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成:城市化也應該轉變發展模式
2010-09-20 03:30:36
何志成(中國農業銀行總行高級專員)
9月17日下午3點30分至晚間9點30分,京城僅僅是下了點小雨,竟然導致市內140多條主要線路交通擁堵,筆者從人民大學到西單,平時不到半小時的路程,足足走了4個小時。中國的超級城市化之路,終于讓人開始嘗到了苦頭。
據中國汽車業最新數據,今年1~8月,我國汽車產量已經達到1000萬輛,全年生產1600萬輛應該不成問題。汽車業連續幾年以40%以上的速度發展,還說中國人消費能力不足,還說城市化僅僅只有48%,未來還要高速發展,而京城大堵車的現實告訴人們:中國城市化之路必須轉變發展模式。
很多“難”與城市化太快有關
必須看到,城市化與工業化是相輔相成的,中國的城市化進程與中國的超高速發展也是相輔相成的。但是,當中央反復強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反思中國發展模式是否需要調整之時,我們的確越來越感受到大城市就業難、上學貴、看病難、出行難……而在我看來,這些“難”都與城市化太快相關。
我在《保衛人民幣》一書中談道:中國過去30年,尤其是最近10年,經濟發展方式的特征之一就是發展超級大城市。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經濟學家主張建立以大城市為核心的超級城市圈,越大越好,認為這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在我看,超高速發展的大城市已經極大地壓縮了人類的生存空間,不僅無法實現均衡發展,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而從長期看,一味地發展超級大城市,農村卻邊緣化、空心化,這種城市化道路,已經走進死胡同。
單純從數字上看,我們的城市化之路似乎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比歐美日差得遠,但有一點無法比較,發達國家的城市化之路是自然進行的,發展速度和分布是均衡的,城市化進程并不損害農業、農村,更沒有以強迫或“被城市化”的方式進行。而中國有些地方的城市化道路則是畸形的,城市與城市之間不平等,城市與農村更是差之千里。幾乎把所有的資源都用來發展大城市,老百姓只有擠進大城市才有盼頭。這就造成了大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問題越來越多,也就得更加集中力量來解決大城市的問題。
在農村土地尤其是宅基地不能自由流轉的情況下,中國人口的遷徙規律長期呈現單邊趨勢。30多年來,有幾億農村人口向城市運動,卻不見幾個城里人選擇到農村安家,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如果有機會到農村看一看,尤其是到距離城市稍遠的農村看一看,我們會發現,中國的城市化道路,除了給少數城市周邊的農村(土地能流轉)帶來發展機會之外,大量農村已經很難發展,村里幾乎沒有青壯年勞動力。
更值得反思的是,中國至少有兩億農民工常年穿梭于城鄉之間,他們在城市打工,卻沒有城市身份,他們中有多少人是心甘情愿的呢?今年初,我國許多地方呈現出所謂的“民工荒”現象,一些經濟學家用“劉易斯”拐點來形容。在我看來,這不是“劉易斯”拐點,目前中國的勞動力還是富余的,不是農民工出來找不到工作,而是因為他們在家鄉也能找到工作,不是因為大城市工資太低,而是因為在老家就業工資跟城里也差不多。誰會為了每個月兩百元的差距而忍受常年的背井離鄉呢?這恰恰是國家投資西部、開發西部、建設小城鎮政策的結果。可以想象,如果西部存在發展的機會、越來越多的農村小城鎮存在發展的機會,還有多少農民工仍然會常年漂泊于城鄉之間?進一步說,如果農村存在很大的發展機會,西部以及眾多小城鎮存在很大的發展機會,城里人為什么不能向農村倒流?大城市成千上萬沒有工作的大學生或者隱形失業的年輕人,為什么不能流向小城鎮、甚至農村呢?
關鍵點是機會的嚴重不均等,誰愿意生活在看不到希望的地方?而致富的夢、發展的夢,為什么城鄉差距巨大呢?如果大城市每年以20%的速度發展,農村每年卻零增長或者負增長,這個責任就在政府。
中國的城市化之路不能與發達國家相比較,甚至不能與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相比較,在第一產業已經沒有致富機會的背景下,城市化越是超高速,經濟越畸形,非均衡的城市化之路肯定不可持續。
超級城市化遭遇瓶頸
改革開放30年,中國城市化進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城市化率先慢后快,隨后減緩。從前16年年均增長0.63個百分點,到中間10年年均增長1.4個百分點,隨后迅速下降到0.9個百分點(后3年)。目前看,中國的城市化已出現明顯阻力。阻力在哪呢?
“土地經濟”的雙刃劍效應突然閃現。“土地財政”曾經是地方政府推動城市化的最大動力。在2009年,國內有6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同比增加超過100%,其中,杭州土地出讓金收入以1200億元居全國城市首位;上海以1043億居全國第二;北京則以925億元居第三;廣州則超過425億元。然而,很多人只看到土地收入,卻不知道開發土地的成本提升速度遠遠快于土地收入提升的速度。以北京CBD東擴為例,該地居民就喊出了“低于15萬元平方米絕對不搬”的口號,北京市甚至出現一個小煤棚要價100萬的現象。過去政府出讓土地價格高,收入多,可以支付高成本,但今年房地產調控,土地一塊塊流拍,于是遇到拆遷瓶頸,而拆遷瓶頸實際上是土地瓶頸。超級大城市已經沒有多少土地可以利用開發了。
資源有沒有邊際?大城市絕大多數都是資源輸入型城市,比如北京,98%的能源靠外地調入。北京今年夏天沒有大面積拉閘限電,那是因為周邊幾十個縣在為北京做出犧牲,而全國很多大城市都在拉閘限電,包括上海、廣州,說明靠周邊地區的犧牲已經不能維持。實際上,大城市迅速地膨脹已經導致水、電、煤、氣、油等資源供應的嚴重緊張,如果不是國家在進行價格保護,資源價格早就漲上天了。但是,不可能永遠保護,越保護越浪費,國家和地方政府也已經沒有財力持續進行這種保護了。
生存空間有沒有邊際?北京現在已經有450萬輛私家車,每年還要增加50~60萬輛左右。目前北京的道路空間利用已經陷入臨界點,出行難是大問題,如果再增加幾十萬輛車,沿街就要大建廁所了。除了北京,中國有幾個大城市(包括中型城市)的交通不擁堵?有幾個大城市不缺水?今年夏天,北京一些小區已經陷入夏季“水困”,自來水的正常供應都保證不了。它與交通擁堵一樣,已經給北京這樣的超級被保護城市敲響了不能再高速發展的警鐘。
人口擴張有沒有邊際?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2004~2020年)》,到2020年,北京總人口規模規劃控制在1800萬人左右。而截至2009年底,北京實際常住人口總數已經達到1972萬。一到節假日,僅僅是送禮的外地車就有幾十萬輛,難怪中秋節前到處堵車。北京人口再高速增加,將造成所有公共服務品的全面緊張,超級緊張。筆者被堵在路上時不得不想,此時若發生突發事件,幾百萬車輛堵住了所有的進出京道路,造成供應鏈中斷,僅僅是垃圾得不到及時處理,那也是一場災難。
現在各個超級大城市所遭遇的困難,包括異常高溫天氣,都與過度城市化發展有關。目前,國內多個正在發展超級城市圈的大型城市,都面臨著城市化極限問題。因此,今后國內的城市化道路,更多應該是發展三四線城市、發展小城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