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0-09-09 08:25:19
資本市場下一個興奮點——戰略性新興產業。
9月8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確定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現階段,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七個產業將被重點培育,加快推進。《決定》提出,對七大產業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并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新一輪產業比拼的硝煙即將燃起,百余家相關上市公司躍躍欲試。
漫長的等待之后,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最終名單終于浮出水面。
8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七個產業將被重點培育,加快推進。
會議確定,將對七大產業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并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市場分析人士對此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公司,多為近幾年嶄露頭角的“新秀”,為做大做強,最需要的就是資金方面的支持。《決定》的出臺不僅利于為相關公司輸送新鮮“血液”,還將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其中。
“相對于傳統產業,七大產業盡管起步較晚,但其間不乏佼佼者,部分實力較強的公司甚至可與世界同行叫板。”該市場人士表示。
目前,在市場熱點顯得難以為繼的背景下,七大產業無疑將成為新興奮點,其細分領域的上百家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9月8日當天,節能環保概念的延華智能和九洲電氣、建筑智能化與節能行業領軍企業達實智能、高端裝備制造業下起重磁力設備商中科電氣均收于漲停位。其他如安泰科技、中核科技、金風科技、天茂集團等相關公司亦有不俗表現。
“近期行情顯示,市場早已為相關政策進行了預熱。”但分析人士指出,總體來說,受此前調整行情影響,市場上多數相關公司的股價依然低于前期高點。
據記者了解,在節能環保領域,智能建筑節能龍頭泰豪科技、建筑智能工程技術服務商延華智能均是我國最早從事該專業領域開拓的公司。
就新能源領域而言,金風科技的國際化發展戰略正穩步推進,公司已對美國、澳大利亞全資子公司完成增資,并已開展市場推廣工作。另一相關公司東方電氣,則正與南方電網合作開拓海外電力市場。
電動汽車及鋰電池領域中的杉杉股份為國內最大的鋰電池原材料生產商,鋰電產業鏈趨于完整;安凱客車則在新能源客車領域競爭優勢明顯,目前全國運營的純電動客車約有200多輛,其中162輛由安凱客車生產,今年上海世博會投入使用的多輛純電動客車也均出自安凱客車。
此外,新材料領域中有天通股份、安泰科技、中科英華等公司;生物育種方面有登海種業、敦煌種業、隆平高科、豐樂種業等企業;電子信息產業中海虹控股、新大陸、長電科技、廈門信達等公司均在同行業擁有卓越的技術能力和市場優勢。
節能環保“蛋糕”做大 六市場欲分羹
節能環保產業迎來歷史機遇,其六大細分領域均將獲益。
昨日通過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將節能環保產業列入重點培育對象。該產業主要分為六大類,即節能電力電子設備、低碳減排類公司(CDM)、電廠脫硫、節能建材行業、污水處理及固體垃圾處理和半導體照明產業。相關領域的上市公司,如置信電氣、東源電器、許繼電氣;巨化股份、三愛富、天富熱電;菲達環保、龍凈環保、凱迪電力;雙良股份、煙臺萬華、北新建材;合加資源、創業環保、首創股份;乾照光電、士蘭微、三安光電等齊迎利好。
截至目前,六大行業的流通協會已經出臺或籌備相關規章制度,以引導相關產業升級。
中國建筑國際材料流通協會日前發布了中國低碳建材發展路線圖指南,以期引導全行業向低碳建材發展。與此同時,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秘書長吳玲指出,政府節能減排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心很大。“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半導體照明產業將持續高增長。”業內專家預測,如果2015年LED燈具的光效達到120 lm/W、LED照明市場占有率達20%以上,則每年可節約用電1000億度,相當于減少30%的新增電站。
各種跡象顯示,降低碳排放已成為中國“十二五”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預計節能環保相關產業的市場空間將變得更為寬廣。
按照規劃,202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國家發改委已經確定五省八市為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要求“在試點地區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培養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污水處理及固體垃圾處理的市場空間同時大開。國海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十二五”期間,固廢處理行業投資規模將達8000億元,較“十一五”期間的投入金額翻兩番。預計2020年之前,固廢方面投資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超過18%。
“到‘十二五’末,環保產業產值將達到2萬億元以上,到2020年環保產業將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王玉慶如是表示。
NextPage
嫁接傳統行業 新一代信息技術主打“升級牌”
在昨日通過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新一代信息技術被確立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將被重點推進。業內人士認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涵蓋技術多、應用范圍廣,與傳統行業結合的空間大,在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帶動作用將遠遠超出本行業的范疇。“應廣泛調動民間資本力量,特別關注其與傳統行業相結合的機會,加大投資。”
據了解,“新一代信息產業”將聚焦在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和高端軟件等范疇。而物聯網、三網融合等都并非單一產業,而是包含多個產業及核心技術在內的產業集群,這意味著其中某項核心技術一旦取得突破,都將牽一發而動全身。
