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有“鉬”共“賭”亟待戰略收儲

2010-11-16 01:37:34

過度開采、行業混亂、創新能力匱乏已成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的“通病”,人們發現,更多的稀有金屬若不能得到及時管控,都會上演“稀土式悲劇”。

每經記者  尚希  發自北京

  我國是資源大國,但從稀土資源就可以看出,在資源的保護和應用上,諸多歷史遺留問題,如過度開采、行業混亂、創新能力匱乏等,正成為痼疾阻礙著整個國家和產業發展的腳步。在“十二五”規劃的宏偉藍圖中,資源的保護和應用成為了國家戰略任務之一,除稀土外,國家還將對其他9種稀有金屬進行收儲。《每日經濟新聞》在這個產業結構轉型之機,推出《物以“稀”為貴——中國稀缺戰略資源調查系列報道》,為你全面展現稀缺戰略資源儲備與應用現狀;剖析稀缺戰略資源產業化進程中的現象與本質;發掘在這一戰略性轉變背后潛在的巨大商機。

        過度開采、行業混亂、創新能力匱乏已成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的“通病”,人們發現,更多的稀有金屬若不能得到及時管控,都會上演“稀土式悲劇”。

        當前,400多家大小不一的企業“分食”著我國的鉬業市場,而在和中國并列世界鉬儲量前三甲的美國和智利,從事這一領域的企業均不到10家。

        業內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由于前幾年鉬價高企不下,國家管控不到位,致使很多企業蜂擁而上希望分得一杯羹,但帶來的后果卻是過度開采、競爭混亂、產能過剩。今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為你帶來有關“鉬”的調查報道。

一擁而上

為“他人”做嫁衣裳

        鉬,是一種銀白色的可鍛金屬,主要用于生產低合金鋼、合金鋼、不銹鋼、工具鋼、鑄鐵、超級合金、鉬基合金等的添加劑。鉬主要應用于鋼鐵領域,同時由于鉬本身的多種特性,它在其他合金領域及軍事工業中的應用也在不斷擴大。因此,鉬也被稱為“戰爭金屬”。

        目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鉬資源國,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的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的鉬資源占全球鉬資源儲量的38.4%以及儲量基礎的43.7%;美國是世界第二大鉬資源國,占全球鉬儲量及儲量基礎分別為31.4%和28.4%;智利排名第三,占全球鉬儲量及儲量基礎分別為12.8%和13.2%;另外,加拿大、俄羅斯和亞美尼亞也是鉬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

        在我國,近80%的鉬儲量集中于河南、陜西和吉林三省,其中河南的儲量占國內總儲量的近40%,主要位于洛陽。

        雖然與稀土長期低價對外銷售的現狀不同,我國在鉬業市場上逐漸由凈出口國轉成凈進口國,但這一角色的轉換依然難掩我國成為全球鉬鐵“加工廠”的尷尬。

        在一份“2006年~2010年中國鉬貿易情況”的走勢圖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自2006年以來,鉬的出口量逐年縮減,由最初的35000噸/年跌至2009年的不足10000噸。而進口量也由2006年的不足15000噸暴增至2009年的35000噸左右。2009年,成為了中國鉬貿易的轉折點。“中國鉬鐵出口市場之所以如此不景氣,除了受20%的出口關稅及出口配額影響外,直接影響因素則是因為全球金融危機,國際鉬市場需求持續萎靡不振,加之國際鉬價偏低,中國鉬鐵沒有競爭力。”我的鋼鐵網鉬業分析師秦川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進口量的反超是否意味著我國在保護稀缺資源上面有所成效?業內專家告訴記者,大量進口國外鉬精粉與氧化鉬,并沒有緩解國內過度開采的局面,反而成為了其他國家的“加工廠”——從國外進口原料加工成鉬鐵之后,依然有部分出口到其他國家。“這實則是耗費了我國的環境資源成本,惠利別的國家。”

        “國內目前鉬的產能過剩,市場有些失控,應該及時吸取稀土的教訓。”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張文鉦教授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談及鉬業的發展,張文鉦告訴記者,規模企業分散、高附加值產品的缺失正是限制我國鉬業發展的痼疾所在。

        近幾年來,我國鉬精礦產量逐年升高,2006年,鉬精礦產量為9.88萬噸,2007年產量已升至14.70萬噸。隨后,2008年、2009年產量分別為18.06、20.14萬噸。張文鉦告訴記者,自2004年以來,鉬價連年高漲,引得但凡擁有該資源的地方都催生了一大批企業投資建廠。最初鉬業企業多集中于河南、陜西、內蒙、吉林等地區,后來隨著資源的進一步開發,海南、福建、新疆等竟也涌現了一大批同類企業。

        “目前國內鉬鐵方面消費大約在4萬噸,但是產量遠遠超過實際所消耗的數量。”張文鉦告訴記者。

一聲嘆息

無應用優勢喪失定價權

        作為鋼鐵行業的必需品,近十年來,隨著鋼鐵業的增長以及在多種新型合金鋼中含鉬量的上升,全球鉬消費顯著增長。但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鋼鐵行業全面下滑,鋼鐵行業需求下降導致鉬精礦的價格由2008年前三季度的4034元/噸度降至2008年11月底的最低點1450元/噸度,國內鉬鐵價格也由2008年第一季度曾達到的29萬元/噸暴跌至當年11月中旬的11.5萬元/噸。直至進入2010年,鉬鐵內銷的價格整體上才優于2009年。

