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10-20 03:17:37
一邊是中國稀土儲量僅剩可憐的2700萬噸,甚至不排除出現未來需要進口的尷尬局面;另一邊是國家減少稀土出口配額后催生的巨大走私利潤空間。盡管中國政府一次次重申管控稀土有理有據,仍無法遏制當前稀土走私的猖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過多日調查發現,稀土走私業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中間有人專門采購,有人專門收貨,有人專門打通海關報關事宜。正常采購再偽裝出口,幾乎是稀土走私者逃避配額管理和相應稅負的一貫伎倆。在整個走私過程中,一些報關公司從中扮演著稀土走私的幫兇角色。
鏈條:環環相扣、各司其職
“一般的生產廠家不做這個 (稀土走私),搞這個的一般是一些前期做出口的貿易企業,(他們)兩邊都熟悉,既有供貨渠道又有收貨渠道。”劉輝(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劉輝是一位來自內蒙古的稀土出口貿易商,在行業摸爬滾打已經超過5年。其實,國內稀土圈子并不大,許多常年從事稀土貿易的人都彼此熟悉。有關稀土走私中那些還未公開的“秘密”,因常有接觸,劉輝自然也了如指掌。
劉輝表示,不管是正常出口還是用來走私,目前在資源采購時并沒有作出區分。“你要產品我就可以想辦法幫你拿,如果沒配額,有關系也可以。”贛州某大型稀土公司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
劉輝告訴記者,稀土走私一般都有固定渠道。“(他們)通常是低價集中采購,然后運輸到某個地區,再通過關系送到貨輪上,報關時就說是一些礦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過多日調查發現,我國稀土走私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有專人分別負責采購、收貨、報關。通常,稀土走私的公司或個人先到內蒙古、江西等稀土主產區采購,再通過合法公司進行報關,以更換產品名稱或以稀土合金的形式進行出口牟利。
為保證貨物能順利出海,不法之徒還會在報關時大做手腳。“報關時不能用實名,報關時稱是非禁產品,實際裝在船上的是其他產品。有海關方面關系的話,一般提前跟海關方面說好柜號,報關的時候指出這些柜是稀土,幫忙通過一下。”一位接觸過稀土走私者的企業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生產企業對稀土走私和正常出口的“一視同仁”,讓更多稀土走私者鋌而走險。“部分稀土原產地開采企業不管出口,只負責將原料售賣給客戶,至于客戶買稀土用來做什么就不得而知。”生意社稀有金屬分析師宋志超表示。
上述不愿具名的銷售人員稱,“不管是走私還是正規出口,都要先簽合同,款到發貨。價格、規格、質量要求都在合同中約定好。”
報關:更改品名、異地報關
記者調查發現,走私稀土并不總是必須做成稀土鐵合金,在“神通廣大”的報關公司和“通情達理”的海關內部人員合作下,直接原料出口也是可能的。
10月12日,記者以“有朋友想出點兒貨”為由聯系上某地一家號稱通關成功率100%的報關公司。
“我們這邊是不要配額的也能通關,你給錢,其他的事情交給我們。”上述報關公司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這邊不用許可證不用配額也不用交稅,直接買通了海關那邊。”
“假如從贛州運貨過來,以一個24噸的小貨柜計算,我們要拖車要存貨,拖車費和報關費總共11000元左右(不含海運費)。”上述報關人士稱。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為了最大限度規避貨物走私帶來的風險,稀土走私者與報關公司之間已經形成一套完整而默契的運作體系。
“出貨之前,我們要簽訂合同,你們的貨交給我,我們幫你們怎么做,做到哪個港口為止,如果出不了的話我們賠多少錢,都是寫明的。”至于賠償金額怎么算,上述報關人員提了兩個方案,“一種是按5倍貨值來算,如果你的貨一個柜值10萬元的話,我們賠你5倍的價錢。一種是按10倍通關費來算,通關費如果1萬元的話,我們賠你10萬元。”
在稀土走私過程中,有些海關工作人員亦成為稀土走私者的幫兇。“很多操作過程是海關那邊完成,就等他們通知我們。”當然,報關公司也不是全國各地港口都能成功通關,“比如你想從青島港出貨,肯定不可以,只有我們關系比較熟的地方才可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發現了走私者的另一個伎倆——異地報關,通過兩個甚至多個報關公司操作,直至將貨出海。
近日,南寧海關成功偵破一起通過貨運渠道走私出口稀土大案。記者發現,這起涉及上海、四川成都、廣西南寧、防城港和梧州五地的稀土走私案,中間先后通過三家報關公司偽報品名出關。
上述報關員表示,肯定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才行,“明知貨有問題,我們還要接,抓到的話,我們責任更大。”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稿件聲明】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如需轉載或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官網:http://www.uoper.xyz |
NextPage
流向:走私往日韓數量最多
劉輝告訴記者,“走私主要是往日本,韓國也不少,但日本占大頭,也有一部分流失到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
