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4 02:15:57
對于大多數當地的中小面粉加工企業來說,與其說是“搶糧”,或許“被搶糧”的描述更為準確。
每經記者 黎光壽 發自石家莊
“我敢斷言,100噸以下的根本就活不下來,今年底全垮完;300噸以下的,3年后你再來看看還剩下幾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河北五星面業的楊新良不無憂慮地說道。
在五星面業所處的石家莊市藁城,一場有關“搶糧”和生存的“戰役”正在悄然進行著。對于大多數當地的中小面粉加工企業來說,與其說是“搶糧”,或許“被搶糧”的描述更為準確。受今年初以來北方低溫天氣的影響,在小麥大規模減產的背景下,外資加工企業在收購市場上的大舉進軍,令得藁城成為了這場“糧戰”中,本土中小企業生存狀態的一個縮影。
作為在中國發展最為迅猛也是規模最大的跨國糧油綜合加工企業,益海嘉里推動了糧油加工市場的革新,可它的進入在同業看來卻是導致市場競爭加劇的主要原因。大鱷面前,本土的中小加工企業何去何從?
“強者”益海嘉里
從石家莊市中心的火車站出發,沿裕華路一直往東走30公里左右,在藁城經濟開發區內的揚子路上,就是跨國糧商益海嘉里石家莊分公司——益海(石家莊)糧油工業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益海石家莊分公司)。遠遠看上去,在空曠的平地上建起來的廠房和糧庫就像一座城,只是人特別少。
河北省人民政府下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顯示,益海石家莊分公司由河北省糧食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益海嘉里投資有限公司和豐益-ADM面粉投資私人有限公司共同出資1億元人民幣注冊成立,總投資2億元。該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糧食、油料(不含大豆、菜籽)收購、深加工及相關產品的倉儲、中轉和銷售;生產和銷售食用油的包裝材料。糧油、飼料、飼料原料及添加劑的批發及出口貿易……”值得說明的是,益海石家莊分公司沒有糧食貿易的進出口權。
“至少在石家莊范圍內,我們的設備是最先進的。”2010年8月18日,益海石家莊分公司總經理李九成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該公司自2007年12月底建成投產以來,目前已經形成了日產1000噸的面粉生產線和日產600噸花生油的生產能力。石家莊市糧食局多位人士也都對記者表示,在石家莊范圍內,益海石家莊分公司已經成了面粉加工業的龍頭企業。
“石家莊日產1000噸的面粉廠用工是400多人,而我們只需要200多人。”李九成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于大量采用了新設備新技術,生產線上用工較少,給企業帶來了非常強大的競爭優勢,也促進了該地區的產業升級。
李九成認為,益海嘉里對農業產業鏈的形成產生了積極的作用,“藁城是優質麥主產區,過去政府推廣優質麥,用盡許多手段推廣,效果都不理想,益海嘉里的收購價格比普通麥子高出幾分錢,農民不用政府強制就種上了。”
而在記者對石家莊市糧食局、糧食協會和藁城市糧食局以及多家面粉加工企業采訪時,這些部門和企業的多位人士也對益海嘉里在當地的作用給予了積極的肯定。藁城市糧食局業務科科長劉建設告訴記者,從政府的角度看,益海嘉里引進了先進的管理模式;從企業的角度看,益海嘉里現代化的發展模式、工作模式和社會模式對本地的企業也是一種啟發。
李九成介紹,益海石家莊分公司生產的面粉一共有120多個品種,主要生產的是中高檔面粉,主要供應北京的部分五星級酒店,還提供給部分餅干廠和面包廠,并且為康師傅和石家莊附近的肯德基提供面粉,“我們的面粉填補了國家的多項空白,和本地的面粉加工企業不構成競爭關系”。
“弱者”中小企業
