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0-04-24 10:02:59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會前一些西方媒體大肆炒作人民幣匯率話題,但據部分參會官員透露,人民幣匯率不會在本次G20會議期間被公開討論。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當地時間23日上午,來自20國集團(G20)的財長和央行行長們齊聚華盛頓。據參會人士透露,金融改革特別是向銀行業征收新稅的話題,將成為本次會議的重點討論內容。此外,希臘債務危機的進展也引起了許多G20成員特別是發達國家的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會前一些西方媒體大肆炒作人民幣匯率話題,但據部分參會官員透露,人民幣匯率不會在本次G20會議期間被公開討論。
銀行新稅引發爭議
根據日程,從當地時間周五9時30分開市,包括美國財長蓋特納、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在內的G20財金官員們將展開為期一天的討論。當天下午5時左右,G20財長和央行行長將發布聯合聲明并舉行新聞發布會。
G20高官每年都有多次會面,不過,這一次的會議稍許特別。這是去年9月份G20峰會決定將G20作為制定全球經濟政策的首要論壇之后,G20成員國的第一次正式會議。
從會前一些高官透露的信息看,金融改革特別是銀行業征稅的問題,成了各國最為關注的一個熱點。
韓國總統李明博的國際事務高級顧問周四透露,對銀行業征稅的提議將成為周五會議的主要議題。此前有消息稱,作為對這輪金融危機的反思,IMF將向本次G20高官會議提交一份金融改革建議,其中包括征收兩項新的銀行稅,分別是“金融穩定貢獻金”和“金融活動稅”。其中,金融穩定貢獻金主要用于支付未來政府金融救助計劃的費用,最初對所有金融機構依照單一稅率征稅,然后根據各個機構的系統風險和整體風險的變化進行相應調整。如果這些資金還不夠,可考慮對金融機構的利潤和薪酬征收“金融活動稅”。
業內人士估計,上述征稅方案可能使銀行業付出高達兩萬億美元的額外成本。因此,該提議也遭到了銀行業團隊和一些國家的反對。
目前,反對意見主要來自加拿大、日本和澳洲國家。上述韓國官員表示,如果一些國家不能接受征稅的提議,各國可能協商一個折衷的辦法,比如提高資本要求或其他標準,以達到限制銀行活動的目的。
希臘問題喧賓奪主
雖然英美兩國對IMF的建議表示歡迎,但加拿大財長費海提表示,征稅可能打擊銀行,并促使各銀行選擇從事更冒險的行為。日本財務大臣菅直人則表示,各國國情不同,日本已經有了自己的存款保險公司。
據悉,IMF將根據這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反饋意見,向定于6月份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的G20峰會提交一份有關銀行業改革的最終方案。除了最受關注的金融監管話題,業內人士預計,如何確保全球經濟復蘇繼續推進、非常規政策的逐步退出、擴大新興經濟體話語權等問題,也會在官員們的討論之列。據日本官員透露,在周四晚上七國財長會面時,歐洲已向美國和日本尋求對希臘的支持。
就在本次會議召開前一天,希臘債務問題驟然惡化,因此也引起了各國的強烈關注。特別是美國等“負國”擔心,自身可能也會遭遇類似問題。
昨日,希臘正式向IMF和歐盟發出援助請求。此前,因為穆迪下調該國債信評級、國債收益率持續飆升,希臘面臨了巨大的償付壓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對于希臘債務危機的潛在破壞力愈加擔憂。IMF本周警告說,希臘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善,可能誘發更廣泛危機,令信貸危機升級到新的階段。德銀的分析師昨日稱,如果希臘被迫重組債務,可能給金融市場帶來類似當年雷曼破產那樣的風險。知名投資人羅杰斯則稱,長痛不如短痛,應該當機立斷讓希臘“破產”。
對人民幣匯率話題說不
和前幾次會議一樣,人民幣匯率問題再一次在會前成為一些國家和機構炒作的熱點。在金融市場,來自國際資金的拋盤,一度在周四令6個月期美元兌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合約跌至21個月低點。
而一些西方媒體也在本周的G20會議和IMF春季年會前,大肆炒作人民幣匯率問題。有外媒本周稱,巴西和印度等國近日也加入了向中國發出人民幣升值呼聲的行列。
不過,一些參加周五會議的官員透露,人民幣問題不會是這次G20高官會的正式話題。
日本財務大臣菅直人周五稱,在周四的工作晚餐上,他與G7財長和央行負責人更多的是在談希臘,沒有涉及人民幣問題。他還表示,周五的財長會議可能避免討論人民幣問題,因為這并無建設性作用。
菅直人昨日在華盛頓的記者會上表示,各國都顯得小心翼翼,盡量不在一個公開的論壇上,“吩咐他國采取任何舉措”。日本央行總裁白川方明則稱,把匯率作為解決貿易爭端的一個方式是不合適的。
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指出,人民幣升值本身并不能解決美國和全球其他地區的經濟問題。他表示,根據IMF現有的數據模型,即便人民幣和其他主要亞洲貨幣都升值20%,最多也只能幫助美國出口實現相當于GDP的1%的增長。諾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則認為,強迫人民幣升值可能造成真正的全球貿易扭曲,人民幣幣值穩定對亞洲有利。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