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沃斯聚焦社會責任:企業家眼中的慈善與公益
2010-09-17 01:47:02
每經記者 陳莉莉 發自大連
2010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始第二天,9月14日,論壇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頒獎儀式,來自菲律賓、老撾和阿富汗的三名企業家因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被授予亞洲“年度社會企業家獎”。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中,有企業家對“社會企業家”的話題有疑惑,很明顯,“社會企業家”對不少人來說是一個新名詞。
什么是社會企業家?
根據頒獎機構施瓦布社會企業家基金會的頒獎介紹,“社會企業家”是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一些人,既包括各行各業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的企業家,也包括熱心于教育、廢棄物處理、公共衛生和農村發展的人。他們的共同目標是造福于大多數人,造福于人類社會。
更多時候,社會企業家在中國的概念則演繹成:社會責任感較強的企業和企業家,社會責任感會體現在多個地方,比如說慈善。
9月29日,巴菲特和比爾·蓋茨將在北京舉辦私人宴會。由于兩位超級富豪已經承諾裸捐,他們的中國之行掀起了一股關于裸捐的討論熱潮。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華旗資訊總裁馮軍先后宣布將裸捐。但也有不少企業家并不買賬。
如同很多人說的那樣,很多中國企業家面臨著富了以后怎么辦的問題。
裸捐者馮軍:
慈善其實是人之常情
每經記者 陳莉莉 發自大連
人物:華旗資訊集團總裁馮軍
馮軍有著所有與會人的經典特色:行色匆匆并且安排緊張。
每次馮軍出現,都會有一個愛國者的產品。這次達沃斯論壇行程中,馮軍不是愛國者的主角,主角是愛國者的品牌:哥窯相機。
很多人對這個陜西男人由衷地敬佩,理由是:他是最合格的企業掌門人,他的任何動作和言語,主題都是他的 “國際象棋理論”和愛國者產品。有人對此不屑,認為企業掌門人應該更多去樹立品牌,營銷、市場方面交由員工做即是。而最近,馮軍身上的爭議又多了一個,他的“裸捐”宣言讓有的人拜服,也讓有的人質疑。
“中國裸捐第二人”
9月9日,馮軍的微博上出現一個關于“裸捐”的宣言,“感謝生我養我的母親和祖國,我馮軍自愿在我活著的時候,就將我個人的全部財產逐步捐獻給社會,用于公益和慈善事業,當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身上鋪著最愛的五星紅旗,我就心滿意足了!”
馮軍頂著“中國裸捐第二人”的“光環”來到了達沃斯論壇。
“關于捐款和慈善,我認為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很個人。沒有炒作、沒有張揚、沒有賣弄,在我這里只有感恩,可能很多人不相信。對于我而言,低下的炒作和喧囂沒有任何意義,我也不再需要。我認識的很多重量級企業家都是行善的人。在我的概念里,華旗就是一家社會企業,而我也是一個社會創業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本色而已,無它。”馮軍說。
鏈接: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當平板電腦風生水起之時,愛國者也來了。馮軍說,“這個市場里怎么可以沒有愛國者?”
此次達沃斯論壇,他把哥窖相機帶到了這里,再一次跟與會的外國嘉賓講 “中國制造已經升級為中國創造”了。
馮軍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這三十年真不容易。中國制造從無到有,目前成為全球經濟底層,其實給中國自身經濟發展造成了很多壓力。對于中國企業來講要考慮到未來發展中的不利因素,加快“中國創造”的步伐,要多做品牌、多做市場產權、多做創造領域的發展。只有這樣,面對全球可能即將面臨的碳關稅,中國才有可能不會是被動地挨打。
“有人認為環保是發達國家折騰中國人的手段,這種誤解該扭轉過來了。在相同規則之下,我們熟悉海外的規則,積極參與到國際規則中去,我相信會有很多中國企業參與到環保事業當中,作為中國人我覺得這是我們共同面臨的機遇和責任。”馮軍說。
創業板上市公司某位老總在一個私下的場合說,“當我們在費勁地尋找市場、開發市場時,市場上突然出現了一個‘馮五塊’,我們代理的那些很貴很貴的國外品牌的復印機立刻失去了市場,我們當時都在想,‘馮五塊’還讓不讓我們活了?所幸我們隨即開發其他不是簡單復制的核心業務,現在我們上市了。”
馮軍說,這歸功于他明白了創造的價值。
萬達王健林:
創造更多稅收和就業就是行善
每經記者 陳莉莉 發自大連
人物: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林
被攔住了,王健林問,“采訪?好吧。”
當2010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舉辦時,位于北京的萬達索菲特飯店也正在舉辦各種各樣大的活動,飯店連著國際電影院線。
這個場所的締造者是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林,他同時還是2009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大連舉辦的場所提供者。他曾經抱怨說,“我賺錢要一磚一磚地累積,而馬云則是輕點鼠標。”
一個花絮是,一名非常熟悉王健林的電視臺記者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王健林特別能說,而且敢說,很多時候他們對王健林采訪的節目,都需要進行大幅刪減以后才能播出,雖然他們對王健林的言語拍手稱快。
“慈善是次要問題”
