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4 04:24:46
每經記者 鄭步春
因有關方面集體否認放松樓市調控,周二滬深股市在地產股率領下走弱,收盤滬綜指跌1.62%至2450.29點,深綜指跌1.39%至979.77點,300指跌1.56%至2634.59點,7月期指跌1.51%至2626.0點。
雖然股指下跌,筆者并不認為上述消息是絕對的利空。從中長線來看,控制樓市畸形發展實是利好,如果股指能因此產生行情,那么這種情況下的行情才相對走得更遠和更久。昨午后股指曾有幾波拉升,華夏銀行等銀行股也小有異動,這均說明場中一些資金對利好和利空有辯證理解,只是因農行即將上市,這些做多力量暫時淹沒在拋壓之中。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樓市一些大的方針政策沒變,但一些細微的松動仍可能有,這落在開發商眼中會被放大十倍。筆者認為,矯枉必須過正,任何姑息必帶來放大十倍的后果,不信大伙走著瞧。
樓市調控如此困難,令人感慨。筆者一直想不明白,為何就不能加息?對待樓市,應該用經濟手段壓制,行政手段或口頭震懾的作用實在很有限。可能有些人認為加息會使地方融資平臺問題更嚴重,會使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筆者雖也承認這些說法,卻認為負利率也會有其他更嚴重后果,所謂“兩害相較取其輕”,加息或許利大于弊。
從推動消費角度看,加息也不是壞事,因有利于儲戶利息收入增加,降低儲戶對產能過剩行業及房地產行業的補貼。從通脹情況來看,如果負利率引發物價上漲,居民的實際收入必降,最終一定會損害消費,造成利益及社會財富分配更不合理。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熱衷于加息,也不見得就拖累了經濟;美國、日本維持低息,也不見得能帶來持續增長,頂多暫時緩和一下。
從投資角度看,低利率更會給出混亂的信號,比如使一些原本虧損的項目變成微利,這必使產能過剩進一步惡化,因許多不該上的項目上了。資本原應體現出其稀缺性,資本原是社會共同財富,不應讓少數團體低效使用。目前一些中小板、創業板“超募”現象其實就是一種對資本的濫用,雖然找出了諸如“市場化”等許多理由。
許多分析師認為下半年通脹放緩,所以無需加息。筆者卻對此不以為然。利率既為負值,自然應使其正常化,何況當前正巧熱錢流入的興趣大降,加上社會游資因通脹預期而熱衷于囤貨,且樓市難調,各地漲薪要求增加,其實正是加息良機,有一舉數得之效。至于經濟增速放緩,其實和利率并沒多少關系,即使維持低利率,相信以投資增長和出口帶動為主的經濟增速依然不會增長太多。
本周投資者自然應觀望農行上市及同日公布的經濟指標,估計股指或有大幅震蕩。另外,國際市場也不排除在未來幾日產生較大震蕩,因歐洲91家商業銀行的“壓力測試”將于本月23日公布結果。不用多久,到底有多少問題就會大白于天下,如果部分銀行選擇不公布結果,一樣會引發市場猜疑。
A股短線走勢可能也就是橫盤震蕩,近期因樓市消息面的反復可能會延長股指橫盤震蕩時期,即使是機構投資者也可能需更久一些才能看清形勢。樓市摔下得越早越狠,機構操作股市便越容易,樓市越是懸在半空不知所終,機構投資者越是摸不著北。
今日為農行上市前最后一天,投資者可密切關注同類銀行股,如果其表現低迷,則后市向好概率略微增加,反之可謹慎些。投資者對這兩天的利好利空也不能過度迷信,可能需要點“反常思維”。不過也需注意利好利空是否“自然”,打比方說,經濟指標利空是自然利空,即非人為的、刻意的,那么上述建議并不適用。再比如忽然宣布發許多新股,這種利空顯然就“不自然了”,所以不必理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