日本和韓國都屬于稀土資源稀缺的國家。媒體報道稱,日本預計明年將需要3.2萬噸稀土,而除中國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加在一起的供應量也只有不到2.5萬噸。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10月15日表示,根據《礦產資源法》和《對外貿易法》,中國近期對稀土的開采、生產和出口環節采取了必要的限制措施。
國家加大稀土管控后,日本從中國正常采購量減少,而稀土走私或者黑市成為稀土流失的一大途徑。
記者了解到,日本稀土分離技術先進,由于我國并未限制稀土合金的出口,把稀土原材料加工成稀土合金已成為原材料出口的踏板。“最好是混合稀土礦,因為日本原礦要得不多,那邊原礦不好冶煉,污染也太大,(他們)買了半成品礦,分離下再提純就可以用了。”劉輝稱。
“稀土合金出口的查處難度很大,如果都拿去檢測的話,稀土出口流程各方面就滯后了。”宋志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2009年稀土流失海外的數量達到驚人的2萬噸,其中走私到日韓的甚至占到80%。”
暴利:200噸貨獲利數千萬
從海關統計數據看,目前海關查處的數量遠遠小于走私量,進一步刺激了走私的發生。
生意社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0月18日氧化鐠價格為22.5萬~23.5萬元/噸,氧化釹價格為24.5萬~25.5萬元/噸。“國慶節前后,稀土價格走勢平穩,至本周呈現小幅上揚的趨勢。前三季度稀土價格漲幅驚人,一度達到92%。”宋志超表示。
記者采訪得知,目前國內稀土市場報價還比較混亂,昂貴的金屬出口價格一般是在國內售價基礎上每噸加價12萬元到17萬元。宋志超表示,稀土走私者要拿貨總要受到國內價格的影響,不可能比正常售價低得離譜。“因為配額管控影響到正常出口量,只能通過加價走私牟取非法利潤。”
劉輝告訴記者,以日本需求比較多的中釔富銪礦 (國內市場價約13萬元/噸)為例,走私200噸貨,純利一般在4000萬元左右(含“灰色”走私費用)。在南寧海關破獲的稀土走私案中,涉案稀土金屬及其化合物69票,約4196噸,案值約1.09億元,偷逃稅款1300多萬元。
“特別是國家出口退稅取消后,他們(走私者)往往報關是一種產品,實際上是另一種產品,這樣,他們不僅賺了成本和出口價的差價,還賺了這個低稅收這個錢。”宋志超分析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稿件聲明】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如需轉載或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官網:http://www.uoper.xyz |
NextPage
相關新聞
傳明年稀土出口配額再減30%業內再呼吁配額細分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商務部有官員再次表態,中國明年還將進一步減少出口配額,削減幅度不超過30%。按此計算,2011年中國的稀土出口配額將由2010年的30258噸最多削減至21180.6噸。不過,記者昨日尚未從商務部證實此消息。
“進一步限制配額后,稀土價格的上行趨勢會得到進一步確定,會十分利好包鋼稀土(600111)等上市公司,因為其90%以上的市場依然在國內,但利好多大要看價格上升的具體趨勢。”長城證券有色分析師耿諾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資料顯示,包鋼稀土2010年第一批一般貿易稀土出口配額為1350噸,第二批稀土出口配額634噸,其控股子公司包頭華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2010年的第一、二批出口配額達1659噸和658噸。
包鋼稀土相關人士曾表示,出口配額變化對國貿公司影響不會很大,因為國貿公司出口份額占生產總量不到10%,影響力有限。同時,配額減少了,勢必國際價格會上漲,對企業利潤也會是正的影響。
分析人士舉例,雖然2010年中國稀土出口配額同比減少近40%,但包鋼稀土2010年上半年銷售總收入達23.3億元,同比增長157.3%,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達3.54億元,同比大增626.8%。
生意社稀有金屬分析師宋志超表示,稀土價格漲幅前三個季度高達92%,國內稀土需求態勢持續暴漲。多位企業人士坦言,即使稀土出口減少,也可以從持續看漲的稀土價位中得到一定補償,前景依然比較樂觀。
不過,也有人對此提出異議和擔憂。“從保護資源、吸引外資、促進中國稀土產業升級等角度考慮,下調出口配額的確可以立竿見影,馬上就會有許多稀土深加工外資企業來中國發展,帶來資金、人才、管理、技術,但也需要考慮國外供需狀況,以及是否會給一些特權階級提供‘走私’的尋租空間等。”北大縱橫合伙管理人雷春昭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同時,多位業內人士建議,目前17種稀土元素不應該只用一個配額標準,而應該按照稀土品種的稀缺程度,細分出口配額,以免造成某些多余元素“出”不掉,稀缺的元素管不住的現象。
“再降30%的幅度我不太相信,相反,有些我國比較富有的稀土元素的出口配額或許還可以再適度調高,譬如鑭、鈰等。”中國稀土學會專家表示。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稿件聲明】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如需轉載或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官網:http://www.uoper.xyz |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