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條例擬年內出臺
2010-09-01 01:29:27
每經記者 宛霞 發(fā)自北京
誰來給政府投資重大項目把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家發(fā)改委獲悉,2010年國務院立法工作計劃之一的 《政府投資條例》目前已進入由國務院法制辦審查修改階段。據悉,這部法規(guī)已經連續(xù)9年被列入國家立法計劃。發(fā)改委表示,將積極推動,力爭《條例》早日出臺。這意味著政府投資管理將步入法制化軌道。
在《條例》征求意見稿中,明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fā)展改革部門為投資主管部門,因此條例也被認為是一部“收權和增加資金使用關卡”的法規(guī),特別是對近年來地方政府投資沖動加大了約束力度。
一部已經被討論了多年的法規(guī)突然在今年加速,專家認為這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地方政府債務規(guī)模加大,融資平臺貸款風險加大有直接關系。此外,近年來“5·12”汶川大地震中大量校舍的倒塌、湘西鳳凰大橋倒塌等事故以及各地不斷建設中的 “首長工程”、“形象工程”,也將嚴控政府的投資工作推入“加速度”。
一般來說,地方政府投資項目的審批權主要在地方政府,一些規(guī)模較小的政府投資工程甚至可以在市(縣)得到審批,一些項目審批的權限也分散在各部門之間。
征求意見稿在監(jiān)督管理的一般規(guī)定中明確,投資主管部門、行業(yè)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審計部門、監(jiān)察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依據本條例和其他法律法規(guī),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政府投資進行監(jiān)督檢查。
多年來關注政府投資效益,一直在從事流域水環(huán)境保護政策評估等工作的中國人民大學環(huán)境學院教授宋國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果對政府投資沒有完備的評估機制,《條例》就沒有意義。
他指的是在以往工作中,曾遇到的“屏蔽門”。宋國君在一些研究中,曾向政府部門尋求包括投資效益效率在內的部分數(shù)據,但被以“無法公開或記錄不全”等說法委婉拒絕。“政府投資現(xiàn)在的評估機制基本是自己評自己,基本沒有引入第三方,評估結果不公開,方法也不專業(yè)”,宋國君說,以往的評估機制其實一直未真正落實,只有在《條例》中予以明確,才能保證政府資金得到規(guī)范、高效的運轉。
“政府投資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曾在2004年發(fā)布的《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出現(xiàn),但缺乏相關配套文件,并未得以貫徹執(zhí)行。甘肅省發(fā)改委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待《條例》出臺后,各省還會根據條例制定配套實施辦法,屆時將進一步建立健全重大投資事項的調查研究、集體決策、專家咨詢、社會公示、聽證以及后期評價和決策責任追究制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lián)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