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2 22:53:27
每經記者 張冬晴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幾經折騰之后,上證指數再次向2700點關口一帶逼近,而“脫鞋”之后的農行,卻在2.68元命懸一線。在這個極其敏感的點位上,農行曾經糾結長達一個多月,讓市場的希望一次次落空。究竟是誰在“恒溫”農行?
8月16日,農行正式“脫鞋”。公司公告稱,已于8月13日全額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同時,在7月15日至8月13日期間,負責“護航”的中金公司未利用本次發行超額配售所獲得的資金從集中交易市場買入本次發行的股票。至此,農行IPO發行算是成功了。
值得注意的是,8月16日以來的20個交易日,農行始終在2.68元與2.72元區間徘徊,2.68元的發行價依然固若金湯,2.66元、2.67元、2.68元三個價位始終有雄兵百萬般駐守的累計近500萬手的巨額大單。
這又是誰在“恒溫”農行?其用意何在?答案,有待我們一一解開。
原因解析
突圍遭阻擊 農行“回頭”為平滑指數?
曾經普遍質疑發行定價過高、曾經擔憂上市后會破發、曾經在強勢突圍中逐漸坦然……所有的曾經都已經成為過往。眼前的事實是,強勢突圍卻遭遇無情鎮壓。估值之惑?市場分歧?事出必有因,我們不妨梳理一下。
過度炒作隱憂
隨著4月16日股指期貨正式推出,一場蓄謀已久的估值紛爭結局悄然上演。此前,各大媒體曾紛紛報道,以王亞偉為代表的機構派對股指期貨的推出十分期待,他們已經大舉建倉銀行、地產等權重股,并可能由此展開市場風格轉換行情。然而,市場和他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4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決定貸款買二套房首付不得低于50%,緊隨其后又推出新“國十條”等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與此同時,歐洲債務危機再次硝煙四起。在此背景下,市場迅速轉入了一輪大幅調整。4月15日至7月2日期間,上證指數跌幅高達24.74%,深證成指跌幅高達26.52%,不少個股跌幅超過30%,部分個股跌幅甚至超過50%。
不過,隨著房地產調控的逐漸深入,利空消息也一一消化,加上政策維穩的預期逐漸升溫,農行的發行上市為市場帶來了轉機。
就在農行路演、發行申購、上市過程中,上證指數自探出2319點階段性底部后,逐漸震蕩反彈至2680點一線,新股發行也持續推進,市場反彈行情向縱深發展。
據WIND統計,7月2日至7月29日,滬深兩市漲幅超過20%的個股多達494家,但同期上證指數漲幅僅為11.56%,而深證成指為17.76%。
另據估算,目前農行A股動態市盈率8.5倍,市凈率1.59倍;工行A股動態市盈率8.6倍,市凈率1.74倍;建行A股動態市盈率8.2倍,市凈率1.70倍;中行A股動態市盈率9.1倍,市凈率1.47倍。相比之下,突圍敗落之后農行才回落至工、中、建等大型國有銀行的估值水平。
某著名機構分析人士表示,“如果放任市場炒作下去,那就不只是討論反彈還是反轉問題了,過度炒作勢必會導致市場再度出現泡沫,如果農行爆炒下去更是火上澆油。相反,農行回頭可以平滑指數,甚至產生降溫的效應。”
另一位私募人士也表示,“在失去‘綠鞋’的保護之后,農行能否守住發行價將面臨考驗,這將對市場心理產生一定的鉗制作用。”
資金面趨緊隱憂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資金面的考驗對市場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
隨著7月份市場回暖,A股市場的融資規模也創下今年以來的新高。據Wind統計,7月首發融資和再融資的募集資金總額為924億元。自IPO重啟以來,這個數據只低于去年12月份的1137億元。
另據統計,僅7月份,就有近50家上市公司發布增發預案公告,累計擬募集資金983.57億元。另外,配股方面,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在7月份都公布了配股預案,分別預計募集338億元、420億元。
“資金面趨緊是必然的,但是不會像之前驟然收緊。”莫尼塔策略主管張志洲表示。
近期以來,受地方融資平臺、銀信合作等政策調整的影響,銀行資金日趨緊張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本周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創下年內次高的背景下,央行周二(9月7日)將1年期央票發行量擴大至560億元的4個月來最高水平,發行價格97.95元,參考收益率連續第13次持平于2.0929%。
此前,自7月下旬開始,央行先是連續4周凈回籠資金,在8月下旬轉為資金凈投放,8月底則重回資金凈回籠。業內人士表示,面臨巨額的回籠壓力,加大央票發行量是央行的必然選擇。
某機構人士表示,“農行突圍失敗,不排除資金面壓力,當時的資金面確實不太好。”
主力動態
“恒溫”外的瘋狂 游資熱炒題材股
“恒溫”農行的背后,是否潛藏著一個超級陽謀?
