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1 03:47:25
調控政策的不斷深入使得開發商的資金壓力不斷加大。從6月中旬開始,一些開發商開始通過打折促銷、無理由退房等手段或明或暗地降價。
每經記者 張初亮 發自上海
6月以來,北京、上海、廣州多家開發商的新盤出現“零成交”情況,北京部分區域的個別樓盤開始降價,上海土地市場降溫跡象明顯。與此同時,以招商、世茂為代表的一批房產企業融資受阻,從另一側推動市場的天平。
多方跡象表明,7月很可能成為本輪房價調控的分水嶺。
一位資深開發商內部人士表示,2007年10月的樓市新政,在3個月后醞釀成了潘石屹口中的“百日劇變”,形成全國范圍的大規模降價。按此推算,在今年的房產新政出臺后,7月也可能成為此輪政策調控的價格拐點。《每日經濟新聞》就此在北京、上海、廣州展開了調查。
上海萬科低價推盤平均認購率超70%
4月17日的調控政策出臺后,上海樓市交易逐漸陷入冰點。開發商也分化成三大陣營,有“死扛”價格的,有高調宣布降價的,也有在遮遮掩掩中變相優惠的。隨著第三季度的到來,以及年度銷售計劃的壓力,開發商全面打折或將開始。
新盤低價入市促成交
中房指數研究院統計,4月樓市調控新政出臺以來,4月、5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環比均出現下跌,降幅分別為1.9%和15.8%。同時,5月銷售額環比下降25%,銷售面積首次出現3.4%的同比下降。
從市場數據看,房價過快上漲的態勢的確已經得到遏制。1~5月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漲幅較2009年同期下降12.1個百分點,其中5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今年首次出現環比下降。上海、浙江和北京等區域,銷售均價漲幅回落速度最快。
調控政策的不斷深入使得開發商的資金壓力不斷加大。從6月中旬開始,一些開發商開始通過打折促銷、無理由退房等手段或明或暗地降價。盡管萬科否認了降價一說,但今年首度開盤的上海萬科第五園、城花新園、花園小城的價格的確比之前報價下調了近20%。價格下調得到了市場響應,平均認購率超過70%,第五園在開盤當日便售罄。
曾有一位開發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不是不想降價,而是擔心降價了還是沒人買”。而上周的成交數據表明,這位開發商的擔心或許是多余的。
中投證券主要城市交易周報顯示,上周,上海、杭州等地新盤入市價格比原計劃低10%以上。隨著新盤低價入市,上周一二線城市成交面積都出現了環比增長,其中22個主要城市環比增長62%,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環比分別增長26%、55%、65%和11%。
資金壓力逐漸加大
一些新盤的低價入市促進了成交量,但整個6月重點城市成交面積依然環比全線下降。在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監測的35個城市中,南京下跌75.27%,杭州、成都下跌幅度超過50%。北京(不含政策性住房)、上海、深圳的環比跌幅分別為33.67%、22.9%和28.9%。
商品房成交面積持續下降,批準上市的面積卻在增加。據中房指數研究院的統計,2010年1~5月份重點城市銷供比已經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降,市場供求關系正在逐步轉變。
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恒大、綠地、萬科等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加入了降價的行列。恒大、萬科等房企的上月業績表明,這些率先采取降價促銷的企業銷售明顯優于同行。
對開發商來說,銷售壓力或可承受,但資金吃緊的壓力卻不一定可以承受。
中房指數研究院針對萬科、保利、金地等21家A股上市房企的經營性現金流調查報告顯示,這21家企業去年一季度有13家的經營性現金流為正,今年一季度銳減至3家,其余18家均為負值。一些小型開發企業在資本市場、銀行貸款、預售及建筑企業墊資等渠道融資更為困難,資金壓力將會更大。
中房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陳晟指出:“最近的交易量表明,開發商降價是可以帶來銷量的,所以在第三季度開發商會根據市場對價格進行修正,是下調10%還是20%,具體要看市場以及各地的樓市細則。”
廣州新盤延遲入市 下半年供應增多
每經記者 朱玲 發自廣州
新政調控已有兩月,市場觀望氣氛依舊,市場近半樓盤“交白卷”。盡管開發商以團購、一口價等變相降價方式促銷,也無助于市場成交。
截至6月28日,據搜房房源中心統計數據顯示,7月將推出的新盤總量為19個,相對6月環比下降24%。
這是繼6月之后,廣州新盤入市量再次下滑。市場上,開發商屢屢押后開盤,個盤成交慘淡,堅挺的廣州房價是否將現拐點?