盡管益海和當地糧食部門官員等都認為益海石家莊分公司并未帶來產品上的直接競爭,但這個龐然大物的入駐,確是給石家莊當地的同類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因為“口糧”畢竟有限。
沿著益海嘉里石家莊分公司東南方向的公路,在大約10公里處的藁城市崗上鎮大同村,就有著一家名為“梨花面業”的當地面粉加工企業。
梨花面業的老板王文真告訴記者,面粉加工企業最重要的就是糧源。“收購時,有的企業想抬價就抬價,我們收不上糧;銷售上,有的企業想壓價就壓價,(以同樣的價格)我們賣出去就是虧損。”王口中的“有的企業”,其實就是指10多公里外的益海石家莊分公司。
據王文真介紹,梨花面業產能是日產面粉140噸,2009年生意還不錯,掙了一百多萬元,2010年以來行情不好,每天產量不足三分之一,麩皮價格下跌到0.50元左右,每天都要賠300元到500元,上半年已經虧了10多萬元。“現在市場不好做,小麥很難收上來,我們沒有一點生存的空間。”王對記者表示,梨花面業今年以來只做來料加工業務,幫助周邊農民磨面粉維持生存。
距離梨花面業不到2公里處,有一個規模稍大的豪雪面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辦公室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干了20年的面粉,才把工廠擴大到日產300噸的規模,可現在干不下去了,原因同樣是——“收糧的時候我們只能跟著益海的價格走,而賣面的時候,益海的價錢比我們的便宜。”該人士說,2010年以來,豪雪已經賠了50萬都不止。
河北五星面業總經理楊新良告訴記者,在原糧市場上,益海的需求量太大,推高了糧食收購價格。以五星面業的小麥收購價格為例,一個是跟著中儲糧跑,一個是跟著益海跑,不管是誰,只要提高了收購價,他們只有提得更高,否則收不上糧。
河北辰風面業老板趙國辰向記者回憶道,在益海嘉里到達前,河北省糧油批發交易中心的交易方式很靈活,每一次拍賣國家儲備糧食,可以隨時付錢去拉糧,企業并沒有太大的負擔。而益海建成投產以后,趙國辰說,到該交易中心拍下來的糧食,一個單子的數額就要達到5000噸甚至10000噸,要求一個月必須付清貨款,兩個月內必須出貨,否則沒收定金,對企業影響很大。
對于中小企業 “抬高收購門檻”的“指控”,李九成則認為,益海石家莊分公司年加工量為25萬噸,只占河北省小麥年產量1244萬噸的2%,遠不能達到操縱市場的規模。據他介紹,益海石家莊分公司成立以來,一直靠拍中儲糧儲備的托市糧維持生產,也自己收購一部分糧食供企業生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過程中了解到,雖然益海嘉里主要生產高端面粉,但其也開始了低端市場的銷售。在益海石家莊分公司所在的河北省藁城市崗上鎮塔元莊村,益海嘉里的面粉已經擺上了村里糧店的貨架,其50斤裝面粉的零售價是62元。豪雪面業人員表示,益海的面粉批發價是每包61元,而豪雪的批發價是每包62元,如果面粉的批發價能夠達到每包64元,就能夠保本了,企業才有活路。
“口糧”爭奪戰
而對于今年來的情況,李九成告訴記者,2010年以來石家莊附近小麥因災減產20%到25%左右,6月份國家托市糧拍賣步伐減緩,農民能夠出售的糧食減少,且對漲價的預期比較大,形成惜售風,河北省也一直沒有啟動國家托市糧收購政策,各企業心里都沒底,紛紛上市收糧,因此造成了市場上多主體搶糧的局面。
李九成同時坦言,“糧食緊張的時候,我們為了保證企業的生產,就讓貿易部的同事找收小麥的小三輪到千家萬戶去收糧。究竟找了多少小販我也不清楚。”他表示,益海石家莊分公司日常儲備的糧食,根據日產一千噸的量,一般儲備兩萬五千噸到三萬噸左右,“貿易部用了所有能用的手段(去收糧)”。
多家接受記者采訪的企業告訴記者,在2010年上半年最為缺糧的時候,多家企業已經停工停產,但只有益海嘉里貨場上堆積了小山一樣的糧食,生產也沒有停下來。
據悉,2010年春節以來,在河北藁城,小麥價格一直處于上升態勢,而到了4月份以后,“收糧難”困擾了藁城當地的中小企業。