金融地產股的靜默期
9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向各大券商發出“禁炒令”,要求嚴格監控成飛集成、壹橋苗業和棕櫚園林等多只遭遇瘋狂爆炒的“妖股”。對此有投資者抱怨,“不炒題材,難道去買中石油、中國銀行和京東方?”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8月16日農行“脫鞋”至9月10日期間,上證指數上漲2.17%,其中,銀行板塊下跌2.79%、房地產板塊下跌5.58%、煤炭石油板塊上漲1.23%。同時,截至9月10日,滬市總市值16.5萬億元,平均市盈率20.04倍;深市主板總市值3.97萬億元,平均市盈率32.40倍;中小板總市值2.88萬億元,平均市盈率51.91倍;創業板總市值5080.85億元,平均市盈率68.81倍。由此可見,從滬市到深市主板、中小板與創業板,流通市值與估值水平呈現負相關,中小盤股估值水平遠遠高出大盤藍籌股。
某券商研究員表示,就金融、地產等權重股而言,后期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并不大,市場風格轉換的時機尚不成熟。盡管銀行業半年報業績普遍超出預期,但地方融資平臺問題仍對銀行業未來業績形成較大的不確定性,未來該平臺不良債務的處理將明顯影響銀行業業績。而在地產方面,房地產調控政策仍不明朗,房產稅懸而未決,對地產股的估值形成較大壓力。
就在禁炒令之前的近一個月時間里,農行“脫鞋”以后迅速“被恒溫”,金融、地產等權重股得以保持膠著狀態,這使得近一個月以來市場長期處于靜默期。
然而,這一切都只是一個“陽謀”。在此期間,題材概念成為了主力資金的炒作主戰場,從鋰電概念到園林概念,甚至海產品、稀土永磁和超級細菌等概念,一輪一輪的題材概念炒作可謂層出不窮。
某私募人士坦言,“當前,以傳統行業為主體的大盤股不貴但也不便宜,只要穩住了大盤,大家都會沿著經濟轉型這一主線,向中小盤股縱深尋找主題性交易機會。”
游資主戰題材概念股
值得注意的是,8月16日,農行“脫鞋”。僅過一天,成飛集成再次漲停并掀起了本輪炒作的狂潮,逐漸從一只牛股演變成了一只妖股。8月17日至9月9日,成飛集成從27.25元一路飆升至最高52.29元,漲幅高達88.44%,其中有短短8個交易日更是拉出多達5個漲停。
“這是要把成飛集成炒成萊茵生物的氣勢,然后形成比價效應,讓鋰電池概念遍地開花。”某私募人士表示。而市場的表現似乎也印證了上述說法。
自成飛集成進入最后的炒作高潮以后,市場有“鋰”走天下,但凡與“鋰”沾邊的,如佛山照明、佛塑股份、鹽湖集團、凱恩股份、北礦磁材、橫店東磁、太原剛玉、寧波韻升、同濟科技、動力源、振華科技、巨化股份等,個股行情紛紛如火如荼地持續上演,大有一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勢。
與此同時,鋰電池概念炒作所形成的賺錢效應引發市場資金紛紛效仿。主營海產品的次新股壹橋苗業爆炒之后再起波瀾,在短短10多個交易日中就從60元一線迅速飆升至120元附近,直至深交所出手監管才剎車;而在剛剛翻番以后,園林股棕櫚園林也再次連續加速飆升,短短6個交易日漲幅高達54%。相比之下,西藏城投、聯環藥業等概念股炒作勢頭有過之而無不及。
據WIND統計,8月17日至9月10日,滬深兩市漲幅超過30%的個股多達76只,其中漲幅超過50%的多達13只。聯環藥業以漲幅120.73%高居榜首,西藏城投88.99%、東方金鈺77.25%緊隨其后。
記者調查發現,如此大刀闊斧地炒作個股背后,實為短線游資輪番上陣不斷接力的一大縮影,投資基金、社保、券商自營等專業機構投資者無一買入。無疑,游資成為了近期以來市場的超級大主力。
據統計,僅9月份以來,國信證券泰然九路就上榜134次、財通證券紹興人民中路77次、國信證券北京東路76次、光大證券寧波解放南路74次,上榜超過20次的多達30家。也就是說,8個交易日中平均每天至少出擊2只以上的個股。而這些都是清一色的游資席位。
