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精選

每經網首頁 > 商業精選 > 正文

造船業將加速洗牌 熔盛重工引領中國船企轉型

2010-11-23 00:50:33

每經記者  蔡木子  發自香港

        28個月交付首制船、4年銷售額超百億元,僅僅5歲的民營船企熔盛重工(01101,HK)如今又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其大踏步前進姿態,被業界人士冠以“熔盛速度”的美譽。

        事實上,熔盛重工上市當下,也正是中國造船業亟待從  “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轉型之時。日前,熔盛重工CEO陳強、CFO王少劍在香港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熔盛重工高層表示:“作為民營造船行業的領軍企業,熔盛重工在上市之后將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上市是途徑而非目的

        “我們不是為了圈錢而來的”,陳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市不是目的,而是企業發展的途徑而已。”陳強在造船業界一向以“快”著稱。出身于軍人家庭的陳強不但吃飯快、走路快,帶企業也是出名的快。熔盛重工一路走來,在首付船、銷售額增量上已經創下國內業界多項紀錄。

        陳強告訴記者:“業界可能認為我們步子很快,但其實我們就是一步一步按照計劃在走。從創辦企業之初,我們就看到了今天。”

        據英國克拉克松報告顯示,目前熔盛重工的累計手持訂單數量位列國內第二,而新增訂單數量自2008年開始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一。據了解,截至今年8月31日,熔盛重工新接訂單金額為17億美元,最遠訂單排期為2014年,今年計劃交付量超過300萬噸。

        據了解,此次熔盛重工IPO所募資金,一部分會用做進一步擴大產能、完善設施;另一部分資金將用來償付貸款,改善資本結構;還有部分資金將用于戰略并購和日常經營性需求。

        此次上市,被熔盛重工認為是謀求國際化、規范化發展的重要步驟。陳強坦言:“資金其實并不是我們上市的頭等考慮。截至8月31日,不算進出口銀行和中國銀行1000億元的授信額度,熔盛重工還有178億元銀行信貸額度沒有用完。選擇在港交所上市,第一是為了讓企業更加國際化,第二是為了讓企業獲得更加規范化的發展途徑,第三是進一步加快企業的發展速度。”

引領中國造船業轉型

        據統計,今年1~5月,中國造船完工量237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94.9%,而同期韓國和日本的造船完工量分別為1832萬和1345萬載重噸,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造船大國。

        但業內人士認為,中國船舶從產品設計到制造技術水平仍相對落后,資源利用率偏低,離造船強國的目標還相距甚遠。因此,中國船舶工業正在面臨一個發展模式轉型的過程,建設資源節約型、復合低碳經濟要求的船舶工業迫在眉睫。

        陳強解釋:“中國造船行業在低端產品上有絕對競爭力,但高端企業不多,這也是熔盛重工從一開始就關注科技發展的原因。我們認為,缺乏科技含量的簡單勞動力優勢絕不能支撐企業長遠發展,低成本優勢必將消耗殆盡。”

        王少劍表示,上市之后,熔盛重工將承擔其更多的社會責任。王少劍說:“熔盛重工作為民企的代表,我們的成功、發展也是對中國造船業非常大的帶動。相應來講,如果在市場當中,有這樣的規模和地位,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或者說一種壓力。包括引領民族造船工業轉型的責任,以及對股東和廣大股民的責任。”

        王少劍還介紹了熔盛重工未來發展的3個戰略要點:第一,定位于服務能源產業;第二,制定了兩個增長點,一個是海洋工程,一個是船用發動機;第三,始終注重開發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

        此番港交所上市更會增加熔盛重工抗風險的能力。王少劍表示:“香港金融外匯產品的多樣性和操作的靈活性,有助于熔盛重工對沖風險。”

未來造船業將加速洗牌

        事實上,2008年的金融危機曾重創世界造船業,國內許多小造船企業已經被市場淘汰。今年以來人民幣的持續升值與歐元、美元的貶值更進一步壓縮了中國造船企業的利潤空間。

        近日,日本三菱重工、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等多個造船巨頭紛紛宣布將縮減或退出造船業務。業內人士認為,這只是一個開端,未來的1~3年內,造船業將進一步洗牌,兼并重組浪潮會愈發兇猛。

        盡管中國造船業要走的路還很長,但是造船業“東移”的風向已經形成。據克拉克松數據顯示,今年前3季中國船廠總共承接新船訂單1073萬修正總噸,占國際市場的45.6%。韓國同期的新接訂單為896萬修正總噸,市占率為38.1%。兩國差距已由去年底的4.3個百分點,擴大至7.5個百分點。在新船交付量方面,中國2010年首9個月交付量亦較韓國同期數字高出120萬修正總噸。

        陳強對中國造船業的明天充滿信心,“雖然在技術和市場軟環境上,我們跟日韓還有差距,但我們的技術和研發能力正在迅速加強,日美的技術壁壘正在慢慢消失。加上人力資源和政策支持,中國造船業超過日韓已是必然。”

        對于兼并重組,陳強透露:“我們以后會考慮與自身需求相匹配的并購對象,但現在并沒有具體打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