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11-17 12:28:19
股市和樓市中單調的經濟泡沫正在全面鋪開,流通性泛濫越過行業鴻溝,向實體經濟滲透,作為生活必需品的農糧、菜蔬首當其沖,價格洗牌已經在發生。
政府有意立竿見影地抑制物價上漲,執行的調控政策劍指供應和炒作,日前有報道稱,國家發改委及各地政府可能跟進出臺一攬子控價措施,具體或包括限價、“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價格補貼以及嚴懲囤積居奇等,尤其加大對炒作棉花和玉米行為的懲罰力度。(11月16日《中國證券報》)
中央貨幣政策轉型基調確定,由2009年8月份“適度寬松”向穩健和中性轉折,顯然這一轉型并不容易,依靠更多的貨幣壓抑的金融泡沫并未消弭,熱錢仍在尋找任何一個可以炒作的標的,這是本輪物價上漲的大背景。
同期,農產品價格上漲卻顯得迫在眉睫,一方面農業生產機械化低,勞動力成本卻在逐步提高,這一落差的代價是務農人員逐步流失,產量難以保障;第二,農業生產配套系統構建落后,化肥、農藥價格迅速升高,而且缺乏完善的物流運轉系統,導致農糧、蔬菜生產環節和中間環節成本提高;其三,國內與國際糧價存在較大價差,進口糧增加導致國外糧價傳導輸入。
在農產品“應該”漲價的時候,寬裕的流通性助燃,燒起了這一輪糧食、蔬菜價格上漲的火。
權且不提及限制物價提高和地方政績掛鉤后,會催生多少反市場規律的“暴力調控”,面對已經對農民越來越“沒有吸引力”的農業生產,在機械化規模生產未實現和配送系統未建立之前,旨在依靠強制力抑制農糧和蔬菜價格,只能加劇農業勞動力繼續流失,加劇今后農產品價格上漲的趨勢。
無獨有偶,由于國內貨幣政策趨緊遭遇美國第二輪貨幣寬松政策,中央政府壓制國際熱錢進入的壓力增加,棋出險招,只能壓制證券和地產“牛市”的來臨,降低熱錢入境炒作的沖動;在這個背景下,也就無暇顧及國內多余的資金向實體行業滲透。CPI的迅速增長,已經堵住了通過金融手段迅速收縮流通性的可能,“負利率”時代,利率對于資本變得毫無吸引力,而這部分流動性如果繼續流入股市和樓市,將無法避免地引發國際熱錢席卷而來,國內市場將成為“美國寬松貨幣政策”的饕餮盛宴,為金融泡沫推助的一派虛假繁華全部買單。
這就使得,將農產品價格上漲控制在有序范圍之內,在目前的背景下成為次優選擇。由于國內的糧食價格與國際糧價并未掛鉤,國際熱錢通過糧食期貨炒作進軍國內的途徑基本被堵死;蔬菜作物由于生產和銷售環節分散,大規模的熱錢難以植入,實際上將熱錢炒作的范圍限制在生姜、大蒜等“一季生產、易于囤積”作物和玉米、棉花等經濟作物范圍之內,并不會大規模殃及糧食作物和普通蔬菜。
從這個角度講,限制農產品漲價實則無的放矢,政府或已有意促成這一輪價格洗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