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培科:A股低估值不符合中國利益
2010-07-25 17:32:33
蘇培科
“當年最高調的中石油曾是牛市的終結者,如今頗為低調的農行會不會是熊市的終結者呢?”中國農業銀行上市前夕,筆者曾在微博這樣感嘆,結果二級市場毫不留情面——低估值板塊普遍遭遇投資者以腳投票,雖然這幾天股市有點反彈,但也讓下半年的股市走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中國股市之所以淪落到今天這樣的地步,也怪不得投資者,是管理層和上市公司作繭自縛的結果。管理層急于在資本市場鋪攤子,上市公司急于在股市圈錢,導致中國股市成為全球最大和最成功的圈錢場,也是全球跌幅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 (今年上半年上證綜指跌幅在全球范圍內僅次于跌幅35%的希臘)。在這種巨大的反差之下,中國股市除了人為地制造融資功能之外,投資和資源配置功能都已經喪失。
有統計數據顯示,自去年6月18日中國股市IPO第七次重啟以來,一年多時間(截至2010年6月18日),兩市共有281只股票獲準IPO,包括168只中小板股票、91只創業板股票,以及22只大盤股。其中,268只股票已經掛牌上市,合計融資規模達到4052億元,如果再加上農行等IPO則規模更大。此外,這一年多來,A股市場的新股發行打著“市場化發行”的幌子,高市盈率(最高130倍,平均55.48倍)、高發行價(最高148元)、高超募(創業板和中小板市場共265家公司IPO募集總額達到2145.64億元,而其中1269.94億元為計劃外的超募資金)、高頻率地圈錢,導致整個A股市場的存量資金被越抽越少,再加上下半年的中國經濟基本面人們普遍看淡,中國股市在目前似乎沒有太多的看漲理由。
從目前中國股市直觀的估值狀況來看,似乎有一些板塊和股票已經凸顯出了價值洼地,比如銀行股普遍估值不足10倍市盈率。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A股市場整體市盈率不足19倍,創業板目前市盈率為58倍左右,中小板為40倍左右,滬深300成份股約為15倍左右。顯然,除了中小盤和創業板股票估值仍然偏高外,核心成份股估值已經處于相對歷史低位,與全球各大市場相比較也已經處于相對合理的水平。
從目前外資的動作來看,各大外資機構已經開始布局A股,相信A股的相對低估值空間不會持續太久。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的機構和投資者若再繼續做空,則中國股市這個歷史性底部必然又會被外資抄走。如果仔細研究中國股市近幾次抄底路線圖,不難發現中國股市的底部經常是被外資悄悄抄走,國內機構投資者才姍姍前來推波助瀾,在將股指推至高點之后,再誘入散戶在高位接盤,從而讓普通的中小投資者成為股市絞殺利益鏈條上的最后買單者。
因此,目前國內的投資者和管理層應該要具備國際視野,要意識到當今社會的財富博弈格局。今天的中國財富博弈已不僅僅局限于中國的機構投資者和散戶之間,而是已經納入了全球市場,全球的投資者都在瓜分這塊蛋糕。同時,當下資本的流動和對利潤的追逐也已經遠遠跨越了國界,財富的全球分配和爭奪已經成為現實,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只要呈現價值洼地,嗜血如命的跨境套利資本絕對不會袖手旁觀,何況是那個在外資眼里充滿想象空間的中國?如果中國股市出現真正的價值洼地,再加上人民幣匯改的升值預期,相信那些披著合法外衣的外資現在已經開始行動了(雖然目前中國實施資本項下管制,但貿易項下流入的熱錢數量極大)。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再繼續關起門來“擠泡沫”,結果必然又會被外資拿走中國股市的底部,抽走中國股市的價值空間,從而導致中國財富的凈流出。
當務之急,管理層應該幫助中國股市恢復投資信心,讓A股市場恢復合理水平。股市恢復健康除了可以防止股票市場的大起大落,還可以防止外資大規模抄底導致資本凈流出,可以防止普通的中小投資者成為外資套利的買單者。
要想讓中國股市恢復信心,就得先讓管理層擺正姿態和正確認識,不要把股票市場再作為一個圈錢場和提款機,而應該將其作為一個資源配置的市場化平臺,讓資金和好的項目涌入,以實現高效的配置,用高效市場化的手段幫助中國經濟實現結構轉型,而非用行政化供給和行政化配置資源。因為行政化配置的結果必然會導致市場只有融資功能,而其他市場化功能全部失調,從而指望中國股市擔當經濟“調結構、促轉型”的重任落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