以物聯網為例,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籌)主任、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物聯網的產業鏈條很長,涉及的行業包括傳感器、芯片業、設備制造業及軟件應用等;而物聯網帶來的全球第三次信息化浪潮,將拉動集成電路市場需求的增長,也將推動芯片與傳感器、芯片與系統的融合,帶動全產業鏈的發展。
新型平板顯示產業也是如此。9月3日,總投資175億元的京東方合肥6代線正式進入試生產;與此同時,京東方北京8代線、TCL的8.5代線項目也在進行中。盡管如此,我國的平板顯示產業鏈仍不完整,包括玻璃基板在內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專用設備國產化程度較低甚至缺乏。南京平板顯示協會人士告訴記者,幾大液晶面板線的投產也將帶動上下游配套的發展,形成高產值的新型顯示集群,并且隨著國內外技術合作的加強,有望逐漸填補國內相關核心技術的空白。
如今,包括民營資本及外資人民幣基金在內的各路資本已經在尋找“新一代信息產業”的投資機會。葉甜春建議民間資本更多關注初創型企業。“處于發展中后期的企業資源大多已被包括人民幣基金在內的各路資本所關注,民營資本介入的難度相對較大,而初創型企業雖然投資風險大,但一旦成功投資回報率也會更高。”
打通三渠道 生物產業告別營養不良
發展到一定規模就“長不大”——已成目前中國許多生物企業的“通病”。隨著生物產業被定位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自主創新驅動力不足、藥品流通體制、藥品價格和監管體制不完善以及投融資渠道不健全,這三大產業頑疾有望得到有效化解,生物產業將搶占未來經濟的制高點。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表示,生物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領域之一,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提升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大舉措。“十二五”期間國家將繼續大力推動生物產業的發展。
與此同時,據上海證券報調查,生物產業的相關專家一致認為,培養龍頭企業和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做大產業規模,行業整體升級將成為“十二五”期間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生物醫藥是生物產業的重要細分子行業之一。據中國醫藥產業技術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及全國18個生物類產業園區特聘顧問張發寶博士向上海證券報記者介紹,未來5年,國家會通過政策引導等多種手段,促進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的整體升級。“創新、投資、并購”將是下個五年生物醫藥產業的關鍵詞。
國家生物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秘書長王昌林也表示,國內生物企業的規模普遍偏小。下一步,國家應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支持,包括技術研發、政府采購、投融資等方面的支持,盡快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大批成長性良好的中小企業。
生物產業升級已經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重點“關照”。據國家開發銀行評審二局副局長張英慧介紹,最近幾年,國家開發銀行以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環保等為重點,支持了包括國藥控股、深圳華大基因、復星高科、大成集團、海正藥業、山東瀚霖集團、北大方正、新奧集團等企業和北京、上海、武漢、長沙等生物產業基地的發展。廣東湛江燃料乙醇、廣西燃料乙醇、海南燃料乙醇、北大未名生物集團、河北新奧微藻固炭、云南天士力等一批項目也在開發評審中。
NextPage
高端裝備制造業重裝突圍 龍頭企業打頭陣
在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高端裝備制造被明確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之一。業內人士表示,高端裝備制造業的范疇很大,但重點突破方向已經基本明確,在相關子行業中,龍頭公司將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
據記者了解,在國務院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思路的引導下,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草擬的裝備制造業“十二五”規劃已經完成,發展高端裝備被列為“重點發展任務”。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原副院長屈賢明認為,高端裝備制造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特征為:技術先進、基本成熟,國內已有相當的技術基礎和人才儲備;市場空間大,對裝備制造業和國民經濟能起到支撐作用;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大;處于產業成長初期,成長潛力大;在能源、資源的供給體系方面有足夠的保障。
按照上述描述與特征要求,相關部門紛紛提出了若干領域亟待發展的高端行業。例如,在能源發電設備方面,以高效節能、清潔環保、智能化為目標,積極發展新能源發電設備;在智能電網及其設備方面,主要是加強特高壓輸配電和智能電網建設,重點發展特高壓輸變電設備、智能電網設備、分布式電網設備、智能配電設備、智能用電設備及巨型儲能設備。此外還包括高速鐵路設備、海洋工程設備、物聯網及其設備方面、以及節能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設備。
為做好裝備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3月下旬至5月上旬,工信部相關司局曾赴東北華北片區、華東華南片區、西南片區、西北片區開展了集中調研。
工信部要求,要以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培育大型龍頭企業,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為重點,著力自主創新,加強品牌建設,促進集約發展,積極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加快推進工業強國建設。
新能源發展路線漸明 “點亮” 相關板塊
昨天通過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確定了七個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主要任務和扶持政策。其中,新能源產業赫然在列。業內認為,隨著國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擴大,作為核心的風電、核電、光伏、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板塊將迎來更大發展。
