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精選

每經網首頁 > 商業精選 > 正文

卓越有望運營Kindle 國內電子書巨頭急尋模式突破

2010-07-28 01:31:23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莊春暉  發自上海

        盡管卓越網官方依然堅稱“Kindle進入中國暫無時間表”,但有跡象顯示,這家亞馬遜的中國子公司正在為全球熱賣的Kindle閱讀器早日接上“地氣”而積極籌備,其中針對Kindle的人才招募計劃已于近日悄然展開。

        這無疑給包括漢王科技在內的國內電子書巨頭帶來了巨大的盈利模式突圍壓力。

卓越有望運營Kindle

        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卓越亞馬遜近日正通過多家機構招募針對Kindle閱讀器的國內相關人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很快在卓越亞馬遜網站的“空缺職位”頁中找到了一條編號為119699的招聘信息,職位為“Kindle供應商管理高級經理”,工作地點在北京,發布日期為2010年7月19日。

        信息顯示,該職位的主要工作圍繞“為Kindle閱讀器提供內容的中國圖書出版商及其他提供者”展開,在閱讀內容及采購金額的談判上有一定權力,需要妥善處理好版權事宜。

        業內人士稱,過去卓越網沒有發布過此類信息,這不僅顯示亞馬遜欲加強整合中文閱讀內容進Kindle,更是Kindle進入中國的訊號。

        記者就此事向卓越亞馬遜求證,其有關負責人發來回復稱,亞馬遜十分關注中國電子閱讀市場的增長趨勢和大眾的閱讀熱情。“我們正在為盡快進入中國市場而努力,但目前還無法給出具體的時間表。”

        事實上,自從2007年11月亞馬遜成功推出Kindle電子閱讀器并取得成功以來,業界就預期以賣書為主業的卓越網可能會引入Kindle,但卓越網始終未做肯定表態。

        卓越亞馬遜總裁王漢華曾多次表示,Kindle進入中國需解決兩方面問題,一是內容,二是硬件。合理的版權方案及反盜版無法解決,是長期阻礙Kindle入華的原因。王漢華透露,雖然與國內出版社等保持積極接觸,亦有不少出版社對Kindle有興趣,但由于版權問題,無法深入洽談。

國內企業急補內容短板

        美國亞馬遜的首頁上正在熱售最新款的KindleDX,而其在中國的子公司卓越亞馬遜的網站上卻賣著漢王、愛國者、臺電等品牌的電子書。

        不可否認的是,國內的電子閱讀器市場是由漢王電紙書炒紅的。2008年9月漢王推出首款電子閱讀器,2009年實際銷售27萬臺,2010年3月漢王成功上市,并預計全年銷量將超200萬部。盡管現在電紙書的平均售價在2000多元人民幣,毛利率接近47%,但長期來看,電子閱讀器市場整體價格下調是必然的,單純賣硬件很難支撐公司的長遠發展。

        以漢王為首的數家國內電子閱讀器生產商幾乎同時意識到,要參考亞馬遜的“Kindle+Amazon”模式,搭建自己的內容平臺。

        “Kindle+Amazon”模式簡單說來,即電子商務平臺亞馬遜不僅售賣紙質書、也賣針對Kindle的電子書。盡管電子書的售價較紙質書低,但高銷售量所帶來的利潤卻遠超紙質書。有資料顯示,亞馬遜每賣出100本硬裝本,便可以賣出143本電子書。亞馬遜樂觀認為,未來電子書的銷售會成為公司利潤的重要來源。

        參考這一模式,漢王正在完善為電紙書提供內容的網上書城,除了與出版社、書籍版權代理公司合作外,5月11日還與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達成了內容數字化版權采購協議;方正與中搜合資建立了番薯網,并推出云閱讀書店;易博士也與龍源期刊、廣州日報等達成深度合作,成為國圖、上圖、廣圖等唯一合作電子閱讀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電子閱讀器生產商在補建“Amazon”外,國內的內容生產方與平臺也正在打造自己的“Kindle”。繼出版物《讀者》、《辭海》等相繼定制推出手持閱讀器之后,今年4月,新華傳媒、解放日報報業集團聯合易狄歐成立合資公司推出了新華e店平臺和亦墨電子閱讀器。日前盛大文學也透露其自主品牌“錦書”發布在即,最快將于本周ChinaJoy期間、最遲將于8月上旬面市,有望為其平臺攏獲的內容找到一個載體。

“刀片”國內不好賣

        有人笑稱  “Kindle+Amazon”模式就是“剃須刀架+刀片”,刀架只需一次付出,不斷更換的刀片才是源源不斷的利潤點。但縱觀上述幾家國內硬件廠商,要走這種模式還存在著不小的阻礙。

        首先,由于消費習慣和支付等原因,網售電子書的轉化率普遍不高,韓寒的《一座城池》算是暢銷熱門書,在漢王書城上下載為29次,這個下載量在同類網站中已算不錯。第二,由于用戶可以從網上通過其他途徑獲得閱讀文本并拷入閱讀器,也導致手持終端下載量較少。

        一位主管過數字內容的傳統圖書出版社人士告訴記者,傳統出版社幾乎已能接受數字化,“內容上網對我們來說是很好的宣傳手段,能直接實現購買就更好了。但我們也常說,國內的很多合作方都拿不出完善的防盜版措施,尤其對于書籍在移動終端上的下載還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因此合作上比較謹慎。”

        他透露,還有一層顧慮是,“賣實體書都是拿得出實際印刷和銷售數據的,碼洋很清楚。但是電子書按下載量來分成,數據究竟是多少就很難講了。很多技術商在分成的問題上,把出版社擠兌得連談合作的心都沒了。”

        他還表示,盡管大的內容方與漢王普遍是8:2分成,與方正的分成可以具體磋商,但目前出版社從這一渠道分到的收入很不起眼,“由此也可以看出,內容收入對國內的閱讀器生產商來說,還只是附在硬件上的一丁點溢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