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何志成:一次加息摁不住通脹預期 結構性通脹需結構性應對

2010-10-21 01:25:49

何志成(中國農業銀行總行高級專員)

        在全球流動性過剩并泛濫著的大背景下,在中國貨幣發行差不多是全球第一的大背景下,在我國糧價被長期壓制已經積累了巨大市場上漲能量的大背景下,未來一段時間糧價上漲的持續性、甚至是報復性上漲幾乎是肯定的。是否會由此引發通脹預期失控,帶動更多商品輪番上漲,則是令人擔心的。當然,更讓人糾結的是中國央行會不會選擇加息,會不會連續加息,能不能恢復正利率。10月19日晚間,我們看到中國央行果然加息,以前反對加息的意見,現在是值得反思的。

有限度加息  四兩撥千斤

  19日晚上7時許,中國央行宣布加息:一年期存貸款利率各加0.25%。很多人說出乎意料,其實,我在上周末和本周一發表于  《每日經濟新聞》的文章,預測了9月CPI超過3.5%,可能達到3.8%,由此擔心被迫加息很可能成為宏觀調控的主要選項,而時間點就在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中央高層領導聚會之后。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除了討論通過“十二五”規劃,還會統一對人民幣匯率以及是否需要加息的看法。而小幅度的、對稱性的加息,意在警告通脹預期,同時也有希望中國經濟小幅減速的內涵。

        我注意到,在中國央行宣布加息之后,全球股市暴跌,非美貨幣暴跌,石油、黃金、大宗商品也暴跌,顯示出中國小幅度加息的確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特殊作用:既警告了全球尤其是中國的投機客,也維護了中國外匯儲備的安全,同時暗示,人民幣會加快升值速度。

        有分析人士說,中國央行加息會刺激美國將匯率操縱國的帽子扣到我們頭上。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我預計恰恰相反,考慮到中國央行加息的決定來自于最高層,因此加息與人民幣匯率應該是同時研究的。而15日晚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特別代表、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應約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特別代表蓋特納財政部長通電話后,美國財政部就宣布延期公布匯率報告,說明中美高層保持著深度的默契。高層有默契,就不會出爾反爾。中國有限度緊縮,美聯儲有限度地推出第二輪量化寬松;人民幣穩步升值預期不變,而且可能加快一點,美元保持中長期穩定的趨勢也不變,中國還要繼續購買美國國債,不會打貨幣戰、貿易戰。當然,美國政府需要說服國會,不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參議院最好不要通過眾議院那個匯率制裁法案。

農產品漲價  誰得了實惠?

  中國央行決定加息,意在警告通脹預期,但必須明確,通脹未必全是壞事,關鍵是不能形成奔騰式通脹。我們知道,2010年下半年開始的通脹預期上升,直接因素是糧價上漲,而糧價上漲背后因素復雜,既有客觀需要,也有炒作成分,進入四季度,炒作成分可能加劇。

        糧價上漲是必須的,但持續過久的上漲,尤其是目前開始抬頭的“搶糧之戰”以及在商業環節的囤積居奇,很可能被炒家利用,而且有些人本身就在惡意炒作。對這些人必須警告,警告的方式豈止是加息?

        炒作需要題材,而今年糧食市場的確不乏題材,而最大的題材就是糧食大面積、國際性的減產。在今年我國夏糧收購之前,國際炒家已經在布局大炒一把中國的農產品,果然后來中國的夏糧減產了大約2%,國際小麥價格則一度上漲50%,中國小麥收購價也上漲了15%以上,零售價上漲了30%。臨近秋糧收購,雖然國際炒家預言的中國秋糧減產很多的題材已經破滅,但國際炒家利用全球糧荒題材,故意地制造緊張情緒,還是要炒一把中國秋糧收購價暴漲。對此,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警惕。

        此前,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我在8月CPI數據公布之前,曾經到東北調研,基本弄清楚今年秋糧肯定豐收。但是,我仍然擔心,豐收之后農民是否增收,糧食大幅度漲價,農民能得到多少實惠。

