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記:法官維權被免職映襯了什么?
2010-07-28 01:31:14
李記
近日,湖北省孝感市中級人民法院發文,免除了馮繽助理審判員職務。妻子工作10年卻被辭退,身為法官的馮繽為幫助妻子維權,穿著法袍多次上訪,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有人將其遭遇看作法律的悲哀;也有人認為,馮繽的“執拗”表現了他對法律的信仰。(7月27日《中國青年報》)
馮繽曾說:“我并不想上訪,但當正常的法律程序無法維權時,唯有上訪才能解決問題。”所以,我們看到了身穿法官服、胸佩國徽、手舉“冤”字牌,站在湖北省高院大門上訪的馮繽。不難想象,以法袍為“道具”、站在法院門口的馮繽,內心藏著怎樣的苦楚與悲憤。
由馮繽,我們容易想到卷入“打錯門”里的陳玉蓮的丈夫黃仕明。在事件發生尤其是在媒體持續關注之后,這位副廳級官員“受到了很大的壓力”,“快瘋了”。而在 “打錯門”之前,陳、黃二人同樣經歷了為死去的女兒苦苦上訪無果的悲哀與無奈。
在法院門口 “見車出來就用頭往上撞”才換來重視,正如馮繽所言:一個告法院的簡單案子,竟然要以命相搏才能進入程序。檢視法官馮繽以及“廳官夫人”陳玉蓮的維權經歷,我們不難發現,當“體制內”人士也需要支付高昂的上訪維權成本,才能獲得一點點的權益被尊重時,普通人的權益爭取就更難了。
馮繽說,自己這樣做既是為了家人,更是為了自己一直以來的法律信仰。馮繽上訪的目的如此,每一位上訪者抱有的樸素愿望,豈不都是這樣?只不過,和馮繽熟知法律法規、深諳權力運行規則、更易找到“說話算數”的人等優勢不同,對普通上訪者而言,他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往往是窮其所有依然“不得其門”。
在談及自己上訪的目的時,馮繽不無感慨地說:“我就是要用我的經歷告訴全社會,不是所有上訪人都有精神病,不是所有上訪人都沒有冤屈而無理取鬧,不是所有上訪人都不懂法律。”其實,馮繽力圖證明的這些,那些攔訪、截訪、接訪的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早已心知肚明。對此,作為體制內人士的馮繽,沒有理由不知道。只是,在“站位”不同的情況下,不知道有多少像馮繽一樣的人,能切身感受到這句話的意義,并將其轉化為力所能及的行動。
但是,體制慣性的力量畢竟太過強大。“打錯門”之后,身為湖北省政法委綜治辦副主任的黃仕明都能被逼得“快瘋了”;在強勢媒體報道之后,被免了職的馮繽,還有多少機會能挽回“頹勢”、“敗局”,實在難以樂觀預期。更深一層的思考是,“體制內人士”如法官馮繽者,尚且需要支付如此高昂的維權成本,經受著結局不確定的維權后果,普通人的維權狀況,自然可想而知。
我們不奢望馮繽、陳玉蓮們的經歷,能作為另外一層力量叩開公眾能夠常態維權的大門。我們最大的期望還是,當公民權利意識的覺醒,伴隨著潛規則的浮出水面一并進入社會輿論和權力運行反省的視野內時,體制慣性的堅冰,能在外力倒逼和內熱催化的過程中,一步一步地逐漸消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