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4 02:49:09
盡管存在各種違規的嫌疑,但“中弘·北京像素”項目仍在12日開盤當天就被搶光。這是近期北京樓市的縮影。
每經記者 張敏 發自北京
因一夜之間漲價4000元而引發糾紛的“中弘·北京像素”項目,日前正在被北京市朝陽區房管局調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獲悉,從4月12日開始,朝陽區房管局就介入對“中弘·北京像素”項目的調查,目前調查仍在進行中,調查結束后將公布結果。
本月11日,位于北京市朝陽區五里橋附近的 “中弘·北京像素”兩棟樓盤因開盤時突然提價,并取消此前承諾的多項優惠政策,引發上千購房者不滿,并致使樓盤停售,引起了各界極大的關注。不少業內人士還指出,該項目從去年底便拿到預售許可證,早已超出了規定的開盤期限,有捂盤嫌疑。
開盤當日房管局已到現場
“我還以為出事故了呢!”盡管沒能買到房子,王偉(化名)還是被“中弘·北京像素”項目開盤當日的情形嚇了一跳。
由于購房者的強烈反對,原定于11日開盤的該項目被推遲至12日。為防止出現意外狀況,當天大量警察在現場維持秩序,購房者被隔離到售樓處之外,只有被叫到號的購房者才允許進入簽約現場。
結果,6、7號樓在開盤當日全部售罄。兩棟樓的銷售價格分別為每平方米2.2萬元和2.6萬元,比此前的承諾價高出2000元。王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排號時,開發商的承諾價為每平方米2萬元和2.4萬元,而最終公布的價格每平方米漲了4000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北京市朝陽區房管局獲悉,開盤當天,朝陽區房管局市場處的相關人士已經趕赴現場進行調查。13日,房管局的相關人士再次趕赴現場。昨日下午記者致電房管局時,對方表示檢查人員“還沒回來”。
“承諾價格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成為爭議的焦點。以王偉為代表的購房者認為,既然開發商做出明確的價格承諾,就應當遵守,否則應視為違規。
北京聯達四方房地產經紀公司總經理楊少鋒則向每經記者表示,口頭承諾不具備法律效力,書面承諾才具有。王偉表示,開發商并未向自己出具書面承諾。
北京中原地產三級市場部研究員張大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少開發商會在預售階段給出承諾價格,但由于房價上漲過快,實際銷售價格過高的現象已屢見不鮮。
截至昨日下午,“中弘·北京像素”項目的人士始終未接聽記者的電話。
項目早有“前科”
每經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前不久,該項目就曾因銷售環節違規被公示。
3月22日,北京市住建委公示了3家存在未在規定時間內按時開盤,不進行網上認購,發布不實銷售進度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的商品房預售項目,其中便包括中弘時代中心(“中弘·北京像素”為其推廣名稱)項目1號樓。
事實上,根據北京市房地產管理網的信息顯示,該項目在去年12月13日就已拿到預售許可證。批準預售部位為2期北區1-11棟辦公樓,產權為50年,但在銷售時,已變更為住宅項目。
截至本月12日,該項目共進行了4次開盤,開盤均價分別為17000元/平方米、20000元/平方米、21000元/平方米、24000元/平方米。
但按照規定,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后,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在三日內一次性公開全部房源,嚴格按申報價格,明碼標價、公開對外銷售。今年2月出臺的“京11條”又一次進行了強調。
張大偉表示,為規避上述條款,一些開發商推遲拿證進度,造成市場供應不足;也有不少開發商根本不予理會,甚至存在變相捂盤,即拿證后分批開盤、或長時間不開盤的現象。
每經記者調查發現,截至昨日,北京市的“香悅四季”、“香醍溪岸”、“太陽公元”項目尚未開盤,而根據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信息,這些項目取得預售許可證的日期分別為4月3日、4月2日、3月28日。
供不應求造就樓市怪象
盡管存在各種違規的嫌疑,但“中弘·北京像素”項目仍在12日開盤當天就被搶光。這是近期北京樓市的縮影。
楊少鋒表示,供不應求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他表示,去年的銷售狀況十分火爆,但直到去年下半年,北京市的商品房新開工、施工面積等指標才開始逐漸好轉,這造成了今年上半年市場嚴重的供不應求。
來自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12日,北京市的可售期房住宅僅為55769套,自去年12月跌破6萬套以來,始終維持在6萬套以下。而這一數據幾乎是去年以來的最低值。
除此之外,投資性需求的規模越來越大。王偉向每經記者表示,在近期的購房經歷中,發現“一人拿10多個身份證排號”的現象十分常見。他估算,在“中弘·北京像素”項目的購房者中,投資性需求達8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