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英:國外可行的“擁堵費”網(wǎng)友心里為何“添堵”?
2010-12-14 01:50:56
張海英
有意思的是,北京“治堵”六大手段中沒有收取“擁堵費”這一條,但一句“研究重點擁堵路段或區(qū)域交通擁堵收費,擇機實施”,讓輿論關注重點都放在了“擁堵費”上面。而且,網(wǎng)友幾乎是“一邊倒”反對收取“擁堵費”。其實,反對“擁堵費”不僅是在北京,2006年杭州調研收取“擁堵費”就招來一片反對聲,最后不了了之;再如,廣州市政協(xié)委員擬提案征收 “擁堵費”,引來的也是反對聲浪。
而據(jù)相關報道,1996年底韓國首都就已征收“交通擁擠費”,汽車通行量減少了9%,其中小轎車減少了53%,通行速度提高了一倍;另外,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英國倫敦等城市以及新加坡等國家已經(jīng)通過征收擁堵費緩解了交通緊張情況。被實踐證明可行的收取“擁堵費”,為何在中國一而再、再而三地遭遇公眾反對,甚至是專家公眾齊聲反對呢?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隨著中國進入汽車社會,汽車已經(jīng)進入平常家庭,當收取“擁堵費”觸及汽車一族的利益時,反對的聲浪必然不低。汽車總量已經(jīng)進入汽車社會了,但人的意識還沒有進入汽車社會,沒有意識到占用有限的公共資源就要付出一定成本。很多人也沒有意識到,交通擁堵不僅降低了個人事務的效率,同時也降低了公共事務的效率。
當然,反對收取“擁堵費”也有部分非汽車族人士,他們反對的理由,與反對政府在其他方面收費或增加收費、增稅或新設立稅種的理由差不多,即稅費負擔過重,而稅費支出卻不太透明,公款浪費隨處可見。更重要的是,憂慮收取“擁堵費”之后,擁堵情況不見好轉,反而出現(xiàn)更多亂花錢的現(xiàn)象。據(jù)說,倫敦市民抵制“擁堵費”的原因是,“擁堵費”部分被挪作他用,成為了交通部門的“紅包”。還有,普遍反對的一個理由是,公車數(shù)量依然不少。
從深層次來解讀,我以為,公眾反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原因是交通擁堵是很多細節(jié)造成的。例如,道路設計、道路施工、交通管制等問題,是交通擁堵不可忽視的原因,但在多次“治堵”行動中不見改善。以筆者經(jīng)常通過的北京朝陽路為例,修修停停持續(xù)了好幾年不見完工。再如,很多路段三天兩頭“開膛破肚”,也給交通添了不少堵。
另一個原因是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各區(qū)域功能定位存在不少問題。還以北京為例,北京過去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這種定位本身就把很多社會資源、公共資源匯聚在北京,而近年來北京又宣稱要建設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城市,而且“中關村”這個中國IT中心也在北京,加上醫(yī)療等各種資源北京有很大優(yōu)勢,似乎擁堵才正常,不擁堵才不正常。而且,北京各區(qū)縣定位仔細觀察也相當雜亂,互相有交叉。可以說,城市功能定位才是交通擁堵的“牛鼻子”,但沒有被抓住,網(wǎng)友自然要反對收費“治堵”了。
此外,北京“治堵”方案中,完善規(guī)劃、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等措施能否落實還是問號,因為很多公共資源是不好移動的,也不是一年半載能實現(xiàn)的。當“治堵”抓不住“牛鼻子”、收費“治堵”效果存疑等問題存在時,反對收取“擁堵費”就變成了許多公眾的態(tài)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未經(jīng)《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lián)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jīng)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