對于社會企業家的話題,王健林很不客氣,“社會企業家?這個舶來品是造出來的。沒有一種標準是把企業分成社會企業家、實業企業家的。企業家有社會責任就是社會企業家?沒有社會責任就是實業企業家?這個話題顯然不成立。我認為這個說法不確切。難道說不做具體實事,不做企業,每天就是在外面做慈善、做基金,不解決就業,就是社會企業家?我不認可這個說法,也不認可社會企業家的提法。”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家參與慈善,對于中國企業家做慈善,有著“中華慈善總會榮譽會長”頭銜的王健林認為,“中國企業家當務之急是把企業做大做強。在中國,企業最大的行善就是把企業做大做強,創造更多的稅收和就業。做慈善,是在企業發展壯大以后,當然不是說不做,只是相比現在企業做大做強和解決就業問題而言,是次要的問題。所以,現在不要過多地強調中國企業家行善以及相關的慈善數字,這樣反過來對中國企業家是一個傷害。”
鏈接:解決高房價的四個關鍵
對于當下最熱的房地產調控問題,王健林表示,溫總理在講話當中頻繁提到房價,這是很少見的;說明房價問題在中國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民生問題。
“解決房價問題,我覺得現在還沒有找到根本的措施。而且,房價問題不能就房價談房價,要靠制度改革、制度更新。解決房價問題要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要調整現行的財稅體制,改變現在的土地財政;二是要解決保障房偏少的問題;三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解決收入增長跟不上房價增長的問題;四是要解土地決供應問題。如果這幾個方面都做到了,房價才可能會真正下來,否則調控就是一個皮球理論,用的勁小彈得少,用的勁大可能彈得更高。”王健林說。
韓小紅:企業能活下來就具有了“社會責任”
每經記者 陳莉莉 發自大連
人物:慈銘體檢集團總裁韓小紅;慈銘體檢集團董事長胡波
大連市政府接待宴會上,韓小紅匆忙趕到。要了一杯紅酒,和依文總裁夏華說了聲 “cheers”,神采飛揚。碰杯的聲音,清爽、干脆,一如韓小紅的利落和爽朗。而胡波,則有一種藝術家的感覺。會場里,韓小紅和胡波并肩走著。韓小紅兩手空空,胡波拎著大大的包。
對于體檢行業,“我們呼吁政策支持。”韓小紅說。
韓小紅認為,體檢是過往醫療體系中創新出來的商業模式,慈銘體檢是服務行業的創新模式。體檢還是可持續性發展的行業,是低碳、環保模式。國家應大力扶持和鼓勵體檢行業,現在中國還處在看病難、看病貴的階段,對于預防,更多人沒有精力去顧及。
達沃斯論壇關注健康產業和醫療話題,已經很久了。
“在經濟論壇里反復提到醫療和健康話題,這是為什么?因為健康是人的最大資本,擁有健康才可談及后來一切,現在醫療、健康話題在慢慢升溫。”胡波自問自答。
很顯然,胡波和韓小紅的夫妻檔很合諧。
本次達沃斯論壇上,有3個關于醫療和健康的閉門性會議:數字化醫療、移動醫療、健康慢性病。很多人把醫療行業看作是朝陽產業,如果資本市場想獲取高額的利潤回報,醫療體檢業不是首選行業,它不應該是資本角逐的場地。據韓小紅了解,現在不管是房地產商還是其他的資本界,很多人都開始了對醫療健康業的涉足,醫療健康產業需要資本的扶持,但是不要希望通過它們迅速地牟取暴利。韓小紅認為,應將它作為長期、穩定的投資,健康醫療行業的底色應是回饋社會以及公益色彩。
韓小紅認為,企業最初還是以生存為目的,一個企業能夠很好地生存下來就已經實現了它的公益性,因為它解決了就業和帶動了產業鏈,它就是一個很好的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當然,如果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一些回報社會的事情是企業家應該的。慈銘一直沒有停止在公益方面的動作,只是沒去刻意地張揚和宣傳。在韓小紅的認識里,宣傳公益性事情不是企業品牌形象樹立的很好途徑,企業的品牌取決于市場的定位和服務的品質,社會責任已經體現在經營過程中。
蔣錫培:創造財富的就是“社會企業”
每經記者 陳莉莉 發自大連
人物:遠東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蔣錫培
達論斯論壇會場里,蔣錫培行色匆匆。沒帶助理,用著蘋果的手機,帶著白色的小耳機,胳膊底下夾著會議日程。電話里,會場另一角落里的人在焦急地等著他,他連說“快了,快了。”
前不久,為鼓勵在全球范圍內對低碳經濟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企業家與企業,“全球綠色經濟十大領軍人物/企業”獎項正式誕生,蔣錫培則是全球綠色經濟十大領軍人物之一。
對于本屆達沃斯論壇中關于環保的主題,蔣錫培認為,“低碳和綠色都是人類能夠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保證,以犧牲環境、可持續發展為代價來贏得一時的繁榮,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政府不會提倡這樣的行為,每一個老百姓也不愿看到那樣的情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有了這樣高度的認識,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遠東集團如何在行使自己的社會責任?遠東集團是不是社會企業?
在蔣錫培看來,每個企業家都要想到一個問題:我們這么努力地做這么多事情,目的是什么?就是讓更多的人無憂無慮地幸福生活,幸福的源泉來自于我們內心的追求,來源于我們不斷地創新、創造價值和外界更好的環境。
蔣說,很多時候,一個企業人帶著企業成長的最初動力是要為家人創造一個很好的環境。一個企業人首先要能照顧好家人,照顧好幫助自己的人。慢慢地,企業長大了,就不只是為家人創造財富了,而是要為地區創造財富,繼而為國家,為更多的人創造財富。企業做到這個程度時,企業一定是社會的,它不斷地創造財富、稅收、帶動就業崗位,所以,“即使沒有被人們評為‘社會企業家’,他們還是真正的社會企業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