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9 00:17:45
任何事物達到拋物線頂端后便會改變運行軌跡,因此這些“沸點”現象也能為投資者折射出“底部”的些許跡象。
弱市亦有異象。股指從3400點上一路震蕩向下來到2400點,粗略回望已近一年光景。而基金業也從重回牛市的歡欣落入錯判的窘境。這一輪A股低迷雖不如2008年那般徹底,但基金公司、基金市場、基金投資者、基金經理均發生著化學反應。
任何事物都是有對立面的,在弱市中也有一些景象格外熱鬧。股票型基金發行漸入囹圄,債券基金、貨幣基金等卻適銷對路、漸掀熱潮。凜冽調控政策之下,基金大刀砍去股票倉位,減持金融、地產行業,資金卻涌入醫藥、消費、公共事業等被譽為熊市避風港的防御性板塊,對債券資產配置大幅升溫。
基金投資思維的轉換并非一蹴而就。今年上半年,基金經理們在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成長性和低估值之間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激論。但他們達成唯一的共識是,2010年是更重個股選擇的一年。這讓他們必須更多地走出金融區的寫字樓,到感興趣的上市公司一一尋訪。最大范圍的基金調研悄無聲息地展開了。而隨著業績壓力增大、監管逐漸嚴厲,公募基金經理不堪重負,對于限制較小、投資博取絕對收益的私募心生羨意,公募基金業人才流動也在今年達到高峰。
《每日經濟新聞》總結出今年上半年基金行業在低迷弱市中的6大沸點。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事物達到拋物線頂端后便會改變運行軌跡,因此這些“沸點”現象也能為投資者折射出“底部”的些許跡象。夏至之后,秋風送爽。
沸點1
離職熱
兩個月來20余人離職 公募人才流失達高潮
每經記者 李新江
與此前基金經理“奔私(募)潮”相比,今年基金行業迎來的是更為劇烈的人才動蕩,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今年以來已經出現40余位基金經理辭職,其中,自5月份以來基金經理的辭職人數更是達到了20余名,成為今年來基金人才流失的高潮。
而另一方面,目前不少基金公司已經開始增聘基金經理,業內人士認為,一次基金人才爭奪戰或許正在醞釀。
人員離職潮起
從數據來看,今年5月份以來,已經有20余名基金經理辭職,該數據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成。
“今年基金經理離職潮來得要明顯比去年早很多,而且勢頭要大得多。”一位基金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是因為行業監管力度的加大刺激了基金行業的新陳代謝。記者了解到,在公募基金中,因為公募基金管理體制上的一些限制而轉投公募的人不在少數。另外,也有一些人“奔私”是為了謀求更高的薪金待遇。用一位基金人士的話說,目前基金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人才流失”挑戰。
除了投奔私募基金,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也為一些基金經理甚至更高層提供了“肥缺”。原中歐基金副總經理陳鵬與原景順長城副總經理宋宜農二人,辭職后均被傳投奔兩家正在籌備的新基金公司。另外,不少基金公司高管則選擇了轉投相關行業,博時基金副總裁李全,辭職后現身于新華資產管理公司的高管名單,擬任新華資產管理公司總裁。與此同時,另外一位基金高層、原景順長城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徐英也將出任該公司副董事長。
根據好買基金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經出現40余位基金經理辭職,不少基金公司甚至出現多位基金經理集體辭職的現象。華夏基金、富國基金、農銀匯理基金、廣發基金等公司基金經理離職比較集中,基金經理離職均超過3人次。而且華夏、富國、農銀匯理三家基金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均出現過不少于兩名基金經理集中辭職的現象。
不僅如此,目前基金公司正熱衷于增聘基金經理,僅6月份以來,就有十余家基金公司增聘基金經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一次人才爭奪戰或許正在醞釀中,而對于基金經理有離職傾向的基金,公司正在加緊配置應對人員。