“中國要實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重點就要發展三類非化石能源,即核電、水電、非水能的其他非化石能源。這其中,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與核電都可歸入新能源之列,而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進度也與上述目標密切相關。”國家發改委能源所一位研究員說。
他表示,《決定》通過后,對節能環保與新能源產業提供的政策傾斜無疑會比“十一五”期間更大,對風電、光伏、生物質能、核電等提出的發展目標也將比“十一五”更高。
據初步測算,如要在2020年完成非化石能源比例達15%的目標,核電規模至少達到7500萬千瓦以上,水電裝機規模至少達到3億千瓦以上,其他生物質能的利用規模應該達到2.4億噸標準煤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中國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路線圖日益清晰,國內風電設備、光伏、核電相關龍頭企業,如金風科技、東方電氣、天威保變、上海電氣等都將迎來利好,而節能環保領域相關龍頭企業如菲達環保、龍凈環保等也將從中受益。
NextPage
新材料被“催肥” 市場規模有望破千億
在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新材料被明確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之一。業內人士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表示,在國家層面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的新材料產業將迎來高速成長期,2010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300億元。
據介紹,新材料是指新出現的或正在發展中的,具有傳統材料所不具備的優異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采用新技術(工藝,裝備),使傳統材料性能有明顯提高或產生新功能的材料;一般認為滿足高技術產業發展需要的一些關鍵材料也屬于新材料的范疇。博覽財經主任研究員張雄認為,作為高新技術的基礎和先導,只有在這個領域不斷進攻、先聲奪人,方可成就中國新能源、電動汽車、節能環保等其他新興產業在世界經濟版圖的江湖地位。
近年來,由于國家給予了大力支持,我國新材料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截至2009年底,我國區域性新材料產業基地已達88家,新材料產業正逐步成為地區經濟的重要增長極之一。
但制約中國新材料產業的短板也很明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規模小。據了解,中國80%以上的新材料企業都是中小型。在北京市1300家新材料企業中,只有約10家上市公司。由此也遇到了和其他類型高科技企業相類似的問題,比如融資渠道不暢、產學研結合不理想。
對此,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對戰略新興產業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建設產業創新支撐體系,推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產業集聚發展。
東方證券研究員認為,2010年,中國新材料產業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300億元,如果再獲得政策方面的大力扶持,未來會實現跨越式發展。
日信證券研究員汪華春認為,隨著相關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稀土、鎢、銻、鈦等戰略新興產業的基礎材料,也將迎來突破性的發展機會。
新能源汽車下一站:尋常百姓家
隨著新能源汽車進入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名單,以電動汽車為主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將加速駛入尋常百姓生活。
近日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財政部負責人均表示,將加大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力爭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市場規模達到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
科技部部長萬鋼指出,希望抓住未來5至10年的機遇,爭取到2020年把我國初步建成汽車產業強國。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市場規模達到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
為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多位部委負責人均表示,將出臺一系列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其中,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修訂《產業結構調整和指導目錄(2010年本)》,在鼓勵類產品中,新增了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開展2004年版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的修訂工作;且其牽頭制訂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11年至2020年)》將于兩個月內出爐。商務部擬通過多種渠道鼓勵企業引進與新能汽車相關的先進設備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科技部會同其他部門共同制定了《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草案)》(簡稱“規劃”)。
萬鋼指出,《規劃》主要包括明確電動車產業化研發方向和加大對示范產品的開發、優化和應用的財政補貼力度等七方面。在發展路徑上,插電式電動汽車的純電動汽車成為近期發展戰略的主流;燃料電池汽車成為未來占據全球市場的制高點。在財政補貼力度上,《規劃》明確提出將深化示范推廣,探索商業推動模式,建立專項資金,擴大公共服務領域和私人用車領域電動汽車示范推廣的試點模式,加強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結合。
隨著主管部門吹響新能源汽車商業化號角,電力公司、汽車企業及相關零部件企業也紛紛加快了研發及投產步伐。截至目前,工信部車輛產品公告內,新能源汽車企業已經達到60多家,新能源汽車產品已經達到240多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