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11-12 10:45:47
每經記者 李靜瑕 徐子莫 發自北京 上海
3年,從零到100億元;3年,從高低壓開關柜和變頻器到風電整機;3年,成功登陸紐交所,以14美元/股的IPO價格募集了3.5億美元!這是廣東明陽風電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通過3年時間獲得的成功轉型。在陽明成功的背后,則少不了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創投)的獨特慧眼與耐力。
深創投京津以及華北地區分公司總經理劉綱認為,盡管投資新興產業的回報期可能會相對較長,但是其高成長性吸引了眾多機構。
VC/PE競爭將白熱化
“哄搶,在新興產業投資領域,已不可避免。”清科資本副總裁王利朋在向記者描述目前新興產業投資的繁榮景象時表示,近3年VC/PE機構的絕對數量翻番,再加上新興產業成為國家發展重點領域,投資競爭將會白熱化。
據清科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VC/PE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共202起,涉及金額14.65億美元,分別達到去年全年的78.0%和65.8%。自去年以來,VC/PE投資在信息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醫藥/保健品、生物工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案例數量達509個,投資金額33.45億美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外資PE對新興產業已經從“覬覦”走向了實際行動。Incenture公司正是其中的一家。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中,曾獲益于Incenture投資的Rightware公司目前已經分別在北京和上海設置了辦事處。
Incenture公司CEOSamiLampinen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未來幾年通信技術與物聯網結合,將成主流趨勢,目前全世界的物聯網還處于起步階段。”SamiLampinen看中的正是與中國新興產業一起成長、從中掘金才。一場本土與外資VC/PE機構在新興產業中的投資較量,已悄然拉開帷幕。
相關數據顯示,本土PE/VC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投資數量及金額均超過外資。去年本土機構投資案例達185個,占總體比重的60.3%,涉及投資金額9.63億美元。外資PE/VC機構投資案例114個,投資金額為8.88億美元。
需要多樣化退出渠道
退出渠道的選擇,往往對新興產業投資能否獲得較高回報產生重大影響。在中國,大部分VC/PE都會選擇通過上市實現退出。創業板的推出,就給很多投資機構提供了退出的渠道。
“雖然國家鼓勵PE把資本投入到實體經濟,但是外資機構不愿意投,這也導致一些機構的撤離和股權轉讓。”易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劉志廣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這表明,上市這一退出通道,遠遠不能夠滿足于VC/PE的需要,特別是在國內投資的外資PE的退出需要。
“其實,目前國內并購市場的發展與壯大也可以為VC/PE提供退出的渠道。”王利朋表示,有多種退出渠道存在,可以打消很多投資機構的后顧之憂。
核心競爭優勢最重要
“目前我們向一家生物技術領域做基因工程的公司投資了1600萬美元,在全球做基因庫的公司中,這家公司可以排到第二。這就是我們所看重的因素,該企業的核心優勢非常明顯。”王利朋向記者表示。
“行業→企業→團隊,這就是做新興產業投資的路線,當然也是投資機構在選定投資項目的一個縱深考察過程。”劉綱在列舉上述投資項目時表示,企業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在一個行業中保持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
“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與行業的發展前景,都具有無限的空間。但是選好的企業仍需要看企業在核心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優勢。”王利朋表示。
在國務院出臺的 《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鼓勵資金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處于創業早中期階段的創新型企業。但據記者了解,VC主要投資于早期的初創性企業,能有20%的成功率就是不錯的成績了,這意味著,八成的早期投資可能會失敗。
“這正是新興產業投資所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果投資早期企業風險會比較大。”王利朋表示。據他分析,在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細分領域中,高端裝備制造業是相對成熟的行業;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的發展也已趨于成熟,是目前PE比較關注的領域;而生物醫藥行業仍處于發展早期,做生物技術的企業大多比較小;此外,新一代信息技術,如3G技術也屬于處于早期發展的行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