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現行稅制難解貧富差距癥結
2010-11-10 01:12:06
每經記者 周曉芳 發自北京
自“收入分配改革”概念被提出以來,圍繞著增加居民收入,減小收入差距的討論,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財經委關于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主席團交付審議的代表提出的議案審議結果的報告,但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最終將采取何種方案還需要進一步調研論證。
在今年3月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有62名人大代表在2項議案中提出,目前個人所得稅法對工薪階層和中低收入者存在稅率偏高、稅負過重的問題,建議修改個人所得稅法,降低稅率或提高工資薪金所得個稅起征點。
但工資薪金所得個稅起征點到底應該是多少?國內著名財稅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高培勇說,調節收入分配并非簡單的個稅起征點的問題。
11月9日,高培勇在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雙周學術論壇上表示,機制欠缺,渠道不暢,或許正是當前我國收入分配問題的主要癥結所在。
高培勇認為,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們曾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調節收入分配的機制和渠道。隨著計劃經濟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農副產品統購統銷和城市職工8級工資制逐步被打破。原有的調節機制和渠道已不復存在。法律手段如實行和提升最低工資標準等,固然可以在一定范圍內發揮作用,但畢竟是有限的、輔助或補充性的;能夠適應市場經濟、有較大作為空間的,主要是經濟手段。
不久前,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公開表示,在當前經濟背景下,要刺激消費,就要在財富和收入的分配上向居民傾斜,但這個傾斜不是由政府去劫富濟貧,而是進行制度改革,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體現公平的原則。許小年認為,政府和民間的收入分配方面應該討論解決政府占比越來越大的問題。另外,過去幾年間收入的分配大多數集中在最高端的收入人群中,而中層和下層的組別收入增長速度遠遠落后于高端組別的收入。
高培勇認為,在理論上,收入分配可以分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兩個層面。再分配的靈魂或實質就是調節過高收入,并用從富人那里得來的錢去接濟窮人。即調節過高收入人群,拿部分人的錢去救濟收入低的人群。“濟貧”似不難,因為有機制、有渠道,同時財政也有可以動用的資金,可以實現為低收入群體提供支援的目標。相比之下,調節過高收入則有難度,因為這既缺機制又缺渠道。“政府所能運用的調節過高收入的手段基本上就是稅收,而現行稅制體系下的稅收顯然勝任不了這樣的使命。”
以一串數據為例,高培勇表示,從2009年全國稅收收入的格局來看,在由18種稅所構成的現行稅制體系中,包括增值稅、營業稅和消費稅在內的各種流轉稅收入占到70%左右。就直接稅的布局來說,目前能夠納入直接稅體系的主要是處于流量層面的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2009年,兩者的占比分別為21%和7%。“流轉稅和企業稅可以通過出售產品轉嫁成本,剩下7%的個人所得稅難以達到調節過高收入的目的。”
高培勇指出,作為直接稅的一個重要類別——處于存量層面、針對居民個人征收的財產稅,仍是我國現行稅制體系中的一個空白。“面對日趨嚴峻的收入分配形勢,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建立健全一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調節收入分配的機制和渠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