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四連升 購進價格指數持續“跳高”
2010-12-02 01:33:26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11月官方PMI數據繼續向上,再次強化了市場對通脹的預期。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昨日 (12月1日)公布的數據,11月份PMI指數為55.2%,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創下近7個月來新高,并連續4個月在50%的分水嶺上,逐月遞增。
值得關注的是,11月購進價格指數比上月上升3.6個百分點,創下2008年7月以來新高,意味著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和通脹壓力不斷加強。不少專家認為,由于PMI數據顯示經濟基本面良好,加息會很快提上日程。
同一天公布的11月份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也由10月的54.8%上升至55.3%,上升幅度與官方數據相同。
經濟走勢仍不確定
11月官方PMI較上月上漲0.5%,但低于10月份0.9%的漲幅,表明經濟在擴張區間逐步走穩。
針對1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調查情況,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認為,11月份PMI指數繼續提高,預示經濟景氣度提高,這與今年以來投資、出口、消費較高增幅是一致的。
中匯銀報告也認為,考慮到11月中下旬由歐債危機及連續緊縮性政策及政策預期等帶給市場的打擊,PMI指數續漲無疑是久違的利好消息。
同上月相比,各分項數據呈現穩中略升的基本態勢,11個分項指數“四降七升”。在7個上升的指數中,生產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購進價格指數上升幅度較大,超過1個百分點,購進價格指數升幅最大,達到3.6個百分點。采購量指數、進口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則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
匯豐PMI顯示,當月新業務整體增速為8個月以來最快,新出口訂單也有增加,增速加快至7個月以來最大。不過,新業務的整體增速大于新出口訂單增速,說明新業務的整體增長主要源于國內市場。
張立群指出,需注意工業增長率、GDP增長率持續回調,這些指標的變化與近幾個月來的PMI指數走勢不同。經濟增速回調預計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綜合來看,當前經濟形勢比較復雜,未來走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但中匯銀樂觀認為,今年以來包括工業增加值及GDP在內的反映實體經濟增長的指標均處于下降狀態,景氣指標PMI的背離或意味著未來實體經濟增速將有所回升。
通脹形勢不容樂觀
與上月一樣,11月份購進價格指數仍在繼續攀升,達73.5%,比上月上升3.6個百分點。該指數自8月份以來,持續強勁攀升,目前已達到近兩年的最高水平。
分行業來看,購進價格指數全面走高,20個行業全部高于50%,其中有15個行業高于70%。部分行業,如化纖制造及橡膠塑料制品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高達80%以上。
國信證券宏觀分析師吳土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購進價格指數上升了3.6個百分點,20個行業全部上升,說明除了農產品,工業品的價格上升壓力也很大。
通常購進價格指數漲幅領先于PPI漲幅6個月,這預示著PPI指數可能在未來幾個月面臨較強的上漲壓力。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師屈宏斌也表示,在美聯儲重啟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背景下,11月匯豐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繼續走高,特別是成本價格加速上漲,很可能加劇市場對通貨膨脹的擔憂。
中匯銀分析,上一輪購進價格連續保持在70%以上的時期為2008年2月至7月,同期CPI一直保持在6%以上的高位運行。上月CPI為4.4%,相較于2008年1月7.1%仍有一段距離,由此可判斷,未來通脹形勢不容樂觀,或將一直延續到明年上半年甚至更長,通脹頂峰也許能看到6%。
再度考驗加息抉擇
多數機構認為,11月份CPI的數值將超過10月再創年內新高,瑞銀預測可達5%,興業銀行等機構也普遍認為在4.6%~4.8%之間。
毫無懸念,我國“負利率”局面將進入第11個月,而通脹勢頭卻并不見減緩。興業銀行報告稱,11月PMI保持高位預示著經濟基本面向好,這將為央行實行緊縮貨幣政策提供空間,并且在需求旺盛時轉手防通脹是最佳時機。
央行副行長杜金富昨日剛表示,央行已提高了政策針對性,目前這些政策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前,另一位副行長馬德倫也說,央行一直對物價、流動性、經濟增速等經濟指標保持密切關注,會根據形勢的不同變化采取相應措施。
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能推遲至10日前后召開,而那時恰好在公布11月經濟數據前夕,聯想上次央行加息選在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三季度數據公布之間,業界紛紛猜測,12月10日前后將是重要加息時點。
興業銀行報告認為,加息和準備金同時推出的概率較大,若選擇只推出其中一項,力度則可能較大,比如加息50個基點。
但吳土金認為,國家在一系列調控價格措施推出之后,10月份加息的效果還需要觀察,因此,準備金率、信貸規模這些數量工具還是優先于加息的。他解釋說,在部分發達國家低利率的情況下,加息更容易引發熱錢進入。此外,中國這兩年政府和民間債務膨脹很快,加息一刀切的負效用很大。四季度GDP增速可能低于9%,歷史上還沒有過GDP增速低于9%時加息的先例,因此只能說不排除有加息的可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