業內人士指出,無論是基金公司高管還是基金經理集中辭職,對基金公司的正常運營均會產生較大影響。今年以來基金行業人才集中流失現象愈演愈烈,許多公募基金將面臨下半年投資策略轉換的問題,有可能會影響到基金投資業績。
公募行業受沖擊
基金行業人才荒正面臨非常迅速的升級。從基金公司研究員到基金經理,再到基金公司高管,基金公司正在喪失吸引高級管理人才的優勢。業內人士指出,基金公司亟待尋找一個制度上的改善,因為基金公司高管轉型的方向漸漸增加,如果不能尋找到一個能吸引住人才的方略,基金行業的頂尖人才未來很可能還將大量流失。
基金公司離職潮再起之后,不少基金人士將原因歸結于監管壓力的增加。但大量基金經理之所以離職,除了他們自身的原因外,還與公募基金在基金經理管理制度上不夠靈活有關。
不過基金公司高管的離職原因可能更加復雜,做到公司的高管之后,他們往往需要一個更為廣闊的的平臺。比如對于被傳投奔新基金公司的陳鵬與宋宜農而言,參與成立新的基金公司并切實操刀基金公司的運轉,或許遠比基金公司副總經理的職位更能展現個人風采。“這可能也恰恰符合國內金融行業較為普遍的‘巴菲特’情結。”一位業內人士笑稱。
沸點2
“低估”熱
防御性配置受熱捧 基金下半年欲掘金“低估值”
每經記者 徐皓
大量涌入防御性板塊幾乎是所有基金在趨勢性向下行情中的操作共性。二季度,基金投入大量資金進入醫藥、消費以及新興產業板塊,相關板塊個股價格居高不下。同時隨著金融、地產、鋼鐵等股票價格的下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基金開始逐漸關注安全性較高的低估值周期性板塊。
二季度主打防御牌
在市場低迷,“子彈”緊缺的環境下,基金識時務地順應大勢,將籌碼布局于防御性品種。二季度除了大量拋售周期性行業以及部分估值較高個股,對于醫藥、消費、公共事業等受政策影響較小的防御性板塊進行了群體性買入。
華夏基金的操作極具代表性。其披露的二季度運作回顧報告顯示,4月份國家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后,華夏系基金紛紛大幅降低倉位以控系統性風險,醫藥、消費和新興戰略產業等受房地產調控影響較小或受益于經濟結構調整的板塊成為其重點配置方向。
在前期新基金小心翼翼地建倉時,其建倉標的也發生了變化,以往的傳統權重行業熱度下降,醫藥和消費類股成為基金首先攬入懷中的配置。一時間,大消費概念、新興產業成為基金不約而同的投資方向。
防御板塊早被布局
事實上,這一輪對防御性板塊的追捧可以追溯到去年8月,當時市場處于高位震蕩,彼時基金便開始一輪撤離煤炭、鋼鐵、房地產、金融等板塊的行動,調倉換股進入了防御性行業的醫藥、食品飲料、汽車等板塊。2009年末,基金持有醫藥、生物制品行業的總市值占基金全部持股市值的比例為5.56%,今年一季度末則上升到6.85%。而在2008年末四萬億經濟刺激政策推出、市場逐步尋底過程中,基金增倉的重點依然在宏觀政策支持及防御性行業,如醫藥、生物制品、機械、設備、儀表,建筑業等,周期性行業繼續遭到基金減持。
看好低估值品種
目前,在不少基金公司的三季度投資策略報告中,防御性依舊是一個頻頻被提及的重要關鍵詞。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基金談論的防御性板塊已不再局限于受宏觀政策影響小的醫藥、消費等,而是拓寬到了前期大幅下跌的低估值品種。
中海基金認為,下半年股票資產宜領先經濟周期,由防御配置到為復蘇布局,同時超越經濟周期適時選擇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受益標的。
同時,記者注意到,基金開始逐漸對低估值周期性板塊恢復信心,而部分此前的防御性板塊相形之下已經并不便宜了。上投摩根基金經理羅建輝認為,隨著宏觀調控以來金融、地產等行業的持續領跌,大盤藍籌的風險已經釋放得比較充分了,大盤股估值繼續向下的空間相對有限,因此估值相對合理的大盤股下半年的機會可能會更多一些。
這意味著,基金試探性的出擊已經開始,但在市場維持震蕩,趨勢未明之前,其還將抱有謹慎態度,但在趨勢確立之前的底部震蕩區,基金已經開始揀入金融、地產、鋼鐵等足夠便宜的籌碼了。
沸點3
債基熱
低風險基金發行扎堆 弱市債基風頭正盛
每經記者 徐皓
受益于股票市場萎靡,上半年債券基金平均21億的首募規模大大超過同期股票型基金。在投資者熱捧之下,基金公司也紛紛上報此類產品迎合市場需求。
