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3年產能擴充14倍 浙資再度“沸騰”光伏業

2010-09-07 02:12:40

“國內多晶硅現貨價格目前已回升至73美元,從目前的情勢看,光伏業正在復蘇。如果不出特別的意外,接下來的一輪產業擴張會比2008年那次更厲害。”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浙江

        9月2日。杭州。

        窗外暴雨如注。晦暗的天色與間歇性的閃電,讓浙江省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辦公室在一片昏暗與瞬間高亮的狀態中來回切換,一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協會秘書長沈福鑫討論的主題:光伏產業的急速起落。

        沈福鑫起身開燈,室內瞬間亮堂起來。“國內多晶硅現貨價格目前已回升至73美元,從目前的情勢看,光伏業正在復蘇。如果不出特別的意外,接下來的一輪產業擴張會比2008年那次更厲害。”

        按照沈福鑫的預計,到2012年,浙江省光伏業產值將達到2000億元。而在這雄心勃勃的規劃目標背后,光伏業似乎正在回復往日的激情——民營企業資本潮涌而進,夢想著在這個如日初升的行業中獲得高額回報。

        與上一次行業極速擴張不同的是,經歷過行業亂象和殘酷洗禮的企業,如今多了一份謹慎與理性:新加入行業的企業開始評估市場前景、自身技術水準、實力規模、風險評估和控制;進一步擴張的企業則謹慎試探;曾被無情淘汰出局的企業,短期內不再有重新加入的計劃。

        理性和謹慎或許可以規避經營風險,但光伏業“兩頭在外”的行業特性所蘊含的風險,僅靠企業層面的理性與謹慎,并不能完全控制。

        在新一輪行業發展周期中,抗風險能力較弱的民營光伏企業,急需來自政策層面的系統性支持。而在浙江已經開始啟動的政策嘗試,是否會為全國光伏行業提供一份切實可行的樣本?《每日經濟新聞》對此展開了調查。

浙江光伏業正走出谷底

        “浙江省光伏企業的數量在100家上下。和江蘇省不同,浙江的光伏企業規模較小、數量眾多,與政府的關系不像江蘇那樣密切。”沈福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這里面有兩個原因:一是浙江省民間資本實力強大,民營企業之間信息共享的情況比較普遍,一有商機,圈內企業就紛紛切入,與政府之間的互動不足;二是江蘇省有獨特的  “尚德模式”,并以之為藍本形成了一定的示范效應。

        據記者了解,國內光伏企業主要集中在江浙兩省,其中江蘇光伏企業的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一半,浙江約占1/4,剩余的市場份額由江西、河北、山東等省瓜分。

        事實上在2008年那場光伏盛宴中,浙江省切入光伏業的民營企業總數遠超如今百家左右的規模。因規模小、技術能力不足、缺乏完整產業鏈,在隨后的金融危機中光伏企業遭遇重創,以至數量銳減。

        據沈福鑫介紹,在光伏業工業生產總值超過全縣總比一半的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極盛期兩硅(晶硅和有機硅)企業總數量達到57家。在金融危機期間,這些企業中有近一半企業倒閉,如今只剩下30家,其中有十數家是晶硅和光伏中游配套企業。

        “不過如果你現在去開化縣硅電子專業園,會發現他們都忙不過來。可以這么說,隨著國際市場需求的復蘇,去年金融危機對開化縣光伏業的不利影響正在消除。而整個浙江省的光伏產業也正在走出谷底。”

開化光伏企業有望增20家

        9月3日。衢州市開化縣。晴。35攝氏度。

        在開化縣光伏企業的聚集地硅電子專業園,該縣主管園區招商工作的招商局副局長谷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從去年底開始,這里的光伏企業“很紅火”,目前縣里正在談一些光伏企業入駐項目,到今年年底光伏企業數量很可能會再增加20家。據記者從沈福鑫處了解到的信息,在浙江省光伏產業鏈中,開化縣涉足的主要是上游的硅原料生產加工和光伏產業鏈中游的配套業務。

