繼9月底《財經》雜志社總經理吳傳暉第一個遞交辭呈。緊接著,該雜志經營團隊共60余人離開,廣告、市場和發行等部門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員工。
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詢問是否會有大規模招聘時,張立暉表示《財經》雜志一直在招人。
胡舒立的辭職并不出人意料。據《財經》雜志內部人士透露,今年9月份,聯辦就開始接觸財經類媒體高層,以備胡舒立團隊突然離去之不時之需。聯辦高層與胡舒立一直就股權設置、管理層和員工激勵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商談。10月底的時候,內部人士還稱,雙方或分或合,仍沒有定論。但是,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雙方的裂痕很難愈合。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繼胡舒立離職后,《財經》雜志采編團隊大部分成員將另辦新刊——《財經新聞周刊》。目前《財經》雜志采編部分的核心成員,在昨天上午已提出辭職。還有消息稱,此前幾天就有記者編輯提出辭職。不過,這些辭職人員還需要等待一個月才能正式去職。
《財經》雜志的采編人員是否都會去新雜志?“大多數人都去新刊了,我不知道誰還留在老刊。”《財經》雜志一名記者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記者獲悉,一些老記者并不會去新刊,而是選擇觀望。
另一位《財經》雜志人員告訴記者,他剛出差回來,“就我觀察到的情況,目前采編隊伍并沒有就集體辭職進行過商討”,“我想等幾天看看,看新的團隊有什么做法。”
胡沒有簽競業協議
離開胡舒立的《財經》雜志,是否將失去光澤?是否會延續其犀利的風格?一位財經媒體高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這對《財經》雜志也可能是改變的開始。
知情人士稱,楊浪也只是過渡人物,《投資者報》總編輯趙力、執行總編何剛將接管《財經》雜志采編部門。昨天,記者致電《投資者報》高層,他沒有否認,“我們內部都不愿意談這個事。”
據悉,新成立的刊物——《財經新聞周刊》,將繼續沿襲胡舒立的辦刊理念,計劃繼續憑借一些新聞調查報道在業內樹立起品牌。事實上,在國慶前集體辭職的《財經》雜志經營團隊并未散去,知情人士稱,經營團隊先期的離職,是在為新雜志做準備工作。9月底,經營部門總經理吳傳暉、副總經理張翔和傅繼紅以及60余名經營部門工作人員先后辭職。
此時的胡舒立,是否真的就從前臺走到幕后,謎底尚未揭開。胡舒立的助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此事目前不便回應。
曾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胡舒立離開,將會面臨同業競爭的問題。因為高管離開原單位,在協議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從事與原單位具有競爭關系的工作。期限一般為2年~3年。
不過,這種說法遭到了張立暉的否認,“胡舒立和聯辦沒有簽署這方面的協議,競業協議還需要有相關固定內容和補償條款的,據我所知沒有。”
張立暉同時表示,胡舒立加盟另一個媒體可能性不大。“她(胡)不一定再去媒體。”張立暉稱,胡舒立有意接受邀請擔任中山大學傳播及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不過知情人士稱,胡舒立絕不可能甘于僅擔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
探訪辦公新址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探訪了 《財經新聞周刊》的新辦公地址,并了解到《財經》雜志大部分采編人員將于近日進駐。
在地處北京東部CBD繁華區域的溫特萊中心,走出15層的電梯,這里原來是阿里巴巴和雅虎的辦公地點。
推開門,記者走進辦公區,發現很多房間都是空的,地上散落著紙屑和紙殼,平臺的大廳里,中間有幾排桌椅、擺放著電腦零件和包裝箱,幾名工作人員在忙碌著搬運。
靠近窗戶的桌子上,幾名女性正在打電話,桌前擺放著筆記本電腦。“我們看到了你的簡歷,覺得你比較合適這個工作,你可以過來了解一下。您問我們是什么單位?因為目前比較敏感還不便透露。”
記者以求職者的身份表示前來了解情況,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招聘負責人馬上過來,幾分鐘后,剛才打電話的女性過來與記者接洽。
在得知記者個人具體情況后,這位招聘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正在招聘網絡的宣傳推介人員。她表示,“目前我們還不方便透露,總之我們是正規的,你聽過《財經》雜志吧?我們就是一起的。”
當記者表示是否能夠競聘采編人員時,對方表示,“我們目前不需要采編人員,因為我們的隊伍都是原來 《財經》的人馬,基本上不缺人。”同時還告訴記者,《財經》雜志的采編隊伍在本月即將過來。
當記者詢問《財經》雜志一些關鍵性人物的去向時,對方表示這些都是公司內部的事情不方便透露。
談話結束后,當記者索要名片時,負責人表示新的還沒有印,隨后在本子上撕了一張紙,將電子郵箱抄在上面,讓記者回去后將簡歷發過來。記者看到這張紙下方有著“財經”的標志,電子郵箱也是財經的。
同時,《財經》雜志在上海的記者說:“我們等著去新雜志。”上海的十幾名工作人員全都跟隨胡舒立離開。上述人士還透露,本周內,《財經》在上海的辦公區就將搬離位于浦東的樂凱大廈,可能會搬到徐家匯區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