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3 01:59:55
“現在這個儲存量可以說極為敏感——說高了,大蒜價格就要往下掉;說低了,又會讓價格繼續上漲。”
每經記者 李嬌鳳 發自金鄉、邳州
7月8日晚上8點多,江蘇省邳州市宿羊山鎮一個大蒜加工廠的工人剛裝完一個30噸左右的車柜,紛紛收拾東西回家。而此時在這個號稱“中國大蒜第一鎮”的宿羊山鎮,夜幕下一輛輛裝滿大蒜的卡車正有序地將本地產的大蒜運往各地。
7月3日,大蒜出口商李先生(化名)第一次驅車從山東濟寧金鄉縣來到宿羊山鎮,與當地的蒜商張經理(化名)談成了一筆生意。當時談定的價格是4.5cm的白蒜裝柜價格為9800元/噸,5cm的白蒜裝柜價格為10400元/噸。
自今年新蒜上市以來,價格持續上漲,在金鄉做了5年大蒜出口貿易的李先生感覺到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因為在金鄉買不到價格合適的白蒜,他只能到更遠的地區尋找貨源。
但是,在李先生下好訂單的第二天,大蒜的價格又上漲了。張經理告訴李先生,如果按照原定價裝柜的話,自己就會虧3000多元。7月5日,李先生再次來到宿羊山鎮與張經理面談,最后同意在8日裝完柜后,與張經理平攤這多出的3000多元。
同樣受大蒜價格大幅變動的影響,出口商王先生在與國外客戶簽訂合同時,都會加上一個額外的條款,即此談好的價格在兩個小時之內有效,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后大蒜漲價了就需另外報價。
針對農產品此起彼伏的非正常漲價,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等多部委5月底展開專項整治,其中山東省物價局查處了某經銷商囤積大蒜、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按照法定最高處罰額度處以10萬元罰款。經過整治后,大蒜、綠豆等農產品價格似乎逐漸恢復平穩,但沒過多久,剛剛出現理性回歸趨勢的大蒜價格又重新抬頭。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入金鄉、邳州等大蒜主產區,試圖尋找這種異乎尋常的漲價背后的真相。
最新周漲幅達20%
蒜農陳奇家里的大蒜收得早,當時賣的鮮蒜是每斤3.5元,“相當于干蒜能有4塊左右,當時覺得價格還可以,就早早賣了。”陳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
然而,從2010年的新蒜剛開始上市,市場就出現了高開高走的局面。
據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6月18日以來,大蒜價格又現漲勢。截至7月4日,全國大蒜價格累計漲幅已超過7%。從省區市情況來看,九成左右省區市的大蒜價格出現上漲,其中寧夏、河北、陜西、天津的漲幅居前,分別為27.4%、27.3%、26.0%、22.5%;甘肅、安徽、河南、山東、北京的漲幅在15.9%~19.0%之間;其余價格上漲省區市的漲幅均在10%以內。
而大蒜價格的漲勢恐怕還將繼續,特別是金鄉前幾天受下雨影響,漲價的幅度更大。
記者從金鄉大蒜現貨交易大廳了解到,大蒜批發價格從7月6日到12日的一周內漲了2000元/噸,現在有些大蒜已經超過6元/斤,“而且還會繼續漲。”分析人士表示。
產量下降和成本上升是主因
在談及大蒜價格上漲的原因時,所有接受采訪的蒜農和蒜商都認為,今年大蒜減產和生產成本增加是大蒜上漲的主要原因。
陳奇家里有6畝地,每年都種大蒜,今年因為受倒春寒影響,大蒜產量減少了30%左右,平均一畝只收了1500斤左右。
“一般每年3月氣溫回升都比較快,但今年在四五月份反而出現了比正常年份氣溫低的情況,甚至還出現了零度的氣溫。”陳奇介紹道,“這對大蒜的生長非常不利,一些不抗病的大蒜就死掉了。”
記者從國際大蒜貿易網了解到,從全國各產地來看,批量陳蒜5月底基本銷售完畢。新蒜在6月初陸續大量上市,但由于受氣候影響,大蒜出現了減產的情況。
以大蒜主產區金鄉縣為例,今年大蒜的種植面積為58.5萬畝,比去年增加10.5萬畝;大蒜干蒜頭平均單產為785.2公斤,而去年干蒜頭平均單產為1096.7公斤,比去年減少311.5公斤,單產減幅為28.4%;全縣總產為45.93萬噸,比去年總產減少6.71萬噸,總產減幅為12.7%。
另外,生產成本增加也是促使大蒜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大蒜的生產成本是以前的一倍以上,達到每畝3000元左右。
蒜農王孝天給記者算了一筆細賬:今年收獲的大蒜是去年10月份種植的,當時耕地每畝要60元。蒜種400斤/畝,每斤2.5元,就要1000元/畝左右。化肥要5袋左右,平均每袋180元,共計900元/畝。種蒜工人費每畝120元。農膜、鋤草劑和春后農藥共60元/畝,水費每畝50元。刨蒜工人費平均780元,工人吃飯費用每畝40元。紅網袋12元/畝,短途運輸和晾曬費用每畝60元。總共加起來,要3082元/畝,而這還不包括蒜農自家的人工費。
“以前我還真沒有算過,現在仔細一算自己也嚇了一跳,今年成本怎么會那么高啊。”王孝天有些驚訝地說。但由于收購價格的上漲,因此對今年收入的總體情況,王孝天還算比較滿意。“今年每畝干蒜平均產1700斤,毛收入6000元/畝左右,每畝盈利2700元左右。”王孝天說,“而往年雖然投資少,但價格也便宜,比如2007年每畝就只盈利了500元左右,而2008年甚至還賠錢賣。”
不存在炒作?