藁城市糧食局業務科科長劉建設告訴記者,除了益海石家莊分公司外,藁城市16家日產面粉超過100噸的企業,到6月底時只有極少部分還在正常生產,絕大部分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而日產面粉50噸以上100噸以下的代加工企業一共有50多家,都只在本地做代加工業務,靠收取加工費生存。
2010年6月時,在藁城市賈市莊鎮到市區廉州鎮的公路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新世紀面粉廠、李平精粉廠和昌盛面粉廠。因為收不到小麥,3家面粉廠都處于停工狀態。一名專門往返山西和藁城的大貨車司機告訴記者,他一般是從山西拉煤到河北藁城,再從藁城拉面粉到山西,但今年4月份以來,能拉到的面粉越來越少了。
昌盛面粉廠老板張更區告訴記者,當天他們廠子總共就收了一車麥子,大約有2噸左右,“我們每天的加工能力有100噸,每天能夠收上10噸就可以活下來了,可是市場上收不到麥子”。他表示,今年的面粉廠都不好做,現在他只有采用給附近居民換面粉和訂單加工的模式,保證自己不虧錢,慢慢地維持生存。
中小企業路在何方
一邊是實力雄厚且生產力先進的國際性大企業,一邊是在生存邊緣苦苦掙扎的當地中小企業,在大企業帶來產業升級契機的同時,對于一部分中小企業來說,則可能是一場關乎存亡的災難。
石家莊市糧食局行業發展處處長翟入青告訴記者,石家莊地區的小麥年產量在500萬噸左右,但商品率只約40%,實際的面粉加工企業產能已經處于過剩狀態。“現在就是益海發展勢頭最好”,他表示,原來他們是日產面粉1000噸,馬上又要上新臺階了。
石家莊市糧食協會會長張茂林則為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石家莊市有糧食加工企業220多家,其中日產面粉100噸以上的企業有100家左右,只有黑馬面業等少數企業的規模目前暫時和益海石家莊分公司旗鼓相當。
張茂林告訴記者,石家莊地區面粉加工企業的年加工能力近500萬噸,但實際開工率只有一半左右。“現在能夠正常生產的不超過10家,停產、半停產的企業比較多,正式關門的也大約在十幾家左右,但都沒有在工商部門登記撤銷,也沒法統計。”張表示,許多面粉加工企業采取以銷定產的方式縮減規模減少虧損,部分企業退回到依靠附近村民來料加工生存的地步。
劉建設對此認為 “競爭不可避免”,雖然益海的進入必然遭遇同行業的競爭和排擠,但受到了政府的歡迎,“他們引進了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工作模式和發展模式,給我們也是一個啟發”。
據劉建設介紹,根據政策規劃中的分工協作模式,以中儲糧為代表的國有糧庫從農業發展銀行獲得資金,再到田間地頭去收購農民的糧食,按計劃賣給糧食加工企業,這其中每年都要面臨貸款難、廠房設備和機器設備老化、倉庫保管技術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國有糧庫并沒有加工業務,在賣糧時,價格掌握在終端用戶手里。
劉建設表示,與國有糧庫收購糧食需要貸款不同,益海則是用自有資金收購。“每年藁城用于收購的資金有3個多億,其中1.8億是農發行貸款,1.2億是社會資金,但益海每年用于買糧的資金按每斤1元錢算,都要6億元”。“益海從購買到銷售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它可以把中間的差價節約出來,回饋給農民和消費者,只需要賺取加工費就可以,從而具備了更大的價格優勢。”這一優勢從益海嘉里日產1000噸的面粉生產線比同業節約200人的狀態就可見一斑。
“益海帶動行業產能的躍進,不是好事,也不是壞事,但對落后的產能來說是壞事。”劉建設認為。“本地面粉加工企業的主要市場在本地,運輸成本低,對應的消費層次也低,而城市的消費者越來越不認可小廠的產品,小廠不具備競爭優勢。”張茂林說,這也勢必意味著有的企業會停產,有的企業會被淘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