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

每經網首頁 > 更多 > 正文

英利集團 全產業鏈凸現成本優勢

每日經濟新聞 2010-11-09 12:00:28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保定

  國務院近期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后,“中國新能源發展路線圖到底是什么樣的?”這是一直圍繞在占有全球光伏產業9%市場份額、目前國內唯一擁有垂直全產業鏈的太陽能光伏企業中國英利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戰略官馬學祿腦海中的一件大事。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太陽能光伏企業集聚地——河北保定,走進全國第一家從事光伏行業的英利集團。

  馬學祿坦誠地向記者表示,“我現在正準備寫關于中國新能源發展路線圖的文章。”在他看來,英利集團最大的優勢就是發展模式上打造了垂直全產業鏈,這有利于企業控制成本。他指出,未來哪家企業能解決光伏發電大規模上馬的低成本和商業可行性,那么這家企業就能獲得產業發展制高點。

  關于戰略

  堅持全產業鏈發展

  創建于1987年的英利集團于1998年開始進軍太陽能光伏領域。2007年6月8日,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在美國紐交所上市。

  英利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04年到2008年,集團年銷售收入由1.24億元增長到85億元,利潤由1000萬元增長到13.5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2010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2010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51億元,其中第二季度凈利潤為2.178億元,毛利率為33.5%。

  如此高的毛利率得益于公司堅持垂直全產業鏈的發展戰略。

  馬學祿稱,國內有400多家從事太陽能電池生產的企業,公司是國內唯一擁有從硅料、多晶硅鑄錠、切片、電池片、電池組件到光伏系統應用完整產業鏈的企業。

  “2008年時,全球有4家企業可以完成從鑄錠到切片、電池組件一條龍生產,但都無法進行硅原料生產,可現在英利在上游擴展到硅料生產,下游擴展到光伏發電站系統集成建設。”他說道。

  2009年以前,國內光伏企業的成本主要取決于硅料成本,硅料成本占光伏組件生產成本的70%。2009年,國內硅料市場價格從300美元降低到了50~60美元/公斤,硅料占光伏組件生產成本降低到了30%。

  今年8月5日,英利投資建設的六九硅業正式投產,該項目一期高純度硅年產能為3000噸。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認為,由于六九硅業進入量產階段,帶動英利垂直一體化經營戰略再進一步。而這也是公司未來參與全球競爭的最重要砝碼。

  “這個完整的產業鏈能夠大幅度地壓縮生產成本,在銷售價格大體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我們的毛利率最高,別人誰也不能做到這一點。”馬學祿向記者說道。

  那是什么讓英利走上全產業鏈發展之路呢?馬學祿說,英利創建者苗連生董事長早在上馬光伏產業之時就定下了這個調子——“要搞我們全過程都要搞”;而英利上馬的項目最早是原國家計委3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重大高新技術示范工程,示范工程本身就是全產業鏈,所以國家能源局和英利最后做出了這樣一個決策。

  關于政策

  明確新能源發展路線圖

  未來光伏產業的發展方向是什么?馬學祿認為,有不同的技術路線,但要綜合分析,晶體硅電池的可能性很大,主流的發電模式就是利用晶體硅材料發電。

  首先從長遠來說,將來用電全部是太陽能電站,就需要大量的材料制造太陽能電池,而硅材料大量存在于自然原料中。

  另外,只要光伏發電成本低于或相當于煤的發電成本,它就具有無限發展空間,“從現在看,硅材料做到這一點是可能的。”馬學祿說道。

  “未來整個光伏產業制高點是讓光伏發電低成本,并能大規模商業化。如果晶體硅電池成本能夠和傳統石化能源、煤電相抗衡,它就具備了永久不衰的價值。”馬學祿表示,“大規模商業化的過程當中需要大量資源,而硅資源不會枯竭,不會產生資源成本。”

  他認為,英利通過大量技術創新、垂直一體化完整產業鏈、規模化生產,將能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成本,達到每度電1元人民幣,使之具備與傳統石化能源進行商業競爭的能力。

  2009年3月初,敦煌10兆瓦項目公開向全國招標,國投電力與英利報出了0.69元/度的超低價格。眾多業內人士都將此看作是中國光伏發展史上的拐點。

  “0.69元,我們最主要的目的是想告訴業界,太陽能發電不是高不可攀的,不是大家說的價格那么高。”馬學祿說道。

  對于日前國務院發布的《決定》,馬學祿表示,“這對英利的發展是利好。戰略性新興產業過去對新能源不突出,這次應該說比較突出。國家出臺一個政策,就會有相關配套的行動來支撐它,包括分配資源、資金等。”

  不過馬學祿也指出,《決定》只是一個規劃,還有應該強化的地方。他認為,從國家層面來講,要制定一個清潔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路線圖。

  在馬學祿看來,目前新能源的定義還應當擴大它的內涵,既包括傳統意義上講的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也要包括傳統能源的清潔利用,因為傳統能源畢竟占絕大部分比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責編 劉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