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培科:創業板高成長性為何會褪色?
2010-08-22 21:50:14
蘇培科
高成長性應該是創業板之魂。但隨著中報的一份份披露,創業板高增長的光環卻在不斷褪色。大部分創業板公司的成長性甚至不如中小板,這讓估值高高在上的中國創業板頗為尷尬。
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13日,35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公布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100%的僅有4家,共有16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30%,有5家創業板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出現同比下降,其中華平股份中報凈利潤降幅高達76.60%,南都電源中報凈利潤同比下降了69.48%;而在已公布中報的182家中小板公司中,有17家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200%,有21家凈利潤同比增幅介于100%至200%,合計起來有94家中小板公司中期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30%,占比超過一半。
通過創業板和中小板的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指標來對比,創業板高成長性顯然是有水分的,那么,創業板的高估值會不會出現整體性回落呢?
目前已經有投資者擔心,到11月份創業板限售股集體性解禁時,有可能會出現限售股群體性減持,從而創業板估值出現整體性回落。而筆者估計,在解禁因素和中報業績增長不理想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在11月份之前,創業板就會出現估值回歸,從而會抑制一部分創業股東的高價套現出逃,群體性減持反而會出現分化。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持有創業板股票的中小投資者務必要警惕風險。
從目前創業板66.74倍的市盈率來看,與42.66倍的中小板和15.5倍的滬深300來比較,顯然偏高。很多創業板公司的限售股東,在公司上市后不久就開始私下折價轉讓其持有的限售股,現在看來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創業板的高成長是一個“大泡沫”,連創業股東也不相信,投資者更沒有理由去盲目信任。
在創業板估值回落的過程中,除了讓投資者警惕風險之外,監管部門和市場各個參與者更要深刻反思。
首先,要反思標榜高成長性的創業板平庸化是怎么回事?
據筆者觀察,那些在上市前夕呈現高速增長的創業板公司,實際上大部分有業績包裝的成分,一旦完成了上市圈錢就開始回歸真實,才導致上市公司業績出現了巨大的滑坡。如果上市公司報表中出現研發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一些非正常的費用突然大幅飆升時,很有可能是上市公司在攤銷IPO的隱性開支,或者是控股股東在進行財務騰挪。
北京大學教授何小峰曾算過一筆賬,一個優質的企業要想及時上市,光臺面上(有發票可報銷)的活動經費就達“656萬元”(主要是供牽線人和上市材料經手人吃、喝、玩、樂、行等),而“臺底下”則要花費10倍左右,其外還有一些“PE腐敗”。而這筆巨額的“尋租”費用又被企業在上市后攤銷到上市公司。于是,很多上市公司就出現了一上市就造假、一上市就業績“變臉”的怪相。最有意思的是,何教授把這筆“656萬元”的花銷總結為“溜不溜”(諧音“656”)現象。他說,企業就像一條狗被人們反復“遛彎兒”,只有被溜順了才有及時上市的可能,否則就會被拖在預審環節。權力發審是中國股市畸形和公司造假的主因,而目前的中國創業板卻仍然在延續主板市場的權力發審,在“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的情形下,要想盡快上市,花錢疏通關系就成了必然,否則好企業未必上得了市,這就是上市公司快速變臉和高成長企業走向平庸化的主要因素。
當務之急,應盡快將證券發審的權力從監督部門中獨立出來,引進注冊制,減少權力發審的環節,減少企業上市成本,但要“寬上市,嚴監管”,要提高違規成本。
其次,要反思是什么原因導致創業板出現“三高”(高發行價、高市盈率和高超募率)?
高發行價是由畸形的發行制度導致。目前所謂的市場化發行定價,其實是一個偽市場化的定價,一邊控制供給、一邊放開需求,從而一級市場大量的裸申專業戶不管二級市場的死活,盲目抬高上市價格,導致股價在二級市場高開低走。高市盈率則主要是由不合理的估值導致,在創業板推出之前,有人說創業企業普遍具有非線性成長規律和業績波動性大的特征,不能再延續以往的市盈率(P/E)和市凈率(P/B)等相對常規的估值指標,應該加進增長率因素,以彌補市盈率對企業動態成長性估計不足的缺陷。于是,很多人盲目地采用了PEG估值法,即“PEG=(每股市價/每股盈利)/(每股年度增長預測值)”,是市盈率和收益增長率之比,但實際結果是PEG估值法忽悠了創業板的所有投資者,當然與機構投資者的推波助瀾不無關系。高超募率形成主要是由保薦機構和上市公司的主動操作有關,上市公司為了多圈錢,保薦機構為了多賺承銷費,加之中國股市“錢多人傻”,從而中國創業板就出現了嚴重的“三高”現象。
當前,除了要及時改革權力發審的畸形發行制度外,減少上市隱性成本,提高市場監管能力和違規成本,從制度上設法限制“裸申專業戶”,并規范機構們詢價、出價行為,設法祛除創業家和PE、VC們的浮躁,讓投資者回歸理性也迫在眉睫,只有這樣,創業板市場才能煥發生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