走勢回顧
“脫鞋”前后股價幾經沉浮
盡管農行發行價高于市場預期,盡管二級市場新股破發已成為常態,盡管農行被迫穿上“綠鞋”……縱使有千千萬萬個理由,也難免會發生一點點意外。但是,農行卻給市場帶來了三重“驚喜”。
擔憂破發卻強勢突圍
農行上市后,穿著“綠鞋”在發行價上一度步履蹣跚。7月15日,農行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首發掛牌上市,高于發行價6分錢開盤以后,一路小幅震蕩回落,最終報收于2.70元,微漲0.37%,全天換手率高達39.18%。此后的5個交易日中,農行連續2日徘徊在2.68元一線,“綠鞋”機制對發行價產生了有力支撐。
意外首先發生在農行上市后的第6個交易日。就在市場紛紛猜測“脫鞋”以后的農行會否破發時,農行A股的表現讓不少投資者大跌眼鏡——
7月22日,農行在早盤略微低開以后,基本上延續此前連續多日的 “俯臥撐”走勢,在2.70元與2.71元之間上下頻繁波動。然而,午后1:30剛過,農行就驚艷地“猛抬頭”,瞬間漲幅高達1.85%,從2.70元一舉摸探至2.75元,并創出上市以來的新高,最終報收于2.73元,上漲0.74%,全天成交總金額28.95億元。
7月23日,承接前一交易日的強勢表現,農行繼續高舉高打,持續震蕩上攻,大幅放量,盤中再次出現大幅拉升,瞬間漲幅超過2%,最高摸探至2.84元,刷新上市以來的新高。當天換手率高達17.39%,最終報收于2.81元,上漲2.93%,全天成交總金額放大至50.01億元。
7月26、27日震蕩回抽確認5日均線以后,28日農行小幅震蕩持續上揚,最高摸探至2.85元并連續第三次刷新上市以來的新高,最終報收于2.84元,上漲2.16%,但全天換手率明顯萎縮,成交總金額大幅減少。同日,上證指數一舉攻上最高2636點,成功拿下久攻不下的2600點整數關口。
某機構人士表示,“考慮到7月29日農行將計入指數,各大指數基金加速配置或是農行A股強勢突圍的主要原因之一。”
強勢突圍卻猛遭阻擊
四次刷新紀錄卻遭遇猛烈阻擊,這是第二次意外。
7月29日,農行A股正式計入指數。就在這一天,農行A股股價小幅高開、快速上攻至2.88元,第四次創出上市以來的新高以后,突然遭遇洶涌拋盤阻擊,股價從2.88元瞬間跌落至2.83元,跌幅高達1.76%,最終報收于2.83元,下跌0.35%。至此,突圍徹底宣告結束,隨之而來的是股價“滑鐵盧”——7月30日,大跌1.41%;8月2日,微漲0.36%;8月3日,大跌2.50%……
同期,上證指數也在創出本輪反彈新高的2680點一線附近徘徊不前。
8月10日,農行A股再次下探至最低2.68元。從2.68元出發,到創出2.88元階階段性高點,農行用了9個交易日;而從2.88元再次回到2.68元,農行也只用了9個交易日,用“過山車”來形容毫不為過。
農行突圍慘遭阻擊,難免引發市場的大討論。“農行一旦突圍成功,勢必會引發銀行股的價值重估,并由此展開市場風格轉換。”某金融行業研究員指出,“但目前形勢下,無論怎么看,二八轉換都還火候不夠。”
“脫鞋”之后卻享“恒溫”
潰不成軍——某業內人士這樣形容農行突圍落敗。然而,遭遇猛烈阻擊之后,農行A股并沒有“潰不成軍”,一股神秘力量依然在天天駐守著2.68元的發行價。這不得不讓市場大感意外。
就在農行突圍遭阻擊、再次回到發行價2.68元一線的時候,另一個看似更致命的問題出現了——8月16日,農行A股正式“脫鞋”。對此,業內人士普遍期待看到“脫鞋”后更為“真實”的農行股價。
8月16日以來的20個交易日,農行A股并沒有出現市場所擔心的“破發”,與往日“穿鞋”一樣,2.66元、2.67元、2.68元三個價位始終分別駐扎著300萬手、100萬手、100萬手左右的巨額資金把關。其間,農行股價始終徘徊在2.68元~2.72元區間。同期,上證指數漲幅為2.17%,工商銀行下跌1.45%、中國銀行下跌2.91%、建設銀行下跌2.53%。
后市預測
農行未來破發OR突圍?
