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06-10 07:12:00
6月5日,湖北老河口市漢口路,一個標識為“飛陽”牌的太陽能熱水器矗立在路邊一幢二層小樓上,正午的陽光直射其上,閃出點點金光,引人注目。
然而,這一切只能證明“飛陽”曾經存在過。
“我們已經沒有做熱水器了,退出行業了。”原湖北飛陽太陽能科技公司銷售經理陳陽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于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競爭太過激烈,該公司成立不到兩年就被迫宣告退出市場。
老河口是湖北西北部一個相對偏遠的縣級市,人口僅有50多萬。“然而就這么個小地方,就有至少七八家廠在搞太陽能。”陳陽說,由于涌入的企業太多,大家都無利可圖。
而這只是太陽能行業狂熱的一個縮影。有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共有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多達6000余家,其中近80%都是中小企業,甚至很大一部分是家庭作坊式企業。
像“訂做皮鞋”一樣做熱水器
兩年前,當陳陽下決心進軍太陽能熱水器行業時,他似乎看到了繁花似錦的未來。隨著全球傳統能源供應的日趨緊張,新能源不僅受到眾多企業的追捧,也受到國家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其中太陽能產業尤其備受青睞。
2009年,國家將太陽能熱水器列入家電下鄉目錄,極大促進了這一行業的發展。今年,國家在原有的92家中標企業中新增79家,總數達到171家。而部分省市也積極行動,力推太陽能產業發展。
正由于此,太陽能熱水器在農村市場獲得了井噴式增長,行業一片繁榮。同時,農村沒有市容等方面的限制,安裝較為隨意,也不存在樓層過高水壓不夠等技術方面的問題。可當陳陽看到這些優勢的時候,更多的業內人士也看到了。行業標準不完善、入行門檻低等因素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潮水般涌入,拼搶有限的市場份額。
太陽能熱水器的工作原理較為簡單,利用集熱管進行光熱轉化,再通過保溫層對水進行保溫即可。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介紹,一套幾萬塊錢的設備外加三五個人,就能夠生產出太陽能熱水器,但質量究竟如何就不好講了。行業的低門檻也讓眾多企業沒有障礙地踏進這一領域,部分作坊式企業更是能像“訂做皮鞋”一樣訂做太陽能熱水器。
湖北歡祥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汪歡告訴記者,公司2009年10月才成立,但在市場嚴酷競爭中困境重重,產品沒有知名度,也沒有價格優勢,難以獲得消費者認可。
記者在湖北老河口市一家“太陽能訂做生產基地”看到,不足40平方米的車間里擺滿了各種太陽能熱水器半成品,兩套簡單的生產設備橫架在屋子中間。外面,貼上牌子的幾臺成品準備賣出。該企業主向記者表示,他們能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訂做太陽能熱水器。
記者注意到,這種太陽能熱水器既沒有生產日期,也沒有生產廠家名稱,更無質量合格證,僅僅只有一個名稱來區別于其他品牌。而據了解,這種滿足顧客需求的方式僅僅是根據太陽能熱水器集熱管的數量確定售價。一根集熱管180元,多買售價就高,少買售價就低。
當記者問到質量有沒有保證時,店主信心十足地表示,質量絕對沒問題,“搞不贏皇明不要錢”。
行業標準太低乃使得這一行業魚龍混雜,企業質量參差不齊。我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并沒有實施生產許可制度,也無需經過3C強制認證。在標準不完善的情況下,眾多沒有生產資質的企業混跡其中。
2007年由部分行業專家起草的《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標準德州建議書》得到簽署;2010年4月由海爾等國內外供應商,聯合中國家電協會、中國質量協會、中消協等共同組建了國內首個"太陽能質量聯盟"。這些對維護太陽能行業的正常秩序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沒有新的國家標準出臺前,行業現狀難以改變。
目前太陽能熱水器行業標準主要有GB/T19141-2003《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技術條件》、GB/T18708-2002《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熱性能試驗方法》等,一方面國家標準太低,比如國標只規定了熱水器內膽的承壓能力,沒有對耐腐蝕性做出規定,而焊縫處特別容易腐蝕漏水;另一方面行業標準缺失,比如國標對室外管路沒有做出相關規定,而冬天管路被凍壞的情況時有發生。
低門檻和行業標準的缺失致使太陽能熱水器行業陷入無序競爭狀態,一些企業往往采用售價低廉的原材料進行生產,再以低價出售。
在多重因素疊加的作用下,太陽能企業數量增長態勢驚人,以浙江嘉興為例,該地區僅在2009年第一季度就新增光熱企業300多家,集熱管生產線在原來325條的基礎上擴產近100條。而全國太陽能熱水器的產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僅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企業的年推廣集熱器面積就相當于整個歐盟安裝面積的總和、北美的兩倍。
【稿件聲明】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如需轉載或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官網:http://www.uoper.xyz |
價格戰加劇生存危機
170多家下鄉中標企業和幾千家非中標企業,再加上眾多沒有經過工商局注冊的小作坊企業,正使出渾身解數拼搶有限的太陽能熱水器市場,行業整體業績下滑勢頭已現端倪。