對于大蒜價格的持續走高,有市場人士稱這不是炒作的結果。“新蒜價格是受市場供求等因素影響而逐步震蕩走高的。”
金鄉當地一位分析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大蒜的價格由供需關系決定,遵循市場規律。價格太高的時候就會影響銷量,比如一個月本來能賣10萬噸,現在只能賣6萬噸,就會慢慢地使供需關系得到平衡。市場本身就有一個自我調節的作用。
針對發改委等部門對炒作農產品的打壓,金鄉縣分管農業的副縣長劉鵬曾表示,在個別媒體單方面報道游資炒作大蒜價格上漲后,國家發改委組成調查組,僅在5月份就先后3次到金鄉調研,而山東省發改委聯合省公安廳也曾先后4次到金鄉進行調查,但最后得出的結論是沒有發現所謂的“游資”。
上述分析人士認為,所謂的游資必須具備兩個特點,一是新進入這個行業的,即原來不在這個行業的資金突然大量進入;二是必須是大資金。“我們近期沒有發現銀行有大的資金往來的記錄。如果真要炒作的話,要用上億資金儲存超過上萬噸的大蒜,還需要找幾十個經銷商來做。我對金鄉特別熟悉,如果真有這樣的事我們不可能不知道。”該分析人士說。
“在每年的7月底,大部分大蒜都會被存到冷庫里進行保鮮延時,但外界會對蒜商在冷庫中儲存大蒜造成一種誤解,以為那就是囤積居奇。”一位蒜商感覺頗為“冤屈”。
據了解,冷庫是從1996年開始大規模建設的,金鄉周邊的地區也在建設,當時有個口號是“要想富,建冷庫”。冷庫的存在拉長了當地的大蒜產業鏈。“蒜商儲存不但保護了生產者,也保證消費者從9月到來年的5月天天都能有大蒜吃。”有業者認為。
江蘇邳州的大蒜經銷商閆經理也否認大蒜價格存在炒作一說。“在宿羊山鎮的這條街上,做大蒜生意的就有3萬人,那么多人怎么可能聯合起來把大蒜價格炒起來呢?”閆經理認為,“即使這邊的價格被控制住了,低了不讓賣,但別的地方如果覺得價格合理,照樣會賣的。”
但這段時間持續上漲的價格也讓一些人感到了不太正常。據金鄉當地一位不愿具名的蒜商介紹,大蒜減產是價格上漲的主要誘因,因為大家都覺得市場上的大蒜減少了,參與大蒜買賣的人和資金就增多了。“現在大家熱情都很高,很多人都在存貨,也有很多新手進入大蒜領域。大家囤蒜的熱情太高,現在他們買的蒜是存在庫里,而不是真正的消費掉。但其中膽大的大部分是新蒜商,老蒜商都比較謹慎。”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其實往年也有新的資本進入大蒜領域,但2007~2008年大蒜行情不好,使得很多人血本無歸。上述蒜商給記者舉了個例子,2007年的時候,有個外地商人花了500萬元買了大蒜存起來,但后來大蒜的價格一直跌,他連冷庫費的錢都交不起,還得從家里拿錢交。他就想賭一把,但越堅持價格越便宜,最后就都虧了。
“沒想到今年他又看走眼了。本來他還想繼續做大蒜生意的,但看到剛開始的收購價格就偏高,因此不敢收。沒想到現在漲得這么快。今年新蒜剛上市時以3塊多來收購的蒜商都掙了很多錢了,膽小的即使現在后悔也沒用。”上述蒜商說。
后市風險壓在蒜商身上
如今大蒜收購已接近尾聲,蒜農基本上都掙到了錢,而持續上漲的大蒜價格,也使得很多蒜商感覺到風險越來越大。“蒜商本來的心理預期為3.5~4元,但現在已達到6元,遠遠高于心理預期。”
而今年冷庫的儲存量對后市的價格影響也很大。金鄉當地一位分析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據不完全統計,金鄉及周邊方圓30公里以內的地區有3700個冷庫,整體容量就有220萬~230萬噸,但這些冷庫肯定會要留出很大一部分,用來存儲其他農產品,如蘋果、元蔥等。而金鄉大蒜現貨交易大廳也曾于7月3日對冷庫的大蒜儲存量進行過一次調查,但工作人員拒絕將調查的結果透露給記者。
“現在這個儲存量可以說極為敏感——說高了,大蒜價格就要往下掉;說低了,又會讓價格繼續上漲。”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員表示,“如果現在公布說儲存量是60萬~70萬噸,價格可能會相差一元;如果是70萬~80萬噸,價格又會差一元;如果說現在存了100萬噸,那這個蒜的價格就完了,恐怕連3塊錢都賣不到。”
而上述分析人士對此也表示認同,稱要到9月底大蒜的儲存量才能統計下來。如果低于80萬噸,蒜商就會有利潤,80萬噸左右會還可以持平,但如果高于80萬噸,蒜商的風險就會顯現。
“價格下降是遲早的事情,只是拐點在哪里還看不透,所以大蒜越漲價風險也越大。今年的市場應該用喜憂參半來形容。”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也有部分蒜商表示,今年價格太高,不敢存太多蒜,價格合適了,就會將手中的大蒜賣掉。
大蒜出口貿易商李先生也覺得價格太高,不敢冒風險。“這周不打算出口了,怕出現像4月份那樣的大起大落,所以現在還在觀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