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9 03:25:35
“公司訂單已經接到2011年了,現在很多國外廠商跟我們談,要下訂單,我們都不能接。”吳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IPO被否很無奈。
每經記者 趙冰峰 發自上海
6月23日上午9時,證監會發審委2010年第96次會議召開。作為“待審”公司上海冠華不銹鋼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冠華股份)的董秘吳美正在焦急地等待。10時45分,結果出來了。冠華股份IPO未通過發審委的審核。
資料顯示,冠華股份是一家專門做中高檔不銹鋼的公司,目前年生產600萬只中高檔不銹鋼鍋具。公司目前經營模式以OEM(代工生產)為主,產品80%以上出口。
“公司訂單已經接到2011年了,現在很多國外廠商跟我們談,要下訂單,我們都不能接。”吳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IPO被否很無奈。
冠華股份為何IPO沒有通過?是否存在不為人知的隱情?《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帶著疑問前往冠華股份所在地上海崇明進行調查。
冠華股份的“前世”
關于冠華股份的“前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最初,崇明縣新洲村創辦了環洲不銹鋼,主要做國內市場,效益不錯。在1994年左右,崇明縣準備把新洲村打造成崇明第一村,于是準備組建環洲集團。當時市級企業注冊資金要達到3000萬元,但當時環洲不銹鋼總資產不過700萬元。后來,通過加入新洲村的土地(無形資產的方式評估為1500多萬元)等方式,注冊資本達到了3082.6萬元。
據了解,環洲集團成立后,承擔了較重的社會職能,出資建造了環洲賓館、酒店、居民住宅小區及配套設施,這花費了不少公司的流動資金。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環洲集團3000多萬元的應收賬款中有很大一部分沒有收回。因為各種原因,在2000年公司陷入困境。
2000年5月,環洲集團及環洲不銹鋼共欠新洲信用社(上海農商行前身為上海市崇明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新洲信用社為其支行)3022萬元貸款。經過協商,環洲集團與新洲信用社簽訂以資抵貸合同,以環洲集團的部分資產作為3022萬元貸款的抵押,新洲村村委會當時表示同意。吳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時主要抵押了環洲集團的廠房、機器設備、辦公樓,還有49%的三五不銹鋼股權。
“在資產抵押后,環洲不銹鋼的生產一直保持正常。不過生產面臨很大壓力,誰來承擔這個爛攤子?公司當時找到了黃總(黃勇)。當時我們計劃另外成立一家公司,脫離環洲集團,即后來的新洲不銹鋼。當時由黃總牽頭,一共找到了15個小股東,跟他們簽訂合同,約定5年后根據經營情況決定是否收回股權。在2007年進行了股權收回。后來,上海冠華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租賃了環洲不銹鋼的資產,雙方是租賃關系。”吳美表示,2000年9月1日,新洲不銹鋼和東倫發展共同出資設立上海冠華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注冊資本46.4萬美元,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2008年改制成為冠華股份。
據悉,目前冠華股份實際控制人黃勇和黃華峰父子通過他們控制的上海新洲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新洲投資),在此次發行前持有冠華股份56.59%的股權,持有2999.27萬股,處于絕對控股地位。此外,另一位股東黃冠軍實際控制的冠運實業持有冠華股份25.4%股權(發行前)。
除新洲投資和冠運實業兩位主要股東外,還有包括凌薏投資等在內的10家小股東,他們均是在2007年增資擴股時完成入股。
招股說明書細節不清
冠華股份為何IPO沒有通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閱讀冠華股份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發現,涉及股權變更等細節描述不夠清晰。
首先,公司對環洲集團和上海輕工國際合資成立三五不銹鋼一事未描述清楚。從上海輕工國際進入到退出,沒有一個整體的描述,而這涉及到三五不銹鋼49%股權的質押問題。
吳美表示,“三五不銹鋼是當時環洲集團和上海輕工國際集團合資成立的,他們以現金出資,占股51%,我們以廠房設備出資,占股49%。后來經營未達到雙方要求,他們逐漸撤資。其實這個49%三五不銹鋼股權資產主體還是環洲集團的資產。”
不過,這點在招股說明書中并未說明,同樣在冠華股份2008年購買抵押資產時對這“49%股權”也未提及,這引發了投資者的質疑。
其次,新洲不銹鋼成立時的背景描述不清。招股說明書顯示,2000年成立的新洲不銹鋼實際控制人為黃氏父子和黃勇的妻子。
但事實是新洲不銹鋼成立時,黃勇找了15個自然人入股,并約定5年后決定是否退股。2005年到期后,又延期了兩年,在2007年時回收了這部分股份。但這點也未在招股說明說中提及。
最后,上海農商行抵押資產賣給冠華股份時并未公開拍賣。
上海冠華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從一開始是租賃原環洲集團抵押給上海農商行的資產進行生產。租賃期限從2000年7月1日到2012年6月30日。但到2008年9月冠華股份以1767萬元買下這部分原值3000萬元的資產,沒有經過公開拍賣流程。
吳美表示,首先這部分資產并不存在賤賣。
據稱,從2000年到2008年,公司已租賃了9年,每年220萬元,再加上1767萬元,已超過3000萬元了。當初沒有招標是因為這部分資產幾乎沒人感興趣,原來只值700多萬元的廠房機器,加折舊,根本不值錢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