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3 01:39:40
每經記者 蔡木子 發自深圳
本是看150分鐘的 《唐山大地震》,卻被強迫看了近20分鐘廣告。“被廣告”的兩位深圳影迷一氣之下將深圳百老匯影院告上法庭。深圳福田法院目前已就此案進行庭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有4億元規模的電影貼片廣告市場中,利益鏈條其實已十分完備,但各方頻現擦邊球早已把觀眾利益拋諸腦后。
影迷“被廣告”憤上公堂
10月11日,深圳福田法院第十審判庭上,深圳首例影迷維權案吸引了許多支持者到現場聽審。
今年7月24日,影迷王霞、許劍到深圳百老匯影院觀看 《唐山大地震》時,卻先被迫看了近20分鐘廣告。他們認為自己權益受損,就此將深圳百老匯影院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
王霞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日《唐山大地震》正片時長只有150分鐘,但廣告就有近20分鐘。王霞說:“電影票上寫的開演時間是11點30分,我們進入電影院時是11點25分,銀幕上已經在演廣告了。11點30分電影預告片還在持續,11點40分開始放純商業廣告,汽車、飲料、保險,一直到11點50分才開始放映正片。”
王霞認為,電影院未按電影票所示時間放映電影正片,并在電影放映之前播放觀眾不愿看又無法不看的商業廣告,屬強迫交易,侵害了原告作為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要求法院判令被告書面道歉,并且退還電影票款80元。同時,請求判令被告賠償精神損害賠償金1元,并停止在電影票面所示時間放映廣告的行為。
百老匯影院指責華誼兄弟
在庭審現場,深圳百老匯影院卻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
深圳百老匯影院代表辯稱,投放廣告是片方華誼兄弟(300027,SZ)的行為,他們將廣告直接拷貝在電影里,電影院無法刪減。
而北京百老匯影院業務經理卻向記者表示:“現在大片前放映20多分鐘廣告是常有的事,其中大部分是片方的貼片廣告,影院自己的廣告只占四五分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致電華誼兄弟董秘辦公室,對方認為貼片廣告無可厚非:“每部電影前面的廣告時長都不一樣,華誼兄弟并沒有對貼片廣告的時長做限定。片頭之后播放的廣告才是片商的貼片廣告,但如果《唐山大地震》前有20分鐘廣告的話,其中應該有電影院自己的廣告。”
電影貼片廣告市場頻現擦邊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2009年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曾發布 《關于進一步規范電影貼片廣告和映前廣告管理的通知》,規定貼片廣告、映前廣告需在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畫面前加播,并要求電影票面上標明的時間須是影片開映的時間,不得在電影開映時間段插播廣告。
記者還了解到,國家工商總局曾建議電影發行方把貼片廣告控制在5分鐘之內。但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一名經理坦誠表示:“此規定現在執行起來很難。”
根據藝恩咨詢的研究報告,2010年中國電影映前廣告市場規模將達4.2億元,較2009年增長82.6%,預計到2012年有望達到9.4億元,增速是互聯網等新媒體廣告的2至3倍。而在2007年,全國的電影映前廣告規模不過0.4億元。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我國電影貼片廣告市場已經具有完備的利益鏈條,片方、影院、廣告商都在捍衛自己的奶酪。該業內人士介紹:“無論是哪種廣告,電影院都有收益份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