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清理閑置土地就是清理腐敗
2010-08-20 03:07:56
每經評論員 葉檀
雖然遲了一個月,國土部還是公布了閑置地信息。
大量存在的閑置地,成為資本市場寄生階層食利而肥的最佳注腳。開發商主動閑置,是利用城市化房地產黃金發展期獲取一本萬利的收益;因政府原因造成的閑置,是因為地方政府已在土地售出后獲得地價款——在整個利益鏈條中,以青苗補償等出讓土地的農民成為最大的受損者,房地產的高價接棒者成為風險承擔者,而那些誠實經商者隱性受損,他們的成本與獲利少于囤地者。
閑置地數量驚人。去年12月,國土部曾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底,全國累計閑置房地產用地約1萬公頃,約占年度出讓房地產開發用地總量的1/7。今年2月2日國土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土地供應總量為31.9萬公頃,同比增加44.2%。其中,房地產用地供應量為10.3萬公頃,同比增加36.7%,占土地供應總量的32.2%。也就是說,房地產用地的閑置部分約占當年推出土地的1/10。
閑置地價款驚人。按照國土部的數據,2009年用作房地產開發用途的土地出讓價款高達13391.8億元,占出讓總價款的84.2%,以1/10計,共1339億,就算每年只增值15%,一年約獲利200億元。閑置地數量不會大幅增加,但土地溢價則遠超15%。
這是保守的算法。匯聚網友的資料,閑置地的數量恐怕更大。隨著清理閑置地風聲漸緊,一些滑頭的開發商拔腳開溜。廣州的房地產專家韓世同先生以東方海外為例,今年1月媒體報道東方海外清空內地物業的消息,今年1月18日東方海外公司與凱德置地公司簽署協議,以22億美元(約合15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將旗下全資子公司東方海外發展100%股權出售給凱德中國。此次收購涉及東方海外發展在上海、昆山、天津的7個房地產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48萬平方米。
東方海外兌現,另一則兌現而被新聞媒體窮追不舍的是北京工體四號地。2006年1月,經過126輪的舉牌,李澤楷旗下盈科大衍下屬高置投資有限公司以總價5.1億元、超過1.1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地價搶得該地,至2009年7月,“正在興建中”的工體4號地被作價8億元轉讓給香港瑞安地產,扣除先期投入的建筑成本,這個甚至還未繳清土地款的項目,給李澤楷帶來除稅前大約2.1億元的收益。什么也不干,舉舉牌、刨兩坑就能成為億萬富翁。
我認為,東方海外并不完全是因為無心戀戰,而是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主動配合國內打擊囤地行動和避免囤地嫌疑,而另一方面又可以將囤積多年的土地獲利套現,相信其中的利潤應十分可觀,何樂而不為呢?
閑置地歷史悠久。從媒體披露的因政府原因造成閑置地的年代來看,北京最早的地塊合同簽訂日是1997年6月20日,最晚的是2006年12月28日,爆發期在招拍掛大限前后的2004年。廣東則從1993年延續到2006年,歷史之悠久在全國獨樹一幟。中國房地產市場化剛見雛形,就有囤地捂盤概念,而2002到2006年是房地產開發黃金十年如火烹油的一段,也是囤地者收獲之期。期間項目、股權轉手者不知多少。
1993年囤積至今的土地是地方政府的恥辱,是規則的恥辱,是深受資源短缺與高房價、收入不公之苦階層的心頭刺。國土資源部在1999年就正式頒發了 《閑置土地管理辦法》,2009年國務院又發布了更為嚴格的 《關于集約用地的通知》,直到此次集中處理閑置地之前,一直置之高閣。國土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長廖永林表示,下一步,國土資源部將督促各地加快查處進度,務必于10月底前基本完成查處任務,結果如何,公眾拭目以待。
閑置地讓各方蒙羞,與其大動干戈表示處置的決心,不如以堅決的執行力印證規則的力量。因為清理閑置土地,就是清理土地腐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