截至7月9日,證監會已接受了8只新基金的申請材料,其中包括4只債券基金和一只可轉債基金,分別是中歐增強回報債券型基金、天弘永泰分級債券型基金、鵬華豐潤債券基金、銀華信用雙利和富國可轉債;正在申請的非債券型基金僅有華商盛世策略精選和金鷹主題優勢兩只。
值得注意的是,鵬華豐潤債券已經是該公司今年申報的第二只債券基金了。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還有多家基金公司計劃在下半年發行債券、保本或貨幣基金等低風險產品。
熊市利器
在弱市中投資者往往更加注意債券型基金等低風險品種在基金組合配置中的優勢。這一幕在2008年便上演過,股債蹺蹺板效應使固定收益類產品成為熊市中的明星。2008年中共有36只債券型基金成立,累計募集1058億元,人氣遠超偏股型基金。
今年上半年投資者對低風險類產品的關注度再提升,銀華保本基金、東吳貨幣基金均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應。此前市場存量較少的產品類型——封閉型債券基金、保本基金和分級基金中固定收益類份額因契合特定投資者的需求,也在震蕩市中頗為為走俏。目前場內固定收益類基金整體呈現溢價狀況也折射出投資者的謹慎情緒。
但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產品與市場之間往往具有一定 “時差”,2009年債券基金依舊發行多達20只,但市場卻已然轉向。
中長期配置工具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副總經理肖峰表示,債券基金相較股票基金并不遜色,債券基金在家庭資產配置的比例穩定在10%~15%左右。投資者可以有選擇地將優質的債基納入基金組合,并穩定持有,以便于有效降低組合的波動性、提高組合收益穩定性。
同時,隨著經濟數據增速減慢,加息壓力再次被釋放,這對于債券市場也是一大利好,債券基金可望延續上半年優秀表現。
事實上,即使從長期回報來看,債券基金仍然體現出了較為穩定的投資回報,不乏經得起市場考驗的優質債基。2003年以來債基的平均收益在6%以上,而在債券牛市的2005年~2007年,債券基金平均收益率可達10%以上。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可將債券基金作為中長期資產配置工具。
沸點4
預期熱
下半年基金或抽離債市資金
每經記者 徐皓
基金銀行間托管債券再回到萬億水平,股債的蹺蹺板效應在基金資產配置中同樣顯現出來,今年上半年基金對于債券的持有量出現大幅提升,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下半年這樣的趨勢或將難以為繼。
拋股配債成上半年趨勢
中國債券信息網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基金公司債券托管量達到10330億元,半年凈增持量達2370億元,較2009年末增長29.78%。而雖然6月出現少量減持,二季度基金總體增持債券量仍達到1811億元。
而在債券基金新增資金并不多的情況下,主要的購買力來自偏股型基金。偏股型基金受累于4月來市場的連續下挫,開始在二季度大幅削減倉位,調整配置增持債券。根據德圣基金測算數據,截至7月1日,主動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為75.23%,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權平均倉位為70.02%,較一季度末下降明顯。
除了銀行間債市升溫,隨著可轉債市場的擴容,相當部分基金資金投入到交易所轉債中。6月中行轉債的申購中基金表現得極為積極,超過200只公募基金參與了中行可轉債的網下配售,動用資金高達611億元,最終,基金累計獲配578.44萬手,占網下配售總額比例超過18%。
股市的動向直接影響著基金對債券的配置。去年8月,市場停止上攻轉頭向下,而基金債券托管也是在該月結束了連續大半年的凈流出轉為凈流入。
債市吸引力下降
而就在基金公司銀行間債券托管量重回萬億之后,債市的吸引力似乎開始減弱。6月基金共計減持債券152億元,基金公司債券托管量下降到10330億元。
雖然股市仍舊在低位震蕩盤桓,但已經有先行者開始大膽嘗試加倉。中?;鹫J為,繼黃金、現金、債券成為階段最優資產后,下半年股市的相對吸引力顯著增強。
而富國基金認為之前支持債市的資金面寬松情形將一去不返,剩下對于債市的利多是經濟前景的不明朗以及股市下跌的可能性。信用債有持有價值,可轉債的機會開始逐漸大于風險。