價格高了賣不掉,價格低了無利潤——這是眾多中小型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目前普遍面臨的問題。很大一部分企業的經營模式還停留在叫賣推銷型上,沒有品牌,沒有渠道,缺乏人才和財力。而為了獲得喘息的機會,企業間不得不繼續拼價格、減產量以求自存。
“低端產品沒有過去賣得好。”浙江省嘉興市太陽能行業協會一位范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過多企業涌入以及行業無序競爭等多方面原因,嘉興市太陽能企業普遍以減少產量、壓縮生產能力等方式應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他也向記者證實了企業大打價格戰的說法,稱大量的中小企業或作坊式企業只能依靠價格戰來獲得生存的機會。
據業內人士分析,由于近年來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的快速增加,產能大幅度增長,但相應的市場并沒有擴大。同時,受到西北干旱以及南方多雨等天氣方面的影響,太陽能熱水器的消費需求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眾多企業爭一碗粥,必定搶得頭破血流。
“市場太小,競爭又太大。”陳陽告訴記者,在來勢洶洶的競爭潮面前,除了停產之外也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而汪歡還在做出努力,為此他不得不利用周末的時間不停聯系代理商,以求能獲得一些轉機。
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近8成的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銷售下滑、庫存增加等問題,其中不乏像湖北飛陽太陽能科技公司這樣被逼停產的企業。
在高同質化的太陽能熱水器領域,沒有突出優勢、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只有選擇一再降低生產成本來應對價格戰。這種做法不但進一步加劇了競爭的殘酷程度,還使部分太陽能熱水器存在漏水、不上水、耐壓性差等諸多質量問題。據記者了解,目前關于太陽能熱水器的投訴率居高不下,甚至有消費者反映,熱水器剛買僅一天,里面的水就漏光了。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徐剛博士對記者表示:“停產是因為企業的技術含量太低了,他們能做的所有人都可以做,整個市場也比較混亂。產品質量不行,各方面都不行,慢慢就失去了市場,失去了客戶。”
【稿件聲明】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如需轉載或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官網:http://www.uoper.xyz |
太陽能利用 熱水器一家獨大
我國的太陽能熱技術研究始于上世紀70年代,當時研發的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等相關產品開始在農村市場出現。上世紀80年代,太陽能熱水器被列入國家“六五”和“七五”科技攻關項目。到了90年代,我國自行設計和配套的集熱管生產線投產,標志著我國太陽能熱水器技術走向成熟。然而直到今天,我國的太陽能產業仍然主要圍繞熱水器這個領域在發展。
事實上,太陽能的利用遠遠不止熱水器一個領域。目前我國在太陽能路燈、太陽能空調、太陽能灶乃至太陽能建筑等應用上均有一定發展。但令人尷尬的現實是,在很多人眼中,太陽能就等于太陽能熱水器。
我國在太陽能的利用上一直是熱水器一家獨大。據太陽能產業協會的統計,早在2007年,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的產量就占到世界產量的7成多,成為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和使用第一大國。但在太陽能整體利用上,我國的表現并不理想。雖然我國已是世界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制造基地,但是我國光伏發電系統安裝容量不到生產容量的2%。太陽能發電方面較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發電成本高、核心技術缺乏都影響到了行業發展。而太陽能建筑、太陽能路燈等其他領域,也一直因為技術和成本等原因,沒有能夠實現產業化。
于是,眾多企業只能把目光投在了門檻低、技術簡單的熱水器上,在這個“看上去很美”的行業里進一步擴充產能、跑馬圈地,最終幾千家企業被困在這個狹小空間里難以突圍。
“其實小型企業停產對整個太陽能行業是一件好事。”徐剛博士認為,這些技術含量低、產品質量欠佳的太陽能產品被淘汰對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對于今后太陽能企業的發展方向,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在拓展產品領域的同時,塑造品牌是當務之急。“太陽能熱水器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唯有從品牌創建入手。”經過大浪淘沙似的洗牌之后,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必定出局,留下來的則是在品牌、技術、渠道等方面都有特定優勢的企業。
老河口市澳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巴金柱也認為,只有擁有自己的品牌,才能使企業在市場上占據有利地位。
但是,6000多家企業,要創出6000多個品牌談何容易?留給他們的時間并不多,眼下看來整個太陽能產業仍然逃脫不掉這樣的宿命:在熱水器這一“死胡同”里繼續混戰,然后等待企業批量死亡。
【稿件聲明】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如需轉載或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官網:http://www.uoper.xyz |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