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基獲批接踵而至 發行遇冷“檔期”順延
2010-08-13 04:33:17
每經記者 李新江 發自成都
債基發行的熱潮還未隱退,股基獲批潮又涌來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目前已經獲批待發的13只基金全部是股基。不過這些接踵而來的批文沒能給基金公司帶來多少興奮,受累于股票市場不景氣,如何應對發行難成為基金公司亟需面對的一大難題。
股基獲批潮起
近日,股基的風頭再度壓過債基,證監會關于成立新基金的批文,多數被股基取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目前市場上獲批卻尚未發行的13只基金全部是股票型基金,其中5只是投資海外市場的QDII產品。
資料顯示,早在此前就獲批待發的南方金磚四國指數、鵬華環球發現、嘉實恒生中國企業指數、華安香港精選和建信全球機遇5只QDII產品均是投資海外證券市場的股基;已經獲批的工銀瑞信深證紅利ETF及其聯接基金、銀華抗通脹主題、長信量化先鋒4只基金也均是股基;此外,近期集中獲批的諾安主題、海富通上證周期50ETF及其聯接基金、金元比聯消費主題和廣發行業領先5只基金同樣均是股基。
值得關注的是,股基的頻繁獲批與基金公司近來熱衷于申報債基形成巨大反差。數據顯示,7月以來,在新基金的申報中,債基等固定收益類產品就占據了主角,截至8月6日,證監會已經受理申報的16只基金中,債基、股基均為7只,各占半壁江山。
有分析指出,在債基發行熱的驅動下,基金公司密集申報債基反映其仍較為看重眼下的市場需求,而對未來市場的發展考慮欠周。因為從基金申報到基金獲批需要數月時間,基金公司數月后發行的新基金能否趕上市場熱點,還不能肯定。業內人士認為,近期股基的頻繁獲批,反映出一些基金公司此前對市場需求把握不足,而目前股基的發行遇到的難題,也會令基金公司在日后申報產品時更為慎重。
股基發行被延后
雖然目前債基在獲批數量上遠不及股基,但從募集規模來看,顯示出投資者仍較為青睞低風險產品。
數據顯示,七月份雖然僅成立博時宏觀回報1只債基,但是募集規模卻高達21.47億份,超過當月銀河藍籌精選、信達澳銀紅利回報等4只股基共21.27億的募集總額。
其實六月開始的債基發行熱就已經搶盡了股基的風頭。當月博時宏觀回報等4只債基募集85.5億份,平均募集21.38億份,而同期11只股基一共才募集143.6億份,平均募集僅為13.1億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為了迎合市場節拍,不少基金公司都在盡量壓后股基的發行,資料顯示,南方金磚四國指數早在今年5月份就已經獲得證監會批準,而嘉實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工銀瑞信深證紅利ETF等也均在6月份完成審批。而比這3只基金獲批都晚的國投瑞銀優化增強債券型基金,卻在8月初就開始發行。可以看出,基金公司等待更好的股基發行時點,推后股基發行的用意十分明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