新貨連續押后推出
“近段時間,不少開發商說將宣傳軟文推后,或直接打算不出了。”在某網站房源中心工作的小魏表示。
據統計,6月,廣州已推出新盤項目總量為25個,環比下降40%,廣州純新盤住宅項目為14個。而截至6月28日,廣州已公布將在7月推出的新盤總量為19個。據悉,7月新貨項目主要為郊區盤,但新貨價格卻依舊堅挺。
“目前并不是開盤的好時機,開發商只能選擇押后推貨。”滿堂紅地產研究部高級主任肖文曉表示,首先由于新政策調控才2個多月,置業者正在觀望;其次是目前正處于世界杯期間,不是營銷的好時機。
肖文曉認為,一般來說,政策調控的2~3個月內,購房者仍會觀望,除非開發商選擇讓利開盤,不然很難取得好的效果,但新開盤的開發商是不可能在新盤推出就讓利的。
他指出,目前開發商選擇押后開盤對于市場供應量也有所影響,從而影響到房價。但“他們不可能無期限的押后開盤,畢竟囤房的成本也很大。
經緯行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由于開發商持續將新貨押后推出,今年下半年廣州市場有將近40個新盤推出,總推貨量為29319套。廣州亞運城項目預計在7月以后陸續推貨,總數量達4000余套,成為下半年的供貨主力。
經緯行研究部朱健認為,亞運城產品集中推出市場,會對番禺乃至整個廣州樓市產生不小的影響,番禺可能率先掀起降價風潮。
三季度或迎降價潮
“9月份開發商就會出現比較集中的開盤,促銷等方式將會非常明顯。”肖文曉指出。
“后市將會出現成交量放大的一個轉機,實現價穩量升的局面。”合富輝煌首席市場分析師黎文江認為,現在開發商在等一個好的時機。他認為,廣州樓市價格逐年穩步上升,后市樓市價格是不會跌的。
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經理黃韜則有不同的觀點。他認為,7月份樓市成交量將會出現回升,但是必然是以價格換取的成交量。
在采訪過程中,多位開發商表示,對于公司是否采取降價策略,要視市場情況而定。
肖文曉認為,以往的調控,開發商撐得久,降幅也大。在今年的調控下,降價的時間提早了一些,但是降幅卻不明顯。他認為,今年第三季度樓市將會出現降價潮。
北京打折樓盤超70個 7月或破僵局
每經記者 葉書利 發自北京
北京一家房產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18日,北京在售打折樓盤達到75個。這些樓盤的一個共有現象是:暗降居多,直接性的房價下調不多。
暗降樓盤比上月多了15%
位于北京崇文區陶然亭橋東南角的中海紫御公館,目前的銷售均價為4.2萬元/平方米。如果客戶一次性現金付款,可享受9.8折優惠,銀行按揭貸款可享受9.9折優惠。
6月26日開盤的首開石榴派,如果客戶是團購成員或搜房卡會員,可享受2萬抵4萬的優惠。
以上兩種營銷手段是時下北京打折樓盤中極具代表性的暗降方式:一種為折扣銷售;另一種就是客戶先給訂金,開盤后開發商根據訂金給予一定的優惠。
北京美聯物業副總經理楊明麗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說,目前北京五環外,一些樓盤已出現了一定幅度的明降,四到五環內,房價總體上處于微調,四環內的房價基本還在觀望期,但以一定折扣或優惠為主的暗降現象開始增多。某機構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18日,北京在售打折樓盤達到75個,環比上漲15%。
打折樓盤雖然有所增加,但這并未打破北京樓市僵持的現狀。搜房網數據監控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6月上旬北京147個樓盤出現零成交。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6月新上市的24個預售商品房樓盤的銷售業績也一片慘淡。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信息顯示,截至6月30日記者截稿時,6月北京共有包括住宅及商業在內的24個預售商品房項目開盤,其中8個樓盤至今零成交;16個樓盤有成交記錄,但成績慘淡,如樂活家園和藍岸麗舍均只有1套成交,潤楓錦尚苑180套中只有4套成交,石榴派大廈338套房僅成交3套,定慧家園南里311套中成交5套,保利壟上家園66套房源只成交1套。
7月降價或“由暗到明”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上海中原地產研究部總監宋會雍認為,在成交量走低的壓力下,樓市拐點已經出現。
宋會雍表示,北京目前已出現許多折扣樓盤,但主要是有選擇性的暗降。但伴隨成交量的繼續緊縮,以及前期綠地、恒大、萬科等行業領導者們的降價示范,到了7月份,一些資金壓力較大的房企可能會選擇明降,但降價方式可能是先期推出一部分明降的特價房,回籠部分資金,同時試探需求。
位于北京通州的京洲世家就是如此。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該樓盤自4月24日開盤后,5月11日開始推出“一次性付款減房款6萬元”的優惠促銷措施。6月29日,該樓盤推出10套特價房,一律7.2折對外銷售。
宋會雍認為,京洲世家由暗降到明降的過渡就極具代表性,步入7月,北京樓市中這種現象發生的范圍與深度將進一步擴大。
中原地產華北區董事總經理李文杰也同意此觀點。他認為,按照以往調控歷程,房價往往會在政策出臺兩個月左右后產生反應,尤其是絕大多數開發商已經看到政策“松口”幾乎不可能,因此最晚在7月初會采取全面降價的銷售政策。
但也有人認為7月僵持格局仍會繼續。廣東刀客地產研究機構總經理謝逸楓表示,當前北京及全國各地出現部分樓盤下調房價或送面積、折扣銷售等暗降,并不代表未來房價就會大范圍、大幅度地普降,這些現象只是新政下購房淡季正常的營銷手段而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