        “今年的勢頭很好。”開化縣晶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雷曙光向記者證實,2009年金融危機對該縣光伏企業的影響正在消除,“目前公司業務情況不錯,有些訂單我們還來不及生產。”雷曙光的公司3年前由向半導體電子行業供應有機硅轉成向光伏業提供用于提煉太陽能級晶硅的硅片供應商,目前月產量為50萬片硅片,出貨量規模約等于11MW/年,算是開化縣較大的硅片生產商。

        而據谷聲介紹,今年由于光伏業形勢不錯,省內外很多民營企業都準備加入淘金,甚至連房地產公司都表達了這方面的意愿。“不過新加入企業大部分都有冶煉和有機硅行業背景,跨行業的現象并不多。”

        谷聲還表示,該縣光伏業今年追加投資和確立新項目的企業數量也較多,如浙江嘉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3月投資2.48億元的光伏電子項目生產車間已經完工,年產25MW太陽能電池片的生產線也已進入調試階段。

溫商關注但態度理性

        不僅在開化縣,眾多民營資本也都表現出了對光伏業的強烈興趣。據沈福鑫介紹,在浙江民營資本的大本營溫州,今年有多家企業都想加入這一行業,而在兩年前的那波行業擴張中同樣的情況在溫州并不多見。

        值得注意的是,沈福鑫表示,經過2009年的市場洗禮,無論是溫州還是省內別的地方,新加入資本都表現出一種理性,已少有兩年前的那種瘋狂。那些挺過2009年行業低潮期的光伏企業在如今行情轉好的情況下,態度也比較謹慎,比如會控制產量,追加投資時也明顯帶有一種試探性的態度,顯得小心翼翼。

        “現在有意愿加入的資本事前都會做市場容量前景評估,并衡量企業的綜合實力和自身技術水平,對行業風險比較重視。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也不再率性沖動。”

        溫州商人方旭昶就是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2008年7月就涉足光伏業的方旭昶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9月他與溫州籍港商聯合出資2000萬美元組建的新公司即將啟動。新公司的主業與其第一家以電池片和組件為主營業務的公司不同,將目光盯在了更上游的晶硅切片環節,計劃明年下半年能實現120MW的年出貨量目標。

        據記者了解,以晶硅切片環節為主業的企業特征是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200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只能算是試探,這一點在方旭昶那里也得到了證實。

        方旭昶向記者表示,“現在光伏業情況是比去年好,但目前仍看不清明年下半年的形勢。我們初始投入2000萬美元是為了減小風險,萬一明年行業出現大幅波動,那么我們就可以將損失鎖定在2000萬美元范圍內。當然如果當前情況能一直持續,也做好了追加投資的準備。”

        除了追加投資時的理性,控制產量也是這種態度的體現。開化縣的雷曙光表示,他們的硅片生產雖然訂單很多,但并沒有出現加班加點趕產量的情況。“我們不鼓勵工人加班生產,有些訂單還回絕了。現在看不清未來一年的行業形勢,不想盲目擴產,以避免再次陷入像去年那樣的困境。”

全產業鏈模式能規避風險

        民資對光伏業的理性態度,不僅在像方旭昶這樣的電池片和組件生產商身上得以體現,在浙江省唯一一家光伏全產業鏈生產商——寧波太陽能電源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振軍那里也表現得非常明顯。

        王振軍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我們不像無錫尚德和常州天合光能,他們已經上市,我們的錢并非在資本市場上募集而來,因此在每筆資金投入前,我們都會詳細評估市場和行業風險。正是這種如履薄冰的態度,使我們躲過了讓全中國光伏企業遭遇重大損失的2009年危機。現在整個行業又進入一波景氣周期,可目前仍不清楚這波周期的延續時間,因此我們目前仍不想囤貨,也沒有制定擴產計劃,還想再繼續看看。”

        記者發現,“理性”幾乎已成了浙江省光伏業的標簽。從企業的角度來看,理性和謹慎或許可以讓他們規避經營風險,但當前中國光伏業“兩頭在外”行業特性所蘊含的風險,僅靠企業的理性與謹慎并不能完全消除。

