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釋放平臺貸款風險 監管層要求每年至少兩次還本付息
2010-11-11 01:06:35
每經記者 張瑋 發自北京
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風險延期暴露問題成為監管層近期重點關注的“隱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接近監管層人士處獲悉,銀監會在近日召開的第四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明確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切實防范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風險,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實施動態臺賬管理,落實分期還貸要求,每年至少兩次等額還本,利隨本清。
“要修訂原貸款合同中‘整借整還’等不科學條款,建成之后的項目(包括鐵路、公路、基礎設施等)貸款應立即進入還本期,原則上每年應至少兩次等額還本,甚至每季還本也是可以的,利隨本清,實現有能力的還款和風險的準確暴露和穩步緩釋。”
監管部門相關人士指出,不能再搞常青貸款,整借整還。平臺貸款到期后不應展期或隨意重組,要按照項目現金流、押品價值、還款能力和意愿等因素,對各類形態的平臺貸款實行嚴格分類,并做好撥備計提。同時,貸款的準確分類和相應準備計提、資本權重必須與早期風險信號匹配。
“平臺貸”清理后仍存大隱患
事實上,自7月份以來,監管層就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要求“逐包打開、逐筆核對、重新評估、整改保全”,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動開展了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清理規范工作。
“最新的清查結果顯示,平臺貸款的整體償貸情況仍然存在重大隱患。首先就是借款人未來可用于還款的現金流仍存在不確定因素。”某監管部門人士指出,過度依賴財政性擔保也加劇了這一隱患。
截至8月末,平臺貸款抵押估值占全部平臺貸款余額的49.4%。抵押品大部分為土地抵押,未來抵押品變現價值受土地價格波動影響極大,而且部分土地抵押貸款尚未取得規劃許可證、土地使用權證等相關權證,存在重大合規風險。
同時,截至8月末,地方政府為平臺貸款提供的財政性擔保估值達3.6萬億元,是2009年全年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1.1倍。其中有7個省的財政擔保在其2009年財政收入的兩倍以上。
平臺貸還款相對集中
監管部門人士介紹,平臺貸款中,八成是固定資產貸款,中長期貸款占到9成以上,其中54%的貸款期限更是在5年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貸款大多采取整借整還方式,風險集中并滯后顯現。
同時,機關法人性質的平臺也存在權屬責任不清問題。“這方面問題在一些領域內的貸款較為突出。目前,這類平臺貸款占比超過三成,債務主體的扭曲將對貸款的如期足額償還造成不利影響。”上述人士表示。
對此,銀監會對其提出要求,即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實施動態臺賬管理。在前期清查規范的基礎上,建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臺賬,明確名單、貸款金額和還款來源。
記者了解到,在平臺企業凈現金流的核算方面,對于土地收入返還,只有平臺企業確實擁有土地所有權證的土地所產生的土地收入返還才能計入凈現金流收入;對于股權收益,只有平臺企業名下股權所產生的投資收益才能夠計入凈現金流收入。
建立平臺貸統計監測制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監管部門按照現金流覆蓋比例,將平臺貸款劃分為全覆蓋、基本覆蓋、半覆蓋和無覆蓋等四類風險定性,實施定期動態管理,同時,按現金流覆蓋原則開展分類處置工作。
據悉,依據平臺公司自身經營性現金流覆蓋情況,平臺貸款可通過整改為公司類貸款、保全分離為公司類貸款、清理回收、仍按平臺貸款處理等四種方式進行分類處置,各銀行以省為單位,做好與政府相關部門及平臺公司的會談工作,通報四類風險定性情況,研究協商各類平臺貸款的整改措施。
監管部門人士指出,對整改為公司類貸款實行逐戶監測。事實上,這類貸款為現金流可全覆蓋、擬整體劃轉為一般公司類管理的貸款。要求各銀行與地方政府充分溝通與協調,明確名單,明確風險承擔與問責機制,要逐戶關注整改進展和貸款要素的合規性,確保存量債務能夠按照協議約定及時足額償還。
記者了解到,對于保全分離為公司類貸款和清理回收類貸款則要求設定處置時間表。
監管部門要求,各銀行及其分支機構應擬定保全分離和清理回收工作推進時間安排表,通過項目剝離、公司重組、增加新的借款主體和擔保主體來補足現金流,或是通過追加股權、土地等合法足值的抵(質)押品以及直接收回等方式,嚴格按照時限要求完成各項工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