可以看到的是,雖然基金對債券資產依舊保持相當的關注度,但假如A股出現趨勢性行情,其投資于債券市場的資金將進一步被抽離。
沸點5
調研熱
大跌后減倉 基金調研熱情高漲
每經記者 支玉香 發自深圳
在自下而上的選股思路帶動下,大盤的下跌正好給了基金經理實地調研的時間和機會,而事實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本輪下跌中,基金經理除了減倉回避系統性風險外,剩下的多半時間都是在調研或者在去調研的路上。
調研潮暗流涌動
“精選個股是王道”,今年年初基金經理們就亮出了這張底牌。
市場的大跌讓基金經理紛紛減倉至歷史低位,要想獲得超額收益難上加難。“市場沒有大的行情,找好股更難,我們只好去實地調研,多走走看看,總會有收獲的。”一位基金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記者了解到,從4月份A股大跌之后調研之風更加盛行?;鸾浝砘蜓芯繂T,一人獨行或三五成群,調研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而隨著近期券商發布中期策略報告,基金經理的參與度也變得積極起來。“多聽一下他們對市場的看法,聽聽思路,這也是調研的一種方式,”一位北京的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同時,他告訴記者,他剛去調研了一家今年以來跌幅大約50%的上市公司。“今年以來的調整,肯定錯殺了一些個股,如果市場企穩回升,這些個股很有可能是下一波行情的佼佼者。”上述基金經理說。
而另外一位基金人士告訴記者,其最近調研的上市公司主要和經濟轉型有關,經濟轉型是大趨勢,一些從事新興產業的上市公司中將來肯定會出現“大黑馬”。
調研成見底信號?
基金經理把2008年熊市稱作最難熬的一年,“特別是下半年,幾乎看不到有什么行情,大家都不知道買什么,只好去調研,一天到晚跑得疲憊,找不到好股也算是盡職盡責了。”
資料顯示,2008年下半年是基金經理最為辛苦奔波的一段時間,而在不久的當年10月,大盤書寫了1664點的低位以后,開始拾階而上,逐步從熊市走向了牛市。
如今,基金調研再次風起云涌,大盤能否像2008年那樣毅然向上走出獨立行情呢?一位券商研究員認為,基金經理頻頻外出調研,只能說明市場沒有大行情,至于是否能昭示著市場已經見底則不能斷定,不過,這是基金尋底之旅的一個信號。
沸點6
尋底熱
基金經理熱議:市場見沒見底?
每經記者 支玉香
大盤在跌穿2400點之后出現了久違的反彈。人們急切想知道的是,這次大盤回暖是否意味著下跌已經結束?反彈能持續多久?如果反彈持續,那么誰將成為領漲先鋒?《每日經濟新聞》發現,面對反彈,基金經理們對后市的判斷分歧正在加大。
南方基金的對于的后市相對樂觀。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認為:“隨著中報炒作慣例的開展和熱點的相繼出現,大盤反彈或會持續一段時間。”同時,他指出:“下半年的投資機會主要集中在中大盤藍籌股,因此中大盤藍籌股在市場反轉時可能會有更好的收益。”
諾安基金也對中報行情抱有期待,該基金表示,本輪反彈行情的主力是以地產、煤炭和機械為代表的低估值周期板塊,以及醫藥、食品、家電和汽車等半年報業績較好的消費類行業。
長信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安昀告訴記者,總體來看目前市場已處于底部區域,是一個可以逐步選股并增加倉位的階段。
新華基金則結合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的關系認為,中長期看,由于房地產投資的下滑及對歐美出口的回落,下半年經濟增長速度回落也在預期之中,預計經濟將在明年一季度見底,而股市一般先于經濟半年見底,三季度A股有望探底回升。
不過,上投摩根基金預計后市仍將維持震蕩行情,因二季度經濟數據低于市場預期,對經濟減速的擔憂與市場整體估值水平較低形成博弈格局。板塊方面,建議投資者配置低PE的大盤藍籌股,如銀行、地產板塊。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則認為下半年影響股票市場的政策因素將逐步趨于穩健和中性,在此前提下,股票市場缺少向上和向下運行的政策推力,股指將在新的箱體內繼續震蕩運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