        所謂“兩頭在外”,指的是光伏產業鏈第四個環節電池組件的銷售和第三個環節電池片的原料來源硅片都嚴重依賴國外市場。

        以電池組件的銷售情況來看,據相關統計數據,2008年,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超過2000MW,其中97%以上出口;2009年出口比例有所減少,但仍占到9成多。這種基本依靠海外市場的格局導致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外部性非常突出,一旦海外市場出現大的波動,就會影響中國光伏業的全產業鏈發展,甚至動搖產業根基。

        目前,國內太陽能光伏的應用只集中在農村電氣化和離網型太陽能光伏產品,比如太陽能路燈,并未能進入應用供電網,而后者才是太陽能光伏產業之所以能形成產業的基石。

        國內光伏的應用現狀和9成以上電池組件產品銷往海外的現實情況還形成一個嚴重后果,那就是對我國減少碳排放的目標沒有任何幫助。目前,國內在光伏產業鏈生產活動中消耗的能源并沒有通過光伏發電系統得以回收和再生,更沒有使中國享受到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環保收益,形成“新能源出口國外,碳排放留在國內”的節能減排倒掛現象。

        沈福鑫認為,在國家還沒有做好如德國與西班牙一樣對國內光伏產業進行大規模補貼以刺激光伏終端應用的情況下,只有一條道路能降低“兩頭在外”風險,就是建立全產業鏈模式,同時組建產業集群,形成規模化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

        建立全產業鏈模式,即太陽能光伏業“垂直一體化經營”,事實證明,這種模式確實能夠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毛利率。最典型的例子是采用垂直一體化經營的常州天合光能和傳統光伏電池組件商無錫尚德在毛利率方面的巨大差異,在今年二季度,前者的毛利率超過后者15.3個百分點。

浙江省光伏業的政策樣本

        謹慎與理性、實施垂直一體化戰略、極力發展提純硅技術,這是目前中國光伏企業降低行業風險所能采取的極致措施,但如果國家不在具體的政策層面對光伏業提供實際支持,那么企業的努力并不能真正從根本上降低風險,更談不上控制風險。

        中盛光電集團全球營銷總裁郭振海表示,光伏行業是政策性導向很明顯的行業,企業的理性能促進市場平衡,但這并不等于說光伏業不需要國家具體政策的實際支持。

        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尚缺乏對于光伏業的系統性支持政策。在8月19日,央企報出的0.7288元/千瓦時的國家光伏電站特許投標價格,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短期內仍無助于解決“兩頭在外”的行業難題。

        江蘇一家大型民營光伏企業的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中標的都是國企,哪個民營企業愿意去玩這個游戲?如果企業不去賺取正常的利潤那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沈福鑫也表示,“這個中標價對民企很不公平。國內目前光伏行業的推動和參與力量主要是民企,我們省內也同樣如此。”沈認為,以現在國內的技術水平,光伏并網電價的水平應在1.6元/千瓦時左右。

        沈福鑫透露,在產業鏈層面,浙江省將培育5~6家各自具備全產業鏈的大型光伏企業,以此降低成本,規避行業風險;在技術改進上,浙江省正籌劃建立“光伏產業研發中心”,加大光伏業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

        最重要的是,浙江省對光伏上網電價將有大動作。“針對光伏上網電價,兩年內將有望出臺有新政策。”沈福鑫透露說,對國家33個立項項目,除了國家補貼外,浙江省政府計劃對每發一度電補貼0.7元,再由縣市級政府補貼0.7元,“總額達到1.9元/度。”

        “我們相信,在補貼政策、光伏產業合理布局和技改推進后,浙江省的光伏業產值有望在2009年140億的基礎上,至2012年達到2000億元的規模。”沈福鑫說。

        在新一輪行業發展周期中,抗風險能力較弱的民營光伏企業,急需來自國家層面的系統政策支持。在浙江,已經開始啟動的戰略性政策嘗試,會為全國光伏行業提供一份切實可行的政策樣本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