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持風暴沖擊A股 “大非”開溜需警惕
2010-08-15 23:48:35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暗度陳倉!
趁7月市場迎來大級別反彈,上半年一直沉默的“大小非”、“大小限”似乎看到了勝利大逃亡的曙光,紛紛于近期大肆減持出逃,減持現象可謂暗流洶涌。業內人士分析稱,股東減持對個股影響是不盡相同的,其中,對個股股價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大非減持,需要投資者格外注意。
“大非”減持重傷股價
“大非”,這一持股比例超過總股本5%的股東,一直以來都是投資者關注的對象,他們的一舉一動,往往會帶來個股股價“共振”。
今年6月底至7月初,很多公司被其大股東增持,大大提升了市場景氣,這些被增持個股也成為了市場反彈的領頭羊。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市場反彈力度的加大,各種減持聲逐漸淹沒了這輪增持潮!“美都控股遭到自然人股東范立欣減持5666.45萬股;華勝天成遭其高管劉建柱減持523.76萬股;三峽新材遭其控股股東減持713.2萬股……”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并不是所有的個股都受到了減持影響,轉向走弱。相反,只有那些遭到大股東減持的個股,才會“深受其害”。
7月17日,三峽新材遭到其控股股東當陽市國有資產管理局減持713.2萬股,這部分減持的股份剛剛于6月12日解禁流通,考慮到三峽新材8月19日發布中報,該控股股東減持的時機把握得可謂恰到好處。在該股東減持后,三峽新材突然沒有了上漲的動力,股價陷入調整,并于8月初開始回調下行,從7月19日至8月13日收盤,三峽新材股價區間跌幅達4.34%,毫無疑問,此次減持對三峽新材股價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
8月6日,法拉電子遭到其第二大股東廈門建發集團有限公司累計減持222.67萬股,在減持公告發布后,該股股價立即掉頭向下,近6個交易日跌幅達4.4%。
一位長期研究限售股的研究員分析稱,“無論是大非還是小非,他們本質其實還是一位投資者,但是他們的減持動機往往不同。從近來有大非減持的個股來看,這些股東減持的動機很可能是其不看好公司后期發展,對公司業績信心不足的一種表現。因此,他們拋售公司股份后,容易對個股后期走勢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個人高管減持恐為套現
除了“大非”近段時間活躍減持外,個人股東以及公司高管也在趁勢減持。
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7月份上市公司主要自然人股東累計減持股份達到7278.58萬股,8月份以來,截至8月11日,這一數據就已經達6727.84萬股。若照此趨勢發展,8月份自然人減持股份數很可能超過7月。
不過記者發現,雖然不少個股遭到了自然人或高管減持,但這些個股股價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8月5日和10日,沃爾核材先后被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周和平以及其一致行動人周文河和周合理連續減持,其中,沃爾核材董事長周和平一人就減持1000萬股,而周文河以及周合理的減持股份則分別為227.73萬股和65.19萬股。遭遇減持后,沃爾核材股價依然持續走強,近7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到8.37%,遠遠跑贏大盤。
于8月4日遭到公司董事長陳利浩減持108.33萬股的遠光軟件,近來走勢更是無比搶眼,8個交易日7次收陽,最新股價已高至26.62元,區間漲幅達到13.76%,離填權僅一步之遙。
有業內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高管減持股份原因一般有很多,不過最為直接的還是獲利了結。從持股類型來看,這些高管持有股份大多是原始股,持股成本極低,在他們限售股解禁后,因為有巨大的套利空間,其減持的意愿可以說是很強烈的。但是值得關注的是,高管減持并不意味著他們不看好公司發展前景。當然,如果一家公司出現了多位高管集體減持,這當然會對公司股價造成不良影響,同樣值得警惕?!?br/>
謹慎對待減持股
深圳太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王亮認為,“實際控制人或者控制性股東減持股票在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是正常的現象,股東套現不能完全理解為利空或者必須回避的。實際控制人只要不減持到失去控股地位,那么都沒有必要過分恐慌,投資者在操作的時候應該還是多看公司基本面的變化。”
另外,王亮還指出,“所謂大非減持,其實就是產業資本的股份轉移到個人投資者或者金融資本手中,這本身是資金正常的流動。處于高速增長的企業,如果股東減持,恰恰是給投資者好的機會。但如果公司處于低速增長期,這種減持行為投資者應該適當謹慎?!?br/>
“目前深滬兩市平均PE僅19倍,這是重要的參考,如果在這個價格以下減持的,比如13倍PE減持的,無需太多擔心,最多是公司增長緩慢;很多50倍PE以上減持,且公司管理較差,估值很高的,就需要謹慎,應該提前回避。”王亮補充道。
此外,招商證券分析師張芳日前也曾表示,在資本市場上增持減持本身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從滬指2319點算起,反彈幅度也超過了10%,一些上市公司對于經濟前景仍有擔憂,因此見好就收。從整個股價情況看,結構性泡沫依然沒有消除。一些小盤股、創業板等股票的價格仍然高高在上,本次反彈中它們的表現也不及大盤股。因此,投資者還是應該研究公司基本面,尤其是上市公司業績,對于那些股價高高在上且業績增長放緩、大小非有強烈減持沖動的公司要堅決回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