農行上市以來,有26個交易日觸及2.68元發行價,后市將會“水滴石穿”還是“絕處逢生”?目前,圍繞農行會否破發存在3種觀點:一種是以著名財經評論員水皮為代表的樂觀派,認為“破發就買”;第二種則是以著名財經評論員葉檀為代表的中立派,認為“破發又如何”;第三種觀點則比較悲觀,認為“不破不立”。對此我們不妨假設兩個情景,對農行的后市進行一番揣測。
情景假設一:農行破發
猴年馬月熊日,農行跌破發行價2.68元。全球各大財經媒體紛紛以頭版頭條報道備受矚目的農行破發!財經評論員們群情激奮,表示何等擔憂中國經濟前景,并引發國際資金大肆看空做空中國概念,導致A股市場應聲而倒,工中建行等一大批銀行股大幅跳水,上證指數一瀉千里,整個A股市場哀鴻遍野……
當然,上述情景只是一種最糟糕的假設。這種假設會成真嗎?
國都證券研究所所長許維鴻表示,“作為價值投資者我覺得要強調農行的價值。首先農行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最后一個上市,提升空間還很大;第二,中國農村是一個待開發的金融市場。無論PB還是PE,農行都不算貴,雖然短期掙錢有困難,但中長期看,拿5年、10年應該還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水皮也表示,“農行的成長性可比很多創業板好得多。從該股承諾的業績增長看,它的價位是很低的,這個時候上市是‘滴血上市’。基于此,如果破發我就買。”
葉檀的觀點有所不同,表示“農行是否破發成為市場的象征,似乎農行一旦破發,金融股就會潰不成軍,而后影響到證券市場滿盤盡墨,最終讓做大資本市場容量的戰略決策踏空”。
當然,也有一些投資者認為,“A股歷來是政策市,不破不立,希望農行早點破發,心頭的石頭落地更舒坦。”申銀萬國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桂浩明認為,農行破發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一旦破發,可能會拉低銀行股的估值,從而對行情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市場對農行破發的預期一直存在,負面預期已經得到釋放,告別“綠鞋”后對市場產生明顯負面影響的可能性較小。
光大證券分析師滕印也認為,如果大盤處于弱勢形態,農行便可能面臨跌破發行價的風險,這對銀行股市場定位的傳導效應值得警覺。若其破位下行,很可能會拖累其他銀行股重心下移,隨即金融板塊又將影響到大盤指數。
國信證券策略分析師黃學軍認為,農行若破發可能會令管理層放緩半年多以來新股的高速發行節奏,融資壓力減弱,對后市起到正面作用。此外,農行破發如果拉動指數向下,反而會使得市場加速向下并出現較好的買入機會。
通過采訪,記者發現部分分析師對農行能否守住發行價表示出一定的擔憂,而與此同時大多數分析師也指出,即便農行后期股價破發,對整個市場應該不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情景假設二:再次突圍
猴年馬月牛日,農行再次啟動,強勢突圍,并引領整個金融板塊大幅上漲,市場風格成功轉換。由于大象起舞,上證指數輕松突破3000點……
某私募人士的觀點值得玩味。“過分一致的預期往往是錯誤的。事實上,目前大多數投資者關注的都是農行破發,那么實際情況可能恰好相反。一旦農行逐步向上遠離2.68元的發行價,破發預期也就逐漸淡化。至于農行能否引領市場風格轉換,更大程度上取決于今年四季度的宏觀形勢。”
不過,葉檀指出,目前投資者所獲得的是兩重收益,一是分紅,二是股價漲跌的價差。由于股本大、大股東占據過大的比例以及發行價過高,紅利難以彌補股價下跌的損失。去年6月,國資委主任李榮融透露央企分紅數據,2005年央企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比例是49%;2006年是55.7%;2007年是60%。現金分紅的央企上市公司比例在提高。低于企業債的利率與稅后收益率,買股還不如買債。
如此看來,無論農行破發與突圍,已經沒那么重要。農行“恒溫”,不過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陽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