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7 01:56:08
每經記者 鄭步春
在周一短暫反彈后,周二A股再度大幅殺跌。收盤滬綜指慘跌3.98%報2894.54點,深綜指跌3.49%報1281.70點,成交量有所放大,表明市場恐慌氣氛蔓延。盤面看,權重股、大市值股、資源股普跌,中小板和創業板個股在強了一天后也大幅殺跌。
上周五的陰線連破許多短期均線,提示股市需要時間才能恢復元氣,但技術面只是大盤殺跌因素之一。從基本面看,國內物價壓力太大,這才是股指最主要壓力。近期有關方面似開始醞釀管制物價,或包括一些行政手段。本輪行情原本就是炒通脹,所以當行政控制物價的預期加重時,大盤自然易受打擊。
在價格管制的猜測下,煤炭股相對容易被殺跌,因這使“提電價而放任煤價”的預期下降,并使得“壓煤價并穩定電價”的預期提升。昨煤炭股全線慘跌,且越是龍頭品種越跌得厲害,如國陽新能和恒源煤電均跌停。除煤炭外,有色金屬等資源品也跌得極猛。
煤炭股慘跌還和中金公司一則研發報告相關,其表示,本周煤炭價格出現小幅下跌,是因港口天氣轉好及電廠庫存充足。外盤的煤價似仍在上漲,彭博社數據顯示,周二歐洲三大港動力煤下月交貨的煤價為107.45美元/噸,上周五為106.50美元,再前一個周五為103.50美元。我國已是煤炭進口國了,如果外盤煤價上漲而壓住國內煤價,結果必是減少進口,而這和限制煤炭產能的既定目標相悖。
不少跡象顯示亞太區域許多國家或地區在應付通脹方面手段日趨嚴厲,這使市場對我國緊縮預期強化。昨上午韓國央行宣布加息,而事前彭博社所調查的分析師們多數未能預測到此事。該消息可能對A股有些壓制,但并非最重要的,只是在弱勢中使跌幅略有擴大。
這幾天歐洲債務危機消息頗亂,不太容易搞清,于是歐元承壓、美元堅挺,這是A股及商品期貨走勢疲弱另一誘因。歐債危機疑點頗多,因近年來每當美元失去支撐時,總能碰巧地遇上歐債危機升級之類事件,其結果就是亂印鈔票的美元不再貶值,并使美國公債發行更順利。
A股調整短期內似乎難以結束,中線走勢如何或許得等到11月CPI預期基本定型之后。應指出的是,投資者是無需等到11月CPI公布的,因在此之前一定有蛛絲馬跡。投資者最應留意物價方面消息,在情況不太明朗前,操作上應控制倉位。
樓價得壓住,農產品、各類資源品價格也得壓住,如果股票也被壓住的話,那么在貨幣供給增長和工資增長不能被壓住的情況下,顯然是有點不可思議的。貨幣總得有個出口,總得有個“壓不住”的標的,這原本可能就是股市,只是有關方面似乎極想利用流動性超強這一良機順勢推出“國際板”,所以形勢又變得復雜起來。
昨滬綜指收在年線 (2892點)附近,因慣性作用,該年線多半會于今日被擊破,不過從歷史走勢看,凡年線突破時,一般第一次為假,第二次才是真。也就是說,今日如果殺跌,投資者不必跟風殺跌,即使想減倉,也可等再度收復年線且又有走弱跡象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