        根據我的了解,截至9月,東北玉米收購價仍然是穩定的,每公斤玉米1.2元,低于國際市場。必須指出的是,收購價與零售價之間差價過大,農民得到的實惠很少。比如,農民賣玉米每公斤得到1.2元,而北京玉米零售價卻差不多是每公斤5元,高出3倍,商場里賣的窩窩頭要比白面花卷還貴。聯想到大蒜價格飆漲到平均16元/公斤時,商家給農民的收購價僅僅是8角/公斤,價格相差20倍,可以得出結論:目前農產品的大幅度漲價,絕大部分與農民增收無關,很大程度是商業環節的問題,的確存在炒作,而且有些是惡意炒作。因此,在我看來,當前的通脹預期很大程度是結構性問題,不僅是商品結構,還包括產業結構、流通結構、制度結構。起碼是商業環節利潤太高,收購渠道復雜,存在炒作土壤。農民幾乎沒有分到一點點商業利潤,他們與城鎮居民成為糧價暴漲的受害者。

農產品被“炒”早晚出大事

  近些年以來,農產品收購包括糧食收購,渠道已經多元化了,這既是好事,也是隱患。

        競爭者多了,可以給農民讓利,城鎮居民也可以買到相對便宜的農產品。但是,在糧價還要大幅度上漲的輿論作用下,收購者再多也是一股勁,先把糧食搶到手,不怕價格抬起來,因為一定可以賣出去。這種心理和市場氛圍,導致非常多的資金蜂擁至農產品收購領域,包括從房地產市場退出的溫州  “炒房團”。最近有報道稱,大批溫州人涌入新疆,將棉花現貨價格炒高了近一倍。現貨炒高了,炒家會不會虧?不會,因為他們信息更靈,早從期貨市場賺了回來。期貨與現貨聯動,大兵團、立體化、國際化炒作,這是國際炒家和大批“炒房團”的新招數。這種“以小搏大”——保證金交易,小投入,大收獲的新方式,很可能正是農產品價格被哄抬的禍源。

        必須承認,農產品價格該漲,但不能這么漲,不能爆炒。對惡意的炒作,需要當頭一棒。目前數據顯示,俄羅斯糧食因大火減產,巴基斯坦糧食因洪水減產,美國稻米生產協會則在12日表示,今年該國稻米產量要比預期至少減產10%,這個因素很可能將國際米價再度推高30%——美國去年是全球第四大稻米出口國。國際上很多國家的糧食減產已成定局,這也是國際炒家、中國炒家敢于在農產品上下大賭注的原因。

        目前我最擔心的還是國際糧價市場波及影響我國秋糧收購,一個顯而易見的現實是,如果中國廣大農民知道國際糧價在暴漲,他們將盡量避免低價賣糧,加上很多企業參與搶收農產品。一方面惜售,一方面搶收,如果被媒體炒作,投機客就會蜂擁而入,糧價上漲局面有可能失控。

結構性通脹  結構性應對

    針對農產品價格上漲,很多經濟學家主張采取加息手段,認為要連續加息,大幅度加息,讓利率走在通脹前頭。但我一直以為,做不到,加息一次給予警告,連續加息,中國經濟難以承受,連續加息會引起熱錢流入推高通脹,也可能傷及無辜。

        怎么辦?既然可以適度提高對通脹的容忍度,也可以相應地容忍稍多的流動性。必須承認,流動性過剩并泛濫著,將是一個長周期、國際性的經濟現象。我堅持認為,問題的關鍵點在于管理流動性,要防止出現奔騰式的通脹。

        幸好,我們還有很多綜合手段可以使用,當然不是加息。比如出臺嚴格限制公款消費的廉政措施,再如嚴格限制公車使用,汽油消費一定可以減少;同時人民幣適度升值,既可以獲得穩定的國際環境,又可增加人民幣的國際購買力,多買些資源品。這些因素都有利于物價穩定。

        管理流動性,不能完全靠緊縮,疏導流動性(手段)要放到緊縮(手段)前頭。目前能夠起到疏導流動性作用的莫過于股市,股市適度地上漲,有利于吸納過剩的流動性。

        除了小幅度地提高存貸款利率,存款利率還要結構性調整空間,比如對小額、長期存款,尤其是退休老年人的保命錢,就應該較大幅度地提高利率。具體來說,就是存期3年以上、每筆5萬元以下的存款,可以做結構性調整,適度提高利率。對70歲以上的老人,還可以額外地提高他們的存款利率。同時,要明確地對低收入群體,尤其是退休職工、特困家庭進行物價補貼。當然,通脹超過5%時,還得加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