        “最近的行情還是不錯的,近一個月來一直保持上漲的趨勢,鉬鐵價格在15萬元/噸左右。”秦川告訴記者,一方面,自國慶節后,鋼廠由于庫存有限開始大量采購原料;另一方面由于國家節能減排政策落實,鉬礦集中的河南省,很多礦山被關停,原料的稀缺也順勢抬高了鉬價。

        但我國作為“資源大國”,對各種有色金屬,仍難以把本該屬于我們的定價權抓在手中。“現在鉬的定價權還是掌握在美國和歐洲國家手中。”上述業內專家認為,分散的企業規模所導致的后果就是我國在國際定價上話語權的缺失,以及企業在發展中專注短期效應,后勁不足。

        在記者的采訪中,有企業坦言,目前行業中存在的最大問題便是企業利益訴求不同所導致的惡性競爭、不規范生產等弊端。同時,正是由于在加工運用上毫無優勢可言,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鉬產品我國仍依賴進口,而這種種現狀限制了我國的定價話語權。

        “總的來說,我國是鉬的大國但不是強國。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很少,譬如優質鋼材、石油行業用的鉬催化劑等這類高檔次鉬精細化工產品還需要進口。在產業研發水平上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張文鉦告訴記者。

一點薄利

有“鉬”共“賭”只得夾縫求生

        在記者的采訪中,眾多企業將鉬這一行業的現狀比喻成“金字塔”,占據最頂端的莫過于擁有鉬礦資源的幾大龍頭企業,目前陜西、河南的兩大鉬業企業產量占據了全國產量的60%左右。而處于“金字塔”中間的則是數不勝數的中小企業、加工商或貿易商。面對上游資源在手的大型企業與下游行情并不景氣的鋼廠,大多數加工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

        “作為加工貿易流通性企業,我們能獲取的利潤也就是一個差價,利潤大約在5%左右。”上海可倫鐵合金集團營銷總監薛瑞雪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擁有鉬礦資源的企業獲得超過70%的利潤相比,中間商更多的是通過對市場行情的判斷,適時購進與賣出以增加利潤。

        在大多數經銷商看來,投資鉬業有幾分期貨交易的味道。“企業在周轉資金上存在壓力,必須有足夠的資金低價入市,等到行情好的時候再出貨,這才能賺到錢。”北京鉬都集團國際投資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李文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雖然在采訪中,多數經銷商、加工商紛紛坦言受制于上下游各方壓力,企業的生存僅僅維持在保本的狀態,但從大量的,不斷涌入的新投資資金不難看出,人們仍然認為鉬是一個“值得下注”的資源品種。有業內人士指出,有“鉬”共“賭”只會給這種戰略級稀有金屬帶來厄運。

        但日前“十二五”規劃與《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出爐,讓企業看到了希望。在新材料產業中提到的高品質特殊鋼,就離不開鉬。

        “這個產業還是很有發展前景的,作為一種稀缺資源,特別是特種鋼的發展也為鉬的發展帶來了契機。”薛瑞雪對此表示。

一紙規劃

保護性開采+戰略收儲

        據悉,“稀有金屬生產經營規范”正在起草中。有權威人士透露,稀有金屬規劃將涉及鎢、鉬、錫、銻、稀土五種稀有金屬品種,主要包括總量控制、確定收入目標、利稅目標、重點鼓勵發展方向等內容。

        “相比稀土來說,國家對鉬的管控更超前了一些。”張文鉦告訴記者,早在2007年,商務部、海關總署就曾發布公告對銦、鉬實行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稀有金屬被大量廉價出口。”

        同時,國家在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也明確將鉬精礦列入禁止類加工貿易產品的類目。該政策相應禁止了那些依靠進口鉬精礦和氧化鉬進行簡單加工后復出口的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業務。

        而就在近日,有消息稱國土資源部正準備將鉬列入保護性開采礦種,從2011年開始實行開采總量管理,下達開采總量指標。這將使鉬成為繼黃金、鎢、錫、銻、稀土后第6個被列入保護性開采的特定礦種。同時,相關部門也正在開展對包括鉬在內的十種金屬進行戰略收儲的研究工作,目前已進入驗收狀態。

        “這樣一來肯定會淘汰掉一些小規模、不規范的礦山。但作為中間商來說,我們的日子就更難過了,擁有鉬鐵礦資源的國有大企業更具有壟斷性,生死則全由他們控制。”談及開展保護性開采所帶來的影響,一位不愿具名的鉬業加工企業的負責人顯得憂心忡忡。

        但在薛瑞雪看來,國家對稀有金屬實施保護性開采并非意在打壓中間商,“加速稀缺資源的保護刻不容緩,同時對經銷商而言,則要依靠建立穩定的客戶群來獲得生存的空間。”

        張文鉦則告訴記者,不管國家宏觀調控計劃如何,但受到利益的驅使,只要有資源的省份都希望參與其中,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市場的混亂。“這就需要各省市國土資源局等相關部門嚴格監督,把控企業規模,從而徹底凈化市場環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