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外資收獲中國羊毛三部曲
2010-05-22 02:25:30
每經評論員 葉檀
索羅斯與巴菲特,一個是食腐動物,擅長發現病歪歪的經濟體;一個是食肉動物,專挑健康公司。并不奇怪,索羅斯以做空聞名,他的大戰役都與做空主權貨幣有關,如英鎊與日元等。而巴菲特則以做多聞名,他善于尋找具有成長潛力或者被低估的企業。這樣的兩個人同時看上了中國,在中國這個奇妙的市場中,可以同時兼有做多與做空的空間。
在今年5月初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再次表達投資中國的興趣。他表示,中國經濟在一段時間內還會高速增長,也可能會有不好的情況出現,或者幾年經濟都不是很好,所有經濟體都出現過這樣的問題,不過那將是距離現在10年或20年的時候。換句話說,中國經濟還會有十到二十年的高速成長期。巴菲特已經投資了中石油與比亞迪等公司,所獲不菲。作為高盛的大股東,對于高盛在中國的斬獲,巴菲特心知肚明。
索羅斯說得少做得多。索羅斯基金已經開通港股賬戶,并且物色熟悉中國投資市場的操作者,以香港地區為基地,準備大規模投資中國企業。除去年底入股龍湖地產外,市場傳他亦有投資民生銀行,阿里巴巴則透露索羅斯已持股逾半年。做多并非索羅斯的強項,看過索羅斯自傳的人都清楚,這是個徹頭徹尾的現實主義者,不可能持有一項巨虧頭寸超過3天。如果說去年房地產泡沫讓他產生了做空中國的興趣,那么在中國政策擠壓泡沫時,一向認為中國信貸監管較為有效的索羅斯,絕不會于現在做空中國。
巴菲特與索羅斯恰好代表了主流人士對于中國經濟階段的分析。我們擔心國際對沖基金剪中國經濟羊毛,擔心股指期貨開門揖盜,擔心歐美對對沖基金的監管會把對沖基金吸引到亞洲。所有這些擔心會在未來發生,而不是在現在。
外資投資中國的三部曲非常明晰。
高盛等金融機構是食頭啖湯者。本世紀初,因為中國大型企業需要在國際市場上市,需要取得國際評級機構、投行、會計師事務所等開具的信用證。利用這一便利,高盛等機構順理成章地進入中國。幾乎與此同時,急需資金又不想利用民資的中國金融機構,恰逢中國金融領域在條約約束下開放之時,可謂一拍即合。這一批進入者已經剪走了羊毛,最近屢受抨擊的高盛在中國市場的PE盈利,大約發生在10年之前。
而巴菲特、索羅斯等人是第二批,他們等待中國城市化的深入、產業結構的轉型與人民幣國際化的機會。
巴菲特是個價值投資者,但在中石油與比亞迪身上,他兼具投機與投資雙重身份,在中石油以短線操作(與國內短線相比算是長線)獲得A股與H股之間的價差;而在比亞迪身上,他獲得的是中國培育低碳經濟進行政府補貼等方面的溢價。可以想象,巴菲特對于比亞迪、對于中國內地品牌服裝等升級制造業格外青睞,正如他一度青睞美國的制造業;巴菲特對于制造西裝的李桂蓮的青睞,正如他對于奧馬哈小鎮上那位強硬的家具店主人的青睞。
而對于索羅斯而言,他招聘的是十分熟悉中國市場的投資界人士,這些人士并沒有涇渭分明的做多與做空取向。可見,索羅斯雖然在哲學和社會問題上是個理想主義者,但在市場上重現出他冷冰冰的現實主義一面,只要能夠介入中國因素取得盈利就是成功。
這不僅是巴菲特與索羅斯的選擇,事實上全球的投資基金仍然在向亞洲聚集。德國銀行第一季度的調查顯示,有45%的受訪機構預計今年會增加配置到亞洲(除日本)市場的資金投入,同時有30%左右的受訪機構將會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比重。由于2009年的出色表現,亞洲在今年第一季度也延續了規模增長的態勢,諸多國際對沖基金都在今年加大了對亞洲市場的資金與人力投入,新加坡和中國香港成為近期最受歡迎的對沖基金集散地。
目前是對沖基金在亞洲搭臺準備唱戲的時間,但大戲尚未開場,更談不上收割中國羊毛,因為幾大要素均不具備:人民幣尚未成為國際貨幣,大幅升值前景渺茫,從香港繞道內地大手筆進行期指套利,風險較高。
最后的壓軸戲則在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經濟繼續成長、城市化進程完成大半、人民幣國際化難以阻擋,中國從低端制造業走向中端制造業,到那時,三部曲就會上演最后一部。中外對沖基金、貨幣戰爭、金融衍生品之類將成為重中之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